小学体育教学相关论文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水准,提升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体育教学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相关论文篇一
《谈小学生的体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教育 体育素质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水准,提升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体育教学工作在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提高身体素质,体能水平,从而提高国民素质,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孩子们身体成长的基础阶段,能够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帮助孩子们身体及各部位机能有一个正常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强身健体观。担任小学体育教学的老师应该多了解儿童心理以及生长生理特点,结合孩子们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培养教育,从而把科学教育的观念落实到教学实处。
一、要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还习惯幼儿园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对他们还有一定的惯性影响,所以,在小学生体育教学方面,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多安排童趣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与其它教学课有所区别,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触体育,学习体育。
1.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儿童化
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一些儿童式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教学方式儿童化,变成孩子们乐于接受,愿意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改变,才能达到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目的,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小学生的记忆方式一般是机械式的形象记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力求简单,直观,教学示范也要用形象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以适应孩子们抽象思维能力不成熟的思维习惯。防止教学中出现比较严重的成人化。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儿童心理,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意愿去组织教学,避免单纯的技术技巧的传授,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体育老师会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把一些现代竞技中的先进技术加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更加的科学化、直观化,尽量的少讲解,多模仿,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但,如果讲的了,可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降低了很多。体育的教学目的都是增强学生体质,不要以单纯的技术掌握程度来判断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
2.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兴趣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进一步广泛,求知欲也特别强烈,容易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引导小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好奇性,满足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要满足兴趣化的情绪,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处于好动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了解新鲜知识,不太喜欢反复枯燥的练习作业。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容易因为长时间练习某一个技术或者某一项动作而慢慢的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示范,少讲解,多组织比赛,对抗,多活跃课堂气氛,让体育课堂活起来。
3.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游戏化
喜欢游戏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孩子爱玩爱闹是这个年龄层最突出的表现,体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内容,通过游戏引入教学,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学作用,在完成体育教育任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具体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体育课中安排游戏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奋点比较多,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反复单一的练习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变换游戏形式,游戏内容,争取让游戏能够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游戏教学,达到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几个方面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当中身体的各个机能的综合表现,这个表现力是衡量人体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身体素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速度。在吉林省教委公布的1995年到2005年对全省小学生体质调查的报告中,我省小学生在灵敏度、耐力方面有了轻微的下降,所以,抓好学校的体育教学,搞好体育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小学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小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力量方面的提高
力量是指肌肉在紧张或者收缩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小学生在校阶段都要进行力量练习,但要注意方法,在儿童时期,因为肌肉纤维比较细,蛋白质含量也不够,脑中枢神经的整体协调能力还不是太强,肌肉群的活动不是太协调,总体上来说,表现出来的是力量较差的现象,在对小学生的力量练习中,尽量少的安排负荷练习,应该安排一些动作较快的练习,通过速度练习来提高神经系统对参与运动肌肉群的动员能力,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协调,以及脑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引发的关节损伤,或者是阻碍骨骼生成的练习。
2.速度方面的提高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移动的能力。小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皮层的灵活性高,提高过程快,所以,反应也比较快,所以,在小学生阶段,培养速度是最好的阶段,所以,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应该多安排一些频率高,提高反应能力的训练内容。
3.耐力方面的提高
耐力是衡量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一种能力,就是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耐力一般是比较弱的,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要多加强耐力方面的训练,适当的安排一些耐力练习,耐力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时间与运动距离要一步一步的加大,有间歇地逐步加长耐力时间练习,以期望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
4.灵敏度方面的提高
灵敏度方面的素质是指人体迅速的转换动作,以及改变体位,变换方向的综合能力,人体的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时间感觉能力直接影响人体的灵敏度,另外速度能力和力量能力也是灵敏度发展方面很有关的两方面因素。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安排一些游戏等环节,来提高小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5.柔韧度方面的提高
柔韧度是指关节活动的范围或者幅度。儿童的关节柔韧度是大于成人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柔韧度方面的练习,年龄越小,越容易发展柔韧度,所以,柔韧度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同时要注意骨肉力量方面的配合,通过肌肉力量的提高,通过柔韧度的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柔韧素质。
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是身体各个机能的综合体现,所以,身体素质是衡量小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均衡培养,多方面练习,进而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相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