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2 13:02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一:家园携手共育谱写幼儿和谐发展新篇章

论文导读:家园共育”即有效地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家园共育,家园携手共育谱写幼儿和谐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家园共育”即有效地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目前,“家园共育”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在深入贯彻新《纲要》过程中,我们积极挖掘资源、努力创造条件,有效地发挥家园教育的各种优势,家园携手共育,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教育合力,谱写了幼儿和谐发展新篇章,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为家园共育创造条件

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共育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合作共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我园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营造氛围,努力为家园共育创造条件。

1、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使幼儿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一任务不可能由幼儿园单独完成。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因此,教师们视家长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与家长经常沟通,密切联系,相互探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切实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2、转变家长观念,全力配合家园共育。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设置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把幼儿园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观等教育信息及时的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们对“家园共育”产生共鸣。 “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使家长们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从而全力配合家园共育。

3、深入调查研究,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我们深入到家长中,通过家长问卷、家长座谈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家长的需求。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家长培训计划和家长活动计划,并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及形式多样的家长会等,帮助家长建立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二、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共育保障机制

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才能使家园共育的所需条件得到实现,使家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从而使家园共育活动的持续发展和系统发展成为可能。

1、机构落实,策略得当。

在策略上,以在家庭教育、家园共育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口,多层面多形式地把家园共育与幼儿园的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推进,共同提高;在组织管理上,有以园长为首的家园共育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家长培训模式上,一是培训内容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相结合;二是培训方式多元化,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专题性和灵活性。

2、建立完善的家园共育活动制度。

我园围绕教师、家长、社区等相关人员制定了“家长工作联系制度”、“社区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等,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最佳状态。通过幼儿园完善的家园共育活动制度,为家园共育提供了可行保障。

3、构筑周期性的家园活动平台。

幼儿园经常以全园、年级、班级、家庭活动小组等为基本单位,开展家教专题讲座、信息交换、小组讨论、互动对话和经验成果共享等活动;组织教师、家长进行家园共育活动观摩与评析,把学得的理论和习得的实践结合起来,内化为教育行为等。这样一来,既为教师、家长搭建了家园互动交流的平台,又提升了家长、教师的素质。

三、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化的家园互动交流模式

“家园共育”中,我园教师除了完成在园的保教任务外,还拓宽工作范围,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构建家园互动的交流模式。

1、开展不同层次的家园交流。

(1)园—家交流。幼儿园制作定期动态展板和园风园貌宣传橱窗,将家长感兴趣的“教育动态”、“师生活动剪影” 、“健康绿洲” 、“每周食谱”等栏目以活页形式推出,定期更换,使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和教师,掌握园内最新动态,接受定期的幼儿教育和卫生保健“培训”。

(2)班—家交流。各班通过家教直通车、家园联系手册、预约访谈、家访、问卷反馈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书面、口头交流。细化、完善、定期、定量的家园书面反馈,将幼儿在园的饮食、学习、睡眠、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个性品质等家长关心的各方面向家长作详细的反馈,使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在园情况。

2、不断拓宽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良好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更能融洽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们根据家庭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不断拓宽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方式。

(1)亲子活动

为了有效的促进幼儿与家长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我们根据季节、教育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亲子同乐活动。如“亲子同乐喜迎中秋”,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做灯笼、吃月饼;“亲子同乐服装秀”,让家长和孩子设计服装、展示服装,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让孩子体验了自信;“亲子同乐,变废为宝”,倡导家长和家长一起用无毒的废旧材料创作艺术作品,体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乐趣。同时,温馨、激烈的亲子项目,让家长的童心有了再现的机会。

(2)家长咨询活动

家长咨询是一种面对面的家教指导沟通方式。主要是对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接待家长咨询的人中,我们安排了教育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家教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园领导、教师参加,有时也聘请有关专家参加。在解答家长的问题时,我们从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角度,侧重从家教的观念、教养态度及科学方法上给予指导。

(3)家教经验交流会

家教经验交流是幼儿园组织的一种家长教育家长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家长现身说法,进行经验交流。如培养孩子独立性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教育孩子关心长辈的经验;如何实现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一致性的经验等等。由于家长在讲述时非常直观生动、说服力强,所以很受家长欢迎。

(4)建立家园网上互动站

为了使家园联系更方便、快捷,我们建立了家园网上互动站。家长通过浏览班级主页,了解班级教学进度、班级新闻以及最新的通知等;还可以通过“宝宝成长”栏目发表文章,让大家分享到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孩子成长的精彩瞬间;教师通过“班级论坛”,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还利用网络向家长介绍一些先进的育儿经验文章,帮助家长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等。家园网上互动站的建立,使教师、家长的沟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家园互联网的链接。

3、聘请家长助教。

家长助教,是指聘请不同特长的家长作为“教师”来主持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家长有不同的职业、知识与专业背景,如医生、教师、园艺师等,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各行个业的家长来园助教。

如我们聘请牙科的家长给孩子讲述牙齿的构造、如何爱护牙齿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聘请气象台的家长向孩子们讲述气象标记、有趣的云等气象科普知识等。家长老师浅显生动的介绍,增强幼儿了学习的兴趣,萌发了他们爱科学的情感。家长助教活动,有助于家长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方法,掌握教育技巧,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四、专家引领,定期进行家教培训

针对家教工作的薄弱环节,结合幼儿园特色及实际情况,我们制定每学期的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定期进行科学育儿讲座,同时,利用、引进园外的研究机构、专家团队等培训资源,实施家教培训。如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邀请了黄金早期教育培训中心的李惠健教授到园作关于“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专题讲座;邀请了广州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高级讲师、广州市幼教学会秘书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艳婷老师到园作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等等。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积极支持,使家长在共育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

家园共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携手共育,才能真正实施因人施教,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幼儿园必须树立再教育观念,将实现家园共育纳入教育研究的范畴,充分发掘各种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家园相互配合,步调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页-17页.

[2]新时期幼儿园园长手册(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067页-1116页.

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二: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儿童接受小学教育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实质性的区别,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如果将学前教育小学化,那么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对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通过探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此来为今后学前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小学化,危害

 一、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聘用的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来担任,虽然这些人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知识,但是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只是会单纯的运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甚至还会因为幼儿不听话对学生进行体罚。比如说,在上课期间,窗外飞过一只蝴蝶,儿童好奇的看上几眼,教师就会以不认真听讲的理由让对儿童进行惩罚,从而导致儿童的好奇心被压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儿童的综合教育。

 1.2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处于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大多都在3周岁到6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周围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想探个究竟,都想问问为什么。每一天都按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就会把孩子们像个机器人似的灌输,长期下去,孩子必然会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前教育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比如说,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为主,让学生们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新的知识,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无论是在教育方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1教学方式的不同

 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每个学科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各个学科都是通过教师正常上课、布置作业、各种考查考试来完成的。比如说在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通过课前观察、激发兴趣以及谈话导入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照样子说一说”和“观察雪景说一说”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学前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学习新知识。

 2.2教学内容的不同

 传统小学教育通常以书本知识教育为主,课程一般包括数学、语文、英语、自然、体育以及美术等。而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幼儿教育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内容,通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游戏为主,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加强幼儿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上文提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也必然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危害。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这些危害进行分析,我们分别对以游戏活动教学为主和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的两所幼儿园儿童的实际情况做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将两所幼儿园的部分儿童集中在同一教室里开展了一场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活动教学为主的幼儿园儿童,遇到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比如说树叶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变黄了?下雨时为什么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而且这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的幼儿园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却表现的极为消极,对学习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儿童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幼儿的认识方式,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爱霞.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2]何馨芳,彭亚男.学前班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J].甘肃教育,2001(11).

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2.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3.关于学前教育论文

4.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5.学前教育论文:一起感受幼儿美的心灵

6.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

7.大学生学前教育论文

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