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财政政策
相关话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17年宏观调控做出定性,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财政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2017年赤字率在3%左右 地方债发行或维持6万亿水平
2017宏调量化指标猜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17年宏观调控做出定性,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赤字率和M2增速分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量化指标。虽然量化指标尚未提出,但市场关注颇多。本专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及广泛采访,前瞻2017年宏观调控的量化指标。
导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出于风险考虑,2017年赤字率恐不会突破3%,分配上可能会向地方倾斜。原定于2018年8月份结束的债务置换工作,将在2017年加快推进,地方实际需要置换额度可能不会超过2016年的5万亿。
2016年,地方债放量发行规模超6万亿,包括1.18万亿新增债券和4.87万亿存量置换债券。
2017年地方新增债券,取决于2017年赤字率安排,以及中央和地方赤字规模分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出于风险考虑,2017年赤字率恐不会突破3%,分配上可能会向地方倾斜。不过,具体赤字安排,还有待2017年3月份全国两会审议通过。
按照财政部三年左右窗口期,锁定的15.4万亿地方存量债将陆续置换为政府债券。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将加大存量置换工作。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原定于2018年8月份结束的债务置换工作,将在2017年加快推进,地方实际需要置换额度可能不会超过2016年的5万亿。加上新增债券,2017年的地方债发债规模或仍约6万亿。
2016年9月份以来,中央收紧地方债管理信号不断。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指出,2017年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可持续。
有西部省会城市地方城投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预计2017年政府债务资金管理将趋紧,目前正在积极应对,包括提前准备偿债资金、投资所需资金,更多采用合规PPP模式融资等。
赤字率或仍为3%左右
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不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或阶段性提高2017年赤字率。
我国赤字率从2015年的2.3%提到2016年的3%,赤字规模达到2.18万亿,同比增加5600亿元。3%赤字率是欧盟为规范成员国财政行为的一个标准,业内人士表示3%并非“红线”,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实际已经突破3%的标准。
上述城投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赤字率可能不会进一步提高,中央出于债务风险防控考虑,可能仍然是3%。地方政府分配到的新增债券规模会有所增加,但增长规模相对有限。
即便2017年维持3%的赤字率,随着GDP规模的增加,赤字规模也将增加。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表示,预计2017年赤字率将不低于3%,则2017年全国赤字将不低于2.3万亿,假设地方财政赤字占全国赤字的比重仍为三分之一左右,预计2017年地方将发行新增一般债券将不低于0.8万亿元。
中央明确2017年将继续加大减税力度,若赤字率维持3%,财政收支方面是否能平衡?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央和地方将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监管、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缓解困难地区财政支出压力。另外,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效应的显现,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一些新业态等领域将带来现实收入的增加。
债务置换或迎来收官
2015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在三年左右的过渡期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中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存量债务约锁定为15.4万亿元。2015年底,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5.4万亿元,除去其中过去已批准发行债券的1.06万亿元,剩余部分(14.34万亿元)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置换。
两年时间过去,2015年地方存量债务置换规模为3.2万亿,2016年为4.87万亿元。财政部初步匡算结果显示,两年地方债置换累计为地方节约利息支出超过6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有利于支持金融机构化解系统性风险。
中债资信表示,若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依靠财政资金偿还的情况下,全国剩余需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为6.3万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原来三年左右时间,大致要求在2018年8月份前结束存量置换,2017年该置换工作有望加快推进。
2016年5万亿地方存量置换债限额,实际已经覆盖了部分未到期债务,即部分存量债务已成功实现提前置换。
上述西部省会城市地方城投公司负债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租赁公司等能通过沟通实现债务提前置换,但城投债等公募、信托等大多只能接受到期置换,未必能实现提前置换。
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公司基本能将截止到2014年底的存量债务在2018年完成置换。因为他们公司在2012年发行过6年期的城投债,2018年到期后可进行置换;信托等机构借贷资金,周期基本在一两年左右,近年陆续到期;五年左右中长期贷款,主要来自银行,银行可以协商提前置换。
地方存量债务若不能在三年左右“窗口期”实现置换,则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2016年底,财政部多次发文强调地方政府债务范畴,“债权人同意在规定期限内置换为政府债券的,地方政府不得拒绝相关偿还义务转移,并承担全部偿还责任;债权人不同意在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内将偿债义务转移给地方政府的,仍由原债务人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应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中央统一收回,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依法实现债权人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上述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地方存量债务置换进度,与债券发行进度未必一致,实践中已经有金融机构有相应“过桥金融产品”。若部分地方存在超出置换时间的存量债务,地方可能会通过先争取置换资金,将资金“放一放”等到债务到期再行置换。
中信证券600030固收团队表示,过去两年置换的品种主要为信托非标、银行贷款,并无公开市场债券,而三年置换日期已到最后一年,剩余品种主要为置换难度最高的债券类品种,从近期多起公募债券公告尝试置换成地方政府债券来看,目前地方政府略有骑虎难下之势,如何能完成置换指标,考验后续政治智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由于部分地方将置换债券额度,用于发行新增债券,使得2017年地方实际需要置换的额度没有外界预期的6万亿之多,2017年实际置换额度将少于2016年。
江苏财政政策“挂钩”污染物排放
“用财政政策挂钩污染物排放总量,这个政策对我们压力很大。”1月5日,江苏苏北某县县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指的是江苏最新实施的政策。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为强化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从2017年起,对全部的市、县(市、区)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
按上述县长的理解,这是江苏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举措,体现了结果导向、压力传导的原则。换言之,实际上是一种倒逼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挂钩”政策实质是从2016年就进行了探索,目的是为了测算基准数据,2017年则进入正式执行阶段。
2016年,江苏将各市、县(市、区)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污染物总量作为考核挂钩标的(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区)同时将总磷、总氮排放量纳入)。从2017年起,在2016年的基础上,江苏各市、县(市、区)统一将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磷、总氮排放量纳入考核挂钩标的。
据了解,江苏省财政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2016-2017年分别按每吨(总磷按每百公斤)1500元、1200元、1000元收取污染排放统筹资金,2018年后逐步提高收取标准。
接下来,江苏省统筹资金将根据污染物减排考核结果,对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市、县(市、区),按收取该地区资金总额的40%返还,对未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市、县(市、区),适当降低返还比例,减排任务中有一项未完成的,返还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以此类推。
江苏省级统筹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放”,按照规定,对PM2.5、AQI(空气质量指数)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等三项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江苏省定任务的市、县(市、区),分别按收取该市、县(市、区)资金总额的10%、10%和20%进行奖励。
同时,“返还和奖励”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江苏各市、县(市、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其余资金则由江苏省级统筹用于支持全省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以及跨流域、跨区域重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有关结算数据一公布,立刻就能反算出来你的环境做得好不好,这会影响到招商。”上述县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积极+有效”减税仍是主基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政府的钱怎么收、怎么花,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2017财政政策,打算撸起袖子怎么干?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麻辣财经进会场、访专家,来了个“跨年”大行动,终于把“料”搜来了!
有一点是不变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就定了调子,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积极+稳健”已经搭档好多年了。还有一点有变化: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又有新意,就是强调“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2017年财政政策,怎样才能更加积极有效?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有了更加具体的部署和安排。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明年财政工作将继续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并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同时,用好增量、激活存量,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减税降费,来得更猛烈些吧!
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主要体现在减税与增支并重。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落实好其他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
减税方面,营改增将继续担当重任。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小目标”实现,全年降低企业税负超过5000亿元。专家预计,今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达到7000亿元。因为,去年营改增全面推开是在5月份,时间只有8个月。2017年则是一整年,四大行业减税存在翘尾因素,不动产纳入抵扣也有翘尾因素。两个“尾巴”一翘,全年减税5000亿元就打不住了!
一说到减轻企业负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减税。其实税比费要规范多了,一些地方乱收的往往是费。把该废的“费”废掉,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有之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88万亿元,刨掉土地出让金收入,还有上万亿元。去年已经取消、停征和归并了一批政府性基金,今年还将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哪些收费不合理需要取消或调整,估计还要看清理的情况。今年,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将进入起草阶段,降低收费、规范收费是大趋势。
“现在制造业的利润,差不多也就是5%左右,这费那费一多,企业很难承受。降成本,首先要把费降下来。”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学家张连起认为,大规模减税降费,对实体经济肯定是利好,负担轻了,振兴的动力才会更足。
提高赤字率需谨慎,不能“按倒葫芦起了瓢”
“积极”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政府的支出力度不能减。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财政支出的重点,包括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等。同时,合理安排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
不少人担心,一边是大规模减税降费,一边是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收得少支得多,这财政的钱够花吗?这个问题,还真问到“点”上了。
去年,为了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政府适当提高赤字率到3%,适当增加举债,以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今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一些学者提出,政府可以进一步“放水”,把财政赤字再进一步扩大。即便把赤字率提高10%,也没有太大风险。
此话一出,急坏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他大声疾呼:学者专家绝不是漫谈者和票友,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层面上,很多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人命关天”的政策建议。一旦被采用,就有可能对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直接产生影响。
因为,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如果政府债务的包袱越背越重,风险就会不断累积并埋下隐患。不能企业负担降了,政府风险又上去了,按倒葫芦起了瓢。所以,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将赤字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很重要!
支出重在“有效” 该砍的要砍
在减税增支的前提下,应对财政收支矛盾,要量力而行不能敞开了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但是,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都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怎么办?全国财政工作会释放出的信号是,用好增量、激活存量,一些支出该压的要压,该砍的要砍。
比如,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以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公共预算,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把别处的钱调进来,意在加强民生保障。
至于该砍的支出,首当其冲的是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同时,还要着力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017年财政政策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