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试卷
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些试题卷的题海战术。所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吧!你真的可以从中收获不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试卷,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试卷
选择题
1942年苏德战场集中力量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A.莫斯科
B.斯大林格勒
C.列宁格勒
D.库尔斯克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
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C.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D.德军从此走向战略防御
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四次战役按时间排列顺序应是①莫斯科战役②斯大林格勒③不列颠之战④德军攻克基辅: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这是因为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②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利地配合了其它战场
③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
④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其他战场作战
⑤这次战役的胜利减少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A.①②③⑤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下列二战中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战役②莫斯科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阿拉曼战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北非阿拉曼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A.德国军队和英美联军
B.德意军队与英美盟军
C.意军和英军
D.德意军队和英军
指挥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的将领是:
A.戴高乐
B.丘吉尔
C.朱可夫
D.蒙哥马利
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太平洋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战役是:
A.珍珠港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战役
毛泽东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这句话的最主要含义是:
A.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B.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侵略战争,侵略者必败
C.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灭亡在进攻俄国的过程中
D.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同拿破仑在莫斯科的失败一样,在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德国陆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英国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基辅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综合题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一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逢。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空运。德军这时已经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说明了什么?(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6分)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5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5分)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