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蚯蚓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蚯蚓,大部分都是不超过10厘米长的,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最长的可以长达3米,直径能达到2厘米,哦!我的老天,这还是蚯蚓吗?完全比一般的蛇都大。
日前,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了一种巨型蚯蚓,科学家暂给他定名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这种蚯蚓最长可达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蚯蚓物种,而它们仅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吉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
基本简介
这种巨型蚯蚓学名为Megascolides australis,平均长度为1米,直径2厘米,重量200克,但是这种长寿无脊椎动物可存活5年以上,最大体长达到3米。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身体结构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这种巨型在澳大利亚的总量非常少,它们当前被分类为受保护物种,由于该地区引入农耕,使得种群数量持续锐减。其中限制性因素包括:较低繁殖率和缓慢生长周期,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一次只产一枚较大的卵,体长约4-7厘米,需要一年时间孵化。这种蚯蚓已被收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被贴上了“易受损害”的标签。
生活习性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让人惊讶的是,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性格非常温和。它们很难被发现,大部分时光都在地底深处度过。因为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更适合它们呼吸。它们的洞穴深达0.9米到1.5米。它们在地下洞穴中排便,依靠暴雨将粪便冲刷至洞穴之外。有时候降雨量过多,它们就不得不钻出泥土。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对于地面振动保持较高灵敏度,它们可探测到未知入侵者的脚步声,以及来自地面的噪音。
它们其实很最弱,只有少数几种湿地适合它们生存。如果你恰好经过它们充满水的洞穴,它们会对脚步造成的震动作出反应,它们四处爬动,发出一些非常容易听到的咕咕叽叽 的声音。所以,即便这种蚯蚓比较罕见,但如果它们在周围,人也很容易发现。
繁殖后代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世界最大的蚯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