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求小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 多、熟、透 的知识内容,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老师须努力革新自我教学方式,竭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范文一:浅谈五年级数学教育
摘要: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学在学习和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就是学生的动力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 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光荣任务。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这是一对阻碍学生学好数学的矛盾。可喜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初始建立过程,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而合理的素养结构。比起我们儿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了,思维也活跃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
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算法的掌握上更胜一筹,从而帮助其计算的准确率有所提高。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练习课——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在教学中,练习课起着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计算练习课容易陷入题海大战的误区,一节课往往是教师廖廖数语,学生埋头苦算,到最后可能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速度与技能,但他们对这些计算题的厌恶也从此生根发芽,学习后进生更是畏之如虎。所以教师不能简单、粗糙地处理一堂计算练习题。能挖掘计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计算的信心与兴趣的计算练习题,才是一堂好的计算练习课。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并把笑容带进教室,用微笑包容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
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学习知识,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场所。
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立一个畅所欲言、敢于发
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并与教师一起争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其他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是因为现在我国小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大统一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而实践能力在世界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选手屡遭批评,考试分数虽高,可动手能力却一塌糊涂。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尤其重要。现在学校十分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信息的海洋中,现在必须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快速地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给予,而更多的是一种唤醒,恰如生命中的阳光与空气,要为种子的萌发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更好的凸现生命质量的教育本义。所以,我们的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会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路,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给学生以睿智和灵感,又启发学生对美和爱的渴望,即为学生开启一扇智慧之门,又为学生点燃一盏理想之灯,让学生获得生命与创造的能量,成为高尚的健全的有发展潜质的。
参考文献:
[1]何新军.浅析实施数学趣味教学的途径[J].2003
[2]徐淑芳.浅谈数学趣味教学之浅见[J].2002
[3]吴增强.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J].2001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范文二:关于小学数学五年级“游戏公平性”教学的思考
摘要:如果不深思、不深刻钻研教材,不刨根问底地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容易犯“科学性”的错误。在一次“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便犯了这样的错误。笔者研究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游戏公平》。该内容要求学生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经历具体的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笔者想通过本次研究,让学生知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建立在每个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的基础上。
关键词:可能性;公平性;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24-02
【案例回放】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自主创作)
(一)出示情境:四人玩游戏
师:“现在4位小朋友玩游戏,在商量谁先走。”
“如果现在以转盘为例,你能给他们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吗?”
(出示转盘)
(二)学生进入电脑自主创作系统设计方案
(说明:同桌两人一台电脑,电脑中有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这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把一个圆等分若干份,可以进入画图软件涂色)
(三)汇报方案
(一般的学生都是设计成4的倍数,其中有位同学将转盘设计成了9份)
展示方案(见图)。
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她这个方案不公平的,这里一共9份。”
其他学生也窃窃私语、纷纷交流。
“那我们请这位学生自己介绍一下方案,好不好?”
(这个想法也是我事先没预设到的,不知道学生怎么想,先采用缓兵之计)
这位学生说:“老师,我是把它平均分9份,这样的话四个人分别选红、黄、黑、绿四种颜色,每个人转到的可能性都是2/9,如果转到蓝色重新转。”
师:“哦,她是这样想的,哪位同学明白他的意思?”
生2:“她的意思是平均分成9份,如果转到蓝色重新转一次。”
老师:“那你们看这个方案公平吗?”
生3:“我觉得是公平的,因为每人选中的可能性一样。”(大部分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4:“我觉得不公平,因为那个人转到蓝色重来的话,他就多一次机会了。”
(这时又有部分同学立场发生变化了,也认为不公平了)
生5:“老师,我有不同意见。你看,如果一开始转到红色,他的可能性是2/9;如果他第一次转到蓝色,第二次选中的话,他的可能性就变成了3/9了,所以不公平。”
生6:“对对,如果他一直转到蓝色,总是重来,那他的机会很多,所以不公平。”
这时我提醒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公平?”
生:“只要大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就可以了。”
这时另外一个学(下称生B)说:“我认为是公平的,因为四个人一共8份,每人都有2份,蓝色不用管,那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都是2/8,所以是公平的。”
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一样不一样?他认为每人可能性是2/8?”(时间关系,学生在迷糊中认同可能性一样)
生:“是2/9。”
师:“那我们看,黄色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红色、黑色、绿色呢?”
生:“它们都是2/9,所以是公平的。”
……下课时间到,在仓促之中,匆匆结束了。观看结束后,一位专家(某师范学院教授,下称F教授)对此规则也提出了否定的看法。F教授说:“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蓝颜色是1/9,你到了最后的结论是红颜色2/9,黄颜色2/9也是公平的。但是有两三个同学站起来讲我摇到蓝色,再摇一次,也就是摇到红的就算了,摇到蓝的再摇一次,学生认为这样也是公平的。但是你老师没有提出这样公不公平,抛开了蓝颜色1/9。学生说摇到蓝的再摇一次,也是公平的,你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不公平的。学生回去就会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或想法,再摇一次也是公平的。其实再摇一次概率越来越小,乘法原理。”本来对于学生这种方案课前我是有预设的。经验告诉我这个规则毫无疑问是公平的,对学生提出每个人获中的可能性是2/9也没有多去思考和研究,所以当初也没有提出疑问,反而对生B说可能性是2/8提出了疑问。听了F教授的质疑,我当时就简直像被当头一棒,犯晕了,有点无地自容。
【反思诊断】
后来细细回味专家的质疑:一是这个方案不公平;二是转到蓝色1/9再转,选中的概率越来越小(无法计算)。便坐下来认真思考了这两个问题。
一、方案究竟是否公平?
如果学生第一转到蓝色再摇一次,是真的不公平吗?“抓阄”是否公平这个看来再明白不过的、并且全人类一直都在使用的问题,进入数学课堂后便糊涂起来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常识:判断是否公平,应该看每个人在最初面临的情况是否一样。所有人面临的选择一样即公平。比如五个人摸A、B、C、D、E五张卡片,任何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先摸和后摸,都有等同的摸到和摸不到的可能性,任何人都有挑选卡片的权利,先摸的不一定赢,后摸的不一定输。先后顺序不影响每个人的“运气”,因为不同时是绝对的,同时是相对的!――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同时”,就算喊“1-2-3-开始”大家齐摸,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时”。
再看上述转盘,显而易见,对于4个同学来说,每个人面临的选择是相同的,谁先谁后也不会影响获胜的可能性,谁都有1/9的可能性转到“再转一次”,毫无疑问是公平的。
那么,为什么学生认为不公平?从他们的直觉可以看到,最初他们认为是公平的,认为不公平的原因是“每个人获胜的可能性等于2/9,但是先转的同学的可能性大于2/9,而不等于2/9”。
二、可能性究竟是多少?
通过运用全概率公式计算,非常惊奇地发现,这个可能性竟然恰好等于1/4!正好是生B的直觉:“我认为是公平的,因为四个人一共8份,每人都有2份,蓝色不用管,那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都是2/8”。下面概述思考计算过程。
获胜者获胜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直接转到规定色,可能性是2/9。第二种情况:第一次转到蓝色,重来。如果第二次转到了红色,那么概率由乘法原理得: × 。但第二次又要遇到两种情形即转到红色和蓝色,所以又分两种情况计算。由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得第二种情形现在概率为:
如果第一、第二次都转到蓝色,那么需要第三次又分两种情况计算。可得第二种情形现在概率为 ×( + ( + ))。依此类推,如果第三次还是转到蓝色,可得第二种情形概率为 ×( + ( + ( + )))。继续类推,可得获胜概率等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概率公式)
= ÷(1- )= = (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反思感悟】
学生们的直觉竟完全正确!本应该得到老师的欢呼和赞赏!但我当时却认为他是错误的!我从教十年,至今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的课堂绝对不犯科学性错误。自以为有了一定教学经验,很多时候就凭经验来决定教学,可今天给我敲响了警钟:教学相长永无止境。教到老,学到老,决不是一句空话。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1.5年级数学小论文
2.数学小论文范文五年级
3.五年级手抄报获奖作品
4.小学生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5.数学手抄报获奖作品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