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0 09:4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农村经济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传统文化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而因其是在几千年的对自然界依赖非常大的农业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使得儒家文化从开始就崇尚“稳定”,即人与自然的稳定、人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稳定,不仅对国人的伦理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也形成了其自身的精神内核:“重群体轻个体,重义务轻权利,重和谐轻征服,重人世轻鬼神”,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通过社会长期发展的积淀,以“和”、“义”、“忠”、“信”等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出来,并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思路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典型的农业大市,下辖三市六县一区。近年来尽管绥化市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绥化市所辖的10个县(市)区资源差异很大,使得绥化市内部县市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呈现出“马太效应”。既有肇东、安达这样的全省“十强县”,又有兰西、明水这样的全省“十弱县”。异地经济发展思路就是在绥化农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条件下产生于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实践活动,2006年,绥化市下属安达市太平庄镇镇长陈福义向投资商宣传安达市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投资商出于市场辐射半径的考虑,没有看中距离市区较远的太平庄镇。但在安达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商最终把项目建设安置在安达工业园区,税收由太平庄镇和园区按比例分成。这个变通,不仅改变了太平庄镇的经济发展命运,而且开创了安达市乃至整个绥化市异地经济的新样本。而后得到上级的重视、推广和运用。2011年初,新任市委书记朱清文在基层调研中充分肯定了太平庄镇的做法,并针对绥化当时农业经济发展资源与项目结合途径矛盾突出的情况决定将太平庄镇的做法加以推广,提出在绥化市范围内无论谁引进的项目,都可以放到该市的任何地方落地建设,享受当地的所有优惠政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全市优势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优势地区强势发展,劣势地区借势发展。异地经济的精髓就是针对行政区域内农业发展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大的实际,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区域经济内优势资源共享。如今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思路已作为经济战略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写入文件,并号召该省条件具备地区推广异地安置招商引资企业的做法。

2传统文化与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的契合点

2.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传统文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首先是因为农业生产是衣食之源,只有衣食无忧生存才有保障。荀子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弱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今后很长时期内还是要搞好农业经济发展。当前在异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绥化市农业经济已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还要有更大的发展,这为传统文化与异地经济发展战略的结合从根本上提供了条件保障。

2.2提倡勤俭精神

儒家文化强调的“使民以时”、“节用”等勤俭思想,养成了国人勤劳、艰苦奋斗、节约的品格。这种品格不但成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囿于农业大市特殊发展环境,绥化人坚持发扬“吃苦耐劳、豁达乐观”的绥化精神,促进绥化加快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成为绥化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节约经济发展成本,实现异地经济战略的思想根源。异地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不同市县降低项目投入成本和企业运行成本,共享优越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和更好的服务环境。

2.3忠诚守信的处事原则

“忠诚守信”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传统文化关于忠诚守信的教导与当前绥化市大力发展异地经济的形势要求相一致。在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中,优势地区与劣势地区在项目引进、收益分配上要通过协议、合同来保障和约束各自的行为,尤其是优势地区要重合同、讲信誉,充分协调好资源配置的利益关系,才能共谋绥化的大发展。2.4和谐的价值观追求传统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并已深深扎根于民族心理之中。但“和”的本质是“和而不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是说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当前,绥化市各地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需要域内优势地区带动劣势地区发展,劣势地区则需借助优势地区发展,而异地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绥化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提升劣势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优势县市、乡镇之间的差距,达到绥化农业经济均衡发展,实现终极目标的“双赢”。

2.5注重人际关系交往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而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情、友情、血缘、亲缘、地缘、业缘这些中国社会的基础网络。从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中国社会的基础网络可以看成是一种可以利用而且必须加以利用的资源,比如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来看,除了遵守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利益法则外,充分利用国内甚至国外可以利用的亲情、乡情、地缘等纽带来发展绥化市的经济就是很好的条件和机遇选择。

3传统文化促进异地经济发展的途径

异地经济战略实施主体是绥化市内的各级行政单位,尤其是经济发展弱势区域的行政单位更是积极引进项目,落户合适地区,来尽快发展本地区经济。但是当前这种由各级政府主导的项目引进只是异地经济战略发展的初始阶段,下一发展阶段应当由政府主导向区域内的企业主导转变,这将是异地经济发展战略升级到更加市场化的合理要求,这一转变对经济弱势区域而言困难很大。因此,上一级政府的帮扶仍然必不可少,甚至需要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便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异地经济的这种发展动态,借助传统文化来促进异地经济发展,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3.1维护权威、重义轻利、调控经济

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就其合理的方面看,在处理国事家事上,必须树立一个“纲”,即权威,发展市场经济也是必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带来的经济发展弊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就绥化市当前发展异地经济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域内各级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从而借助政府的行政工作力量,来为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维护好政府的权威和引领作用,政府在有关发展异地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廉洁自律,重义轻利。这里的“轻利”,不是说政府不重视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是说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项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公开、公平和公正,真正做好异地经济发展领路人和裁判员的角色。正如董仲舒所说“要重视道谊,不谋利益,不计功利”。作为政府一定要把“德本才末”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上,摆正义利关系,使政府的行为与道义相符,不与民争利,而是要为民谋利。

3.2借文化体制改革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异地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要素相结合,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绥化市目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相对薄弱,但自从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绥化市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重要性已经提高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大力培育支柱型文化产业,辟建文化产业园,提升原有文化产业基地,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等。当前将传统文化中的和、信、义、忠、仁、廉等思想精神融入到这些绥化市发展与繁荣文化的措施中,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绥化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豁达乐观、顾全大局、团结奋进”的绥化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绥化人合力谋发展、倾力干事业,开创异地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注入不竭的动力。

3.3落地企业要借助传统文化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由于异地经济发展的主体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各类落地企业。因此,落地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要加强落地企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因素就可以被借鉴,因为“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在异地经济发展中落地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其次要建立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儒家文化思想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强调“君子明得大义,小人只懂财利”。尽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盈利才能生存,但企业却不能唯利是图,这对新落地的异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重义轻利才能为落地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最后要做到以仁为本,服务社会。异地经济发展中落地企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后,要以部分利润回报社会,更好地构建异地经济发展区域内经济社会和谐,这是传统文化“仁”和“和”的要求,同时也能树立落地企业的权威以及更好地促进落地企业与本地社会的融合。

3.4落地企业借助传统文化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布帛精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就是说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商品质量和数量足量,童叟无欺。在异地经济发展中,无论是新落地的落地企业,还是已经落地较长时间的落地企业,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应该严格生产环节,生产出货真价实的商品,提供给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绥化市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放大共享优势、缩小发展差距的异地经济发展目标。

3.5落地企业要借助传统文化加强多方合作

传统文化将“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始终,这一思想对绥化市落地企业加强多方合作,发展异地经济意义重大。为此,落地企业首先要树立和谐共处的经营理念,与项目引进方和落地方以及其他落地企业间开展广泛合作,诚实守信,遵守契约。合理分配资源与实现利益共享。其次,传统文化一方面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另一方面也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作为落地企业要树立见利思义的财富观,采取正当手段获得财富,这对处理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无疑是一剂良药。

关于农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前言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断的出现。现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劳动者为了共同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有关的经济活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成的经济组织,包括了以共同生产为目的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共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共同销售农产品为目的的供销合作社,以共同吸收和使用信贷资金为目的的信用合作社,以及某一生产环节的合作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且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总产值,促进农业整体经济水平提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它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缺陷,而这些弊端的根源则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想,因此,为了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必须要建立起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组织,为其发展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之一,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稳定农业发展,建设和谐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关键因素,而传统的农业市场上,由于绝大部分农民都是以单一的个体进行经营,并不能得到市场的足够重视,还会受到强势群体的利益侵占,造成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下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将单一的农民组织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劳动,分享生产资料等,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群体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农民更容易受到保护,逐步提高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农民生产的风险,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也在很大幅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的农民因素。

2.2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水平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由于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发展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经验不足,在农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匮乏,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是自愿加入的农民,因此,组织的每一项决定都必须要尊重每一位农户成员的意见,这种类似于“民主管理”的方式,更大程度上避免了错误决定的出现,帮助新型的技术能够得到尽快实施,它的出现,为农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被引进,这对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模式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也让农民逐渐意识到管理是提高任何先进措施的重要保障,对改变农民思想,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3有利于扩大农业市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农民单一进入市场的弱势现象被打破,这种有以组织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合作组织能够摆脱单一的形式,提升农民的市场地位,提高竞争力。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源的合作共享,这样有利于增加农业种植的品种,互利共享的合作方式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有更多的精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提高产品种植技术上,这对于开拓农业市场,提高农业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2.4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上的,这决定了在其管理上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发展,这对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分散的农业生产形式,农民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利用仅有的农业生产信息进行种植,不仅成本大,还有很大的风险,农户之间很容易由于一点利益就产生矛盾,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帮助解决这一矛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将农户组织起来,它更需要农户之间的精诚合作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不仅仅使农户在经济上受益,还能够让农户体会到农业政策真正落实到身边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其合作意识、监督意识和守法意识等都在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农户之间团结友爱、共同进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提高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效率的建议

3.1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展合作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抄照搬成功地区的经营模式,而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总结出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吸取成功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农业发展特点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做出合理的规划。

3.2加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规范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营需要强有力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管理,这是规范其发展道路,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规范,是带领整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需要明确农村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避免出现职能混淆的现象,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增添负担,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才能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它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只有在不断吸收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才能茁壮成长。

关于农村经济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