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政治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食品安全政治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食品安全政治论文篇一
重拳整治食品安全
编者按:3月初,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现大量漂浮死猪,把黄埔江的春水给搅乱了,在这个新闻不断发酵的过程当中,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水的安全以及对猪肉安全的质疑和讨论,由此人们的视线又回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上,食品安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近些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火爆全国,这也从某种角度来说,吃是中国相当重要的信仰之一,“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广大百姓的共同愿望。在今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即数量问题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而粮食问题逐步解决后,食品供应面对由多到精的急速观念转型和实践转型,这个过程中的“排异反应”凸显了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管理的严重不适应性。食品工业化生产在带来食品数量和种类飙升的同时,也促使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地沟油、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几乎涵盖了乳品、肉类、食用油、粮食、蔬菜、保健食品、酒类等各大食品领域。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万花筒一样变着法地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也挑战着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以及民众的忍耐力,而近期发生的奶粉限购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不足。可以说,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安全问题或者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消费信心重建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探索治本之策、完善长效机制,是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共同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农业、质检、工商、食药、卫生、商务等部门像是竹子一样,各管一节,互有中空,在监管过程中不到位、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在几十年的运转中早已固化成型,尽管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脱颖而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横空出世,但也仅从国家层面对大事进行协调,垂直监管的职能还是依靠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九龙治水”的局面不仅未终结,反而一定程度上繁冗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步骤。监管体制上分工有余,协调不足;食品安全标准不完整、不统一;违法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等监管问题依旧困扰着食品领域政府与市场的健康运转。
根据2013年3月10日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以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这项改革回应了全社会的诉求,“九龙治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生本质改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整合终于迈出了新长征的第一大步,点燃了我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新希望!
食品标准清理为食品安全打基础
2013年1月21~22日,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会议召开,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正式成立并履职,我国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全面启动。
2012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等一些列文件,均把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国与食品相关的标准数量庞大,其中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30多年来,质检、农业、卫生、商务等部委先后颁布了近5000项国家、行业食品标准,这些标准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部分食品标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标准内容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等,给企业实施和监管部门执法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困难。2008年,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先期对160多项乳品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形成了68项包括《婴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乳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了乳品国家标准。未来我国在食品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有且仅有一套,即“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预计将在2013年底完成,在2015年底完成整合工作。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对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解决当前食品标准政出多门、交叉矛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清理整合,为在我国建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一套唯一强制标准。
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让不法企业、商家无处遁形,但在这些言论中,也充杂一些不乏不科学、不客观的和某些所谓专家的不负责任的言辞,造成以讹传讹,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如婴幼儿奶粉激素、反式脂肪酸等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有很多误解,比如食品安全零风险的问题,假冒伪劣食品就等同于不安全食品的问题,超标产品就等同于有毒产品等等。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食物供应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中文多翻译为‘粮食安全’,英文是Food Security,就是一个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食物才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工作由国家农业部等部门负责。所谓的质量安全是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中文翻译为‘食品安全’,英文为Food Safety。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有明确定义:食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定义含两个关键词:‘有毒有害物质’和‘对人体健康影响(哪怕是潜在危害)’。两个关键词必须同时存在,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才叫做不安全的食品。日常生活中判断食物安全与否,就看这两个关键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明确了食品安全的概念。
前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不是来自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的大样本科学调查数据,也不是来自专家团队科学评估的结果,而是来自部分媒体报道。在现在媒体专业性不够的情况下,很小的事情可能会被部分媒体无限夸大,从而引起领导的重视,而这种重视往往又帮助个别媒体找到了新的炒作素材,更加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
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中国人均GDP已进入6000美元行列,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已被列入中等收入国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加工食品和保鲜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食品的口味也更加挑剔,这些都加大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但这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增添了更多不确定的隐患。两会期间,代表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权威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消费常识,也是生产者的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实效。
食品安全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