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6 14:2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是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生理学上讲,还是从临床医学上讲,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危害和影响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会给个体人格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人格是个体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品格和个性的统称。具备独立而健康的人格,对于大学生群体学习和成长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如果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多种问题,势必会给个人的人格完善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既需要个体的自身努力,又需要通过接受外部教育引导加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外部信息的接受、分析和理解能力,一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成长外部教育要素效果的发挥。

2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及产生原因

第一,环境适应问题。环境适应问题是指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生活以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进而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到其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更为严重者将导致辍学。这种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存在于刚刚入校的新生群体之中,主要是由于高校集体生活模式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导致了部分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了诸多的不健康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程度相对较轻,经过适当调节和引导可以彻底加以解决。第二,学习心理问题。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学生会因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成绩不佳等原因出现厌学、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这种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不但存在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之中,甚至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心理问题。应当说,因专业学习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危害程度相对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加以疏导,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第三,恋爱及人际沟通心理问题。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因恋爱受挫或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不强等原因,会出现一种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第四,就业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中,因就业升学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增加,考研等升学压力也在逐步加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便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求职受挫或考试失败后的逃避现实、消极厌世、偏激急躁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抗压力和挫折能力普遍较弱,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竞争等等。

3对解决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在发现问题后不要过分恐慌和着急,而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和危害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二是要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类型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除了要采取主动关心的态度以外,还要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因此,辅导员应当学习心理咨询等相关课程,掌握一些科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三是要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要通过面谈、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等等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及时帮助他们疏导和化解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桑标,贡晔当代青年研究2001-10-25

2、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潘清泉;周宗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7-15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摘要: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3.1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3.2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3.3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3.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3.5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杨宏飞,张小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9-15

2、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佟月华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2-29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健康教育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