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留一份创造性的家庭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共识。但实际情况是减负后,学生、家长的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减轻。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少,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一会儿要孩子完成这个习题,一会儿又给孩子那个检测,生怕孩子少学了这个,丢了那个。这些孩子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受益匪浅,可要他们使出一点自己的产品,就茫然了……,想玩,却不知怎样玩,想做,没有喜欢的作业,头脑中闪现的创造灵感渐渐被抄抄写写的作业埋没。在需要每个人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现代社会,这种教育方式的浅见性和短期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西方国家的学生作业负担似乎很轻。但看不到他们的小学生的作业题目,会令许多中国人大吃一惊。比如:“到太空去旅行”、“伊拉克和UN”、“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让小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简直不可思议。学生们在得到题目后,忙着到图书馆查资料,读参考书,走访调查,最后以生动详实的资料写出个人的研究报告,有的洋洋万言,俨然成了一本书。
他们的作业任务其实很重,但学生们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因为这些创造性的作业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之后有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自己去探索,查找资料,而不是死记知识。他们知道在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的方法,并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和能力,他们的观点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知识并不能使人聪明,而寻找知识,提出观点的能力更有意义。
在现实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学完相关的创造技法后与实践相结合,将头脑中闪现的创造灵感转化为外显的产品,我们不妨给学生留一份创造性的家庭作业。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机械重复,强化记忆一个又一个的公式定理,背诵一个又一个年代事件。
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在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时,我们的学生往往茫然、惶恐、不知所措,或者振振有辞:“我们还没有学过呢!”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他们应有的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作业。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去做的,并且是百做不厌的作业。我在讲《皇帝的新装》这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认真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并且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表演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表演起来,举手投足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他们在作业在掌声和笑声中得到了肯定,同时也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翻开教科书,每篇课文后编排了大量的创意设计思考题。不难发现,不是读,就是写,象这样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少做或不做。我认为家庭作业可以简单到给课文或一段话配乐朗读或给一幅画配上解说词,给文中的主人公想个办法,出个主意……,让学生尽情在玩,玩出味道,玩出感情,玩出趣味,玩出新意。
当然家庭作业不能局限于为完成某一学科教学任务或某一练习而做。还要注意各个学科、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力求不单一,不呆板。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不拘一格。比如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音乐、美术无处不在,优美的音乐能令人陶醉,让人产生许多奇妙的幻想。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热情,我利用课文中学过的诗歌、散文或一段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回家敲敲打打中去发现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创造音乐。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表现自己,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展示自己的才智。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必然要全力以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从而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不断地成功——失败——成功的循环中砥砺了坚强的意志,造就了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让我们放开手,解放孩子的手、脚、眼、嘴和大脑,放飞孩子的思维,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造的天空。
给学生留一份创造性的家庭作业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