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美术教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美术教学论文篇1
浅谈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教学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它包含着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两个方面。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交叉与互补的关系。美术实践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并不完全拒绝逻辑思维的方法;美术理论则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亦不排斥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方法的应用。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它主要是指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过程与方式。它是通过逻辑方法而获得认识成果的。逻辑是一门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以得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作为根据或理由的那一个或几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
我们强调逻辑思维在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但并非排斥非逻辑思维的价值与地位;恰恰相反,由于美术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特征本身又具有鲜明的非逻辑思维因素,因而,不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补充,同时在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认知时,还需要研究者必须对非逻辑思维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在某些方面,它还要求研究者甚至要具备非逻辑思维的实践经验。我们无须要求每个理论家都必须是实践家,更无须要求每个实践家都必须是理论家。但对视觉形式的感知与体验,却应是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理论”必然建立在虚无之中,这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也是美术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它甚至应该成为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中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
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二、 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中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只有当孩子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
三、 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们呕心沥血,勤学苦练,并学习一些技法理论才能提高。1469年,还是儿童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要他照着鸡蛋写生,他一开始还挺认真,后来画得不耐烦了,便马马虎虎画些圈。老师批评他说:“在1000只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就不同了。我叫你画蛋,就是训练观察、把握形象、表现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能轻视!”达?芬奇于是专心画蛋,终于成为大画家。
其实,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画一幅画时,我们可以唱—支歌、跳一个舞,或读一首诗,在磨练中自寻快乐。如在画鹅时,可以读《鹅》这首古诗,在画《春天来了》时可唱上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在制作完成—件头饰后,可让学生带上头饰跳个舞或扮角色表演,这些都是中学生们喜欢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有关美术教学论文篇2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术语言使用技巧和方法
近年来,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广泛的使用“美术语言”这一词语,对它的定义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是这样表述的:“美术语言,即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机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和统一,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语言的教学情况
我国大部分的中学美术教师都能够积极的把美术语言引入到教学当中,相信美术语言对于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语言教学方面的观念比较陈旧
从教学目标来看,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够深刻的认识美术本体价值,一位学者曾这样说到:“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欣赏‘美术语言’的极端,试图达到运用水平”。从教学方法上看,很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没有兴趣探索各个课型的美术语言教学方法,认为美术课就是在课上看看、做做、玩玩,迎合中学生的喜好,具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从教学评价上看,没有比较明确的显性知识和技能目标,多数评价都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的评价,美术语言的教学评价也就无从谈起了。
2.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实施相对落后
从教科书方面来看,自从新课改实施之后,中学的美术教科书版本非常多,可是在各个不同版本的教课书当中,编者都有意的回避对美术语言的解读,不能系统性的安排美术语言知识,因而就使很多美术教师和学生都误以为美术语言知识不重要。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来看,现在各个学年段的美术语言教学还没能够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更有很多美术教师下大力气搞综合课,加入了过多的非美术的因素,使得美术本体式微。而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来讲,各种课型的美术语言教学的案例开发比较滞后,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3.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凭借着自身的主导地位,这样就会使得活动的预设程度太高,用教师的自我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及实践。繁琐的教学分析和活动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所以学生很少有时间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美术语言的实践,因而就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产生比较良好的后续影响。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术语言使用技巧和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重点培养中学生的美术语言思维
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对新课标的内涵进行重新的解读,从而提高对美术本体知识的认识。相应的美术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勤于思考,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勇于实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相应的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效学习美术课中的美术语言知识,更要教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当中有效的应用美术语言知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2.重视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及有效的评价
赫伯·里德对美术课业曾经有这样一种论述:“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以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相应的中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互衔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认识学生掌握相应的美术语言知识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要把美术语言教学的目标当作显性的目标纳入到相应的目标为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引导中学生使用相应的美术远远对某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有效巩固其所掌握的美术语言知识。
3.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引起中学生的学习意向。美术教师在导入相应的新课程是所设置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活状态中的思维更容易使学生在美术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充分料及教科书相应内容的基础上,美术教师还要积极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及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这种形式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其次,明确相应的学习内容。美术教师可以尝试着把美术语言和文化主题进行巧妙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美术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尽量让学生对接触一些具有现代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或者流行的影响,从而体会美术语言的丰富性,感受美术本体的艺术魅力。
最后,调整学生学习的形式。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及学习当中把学到的美术语言进行运用,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实践、观察、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发现美术知识、获得知识,最终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美术语言的热情,更可以积极的培养学生们的中东探究、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够有效的熏陶其性格,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美术语言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应的美术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美术语言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有关美术教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