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7-06-13 10:16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就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一)政策不配套,财务管理环境不佳

2004年宪法修订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长期受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措困难。在贷款取得方面,民营企业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群体,民营资本的70%靠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二是投资环境不公,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行业和领域准入的,国营企业、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为80个、60个和40个。即使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的只有42个,刚刚超过50%,而允许外商进入的则有62个,占75%。三是私有财产的安全保障有隐忧,资本外逃严重。

(二)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部分企业创建之初将业主家庭财产视为企业资产任意调用却未按资产入账;创建成功之后则又将企业资产视为业主家庭财产,业主家庭支出视为企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现象。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即所谓的“红帽子”企业。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

(三)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不合理

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现代的财务管理应是“投资者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它可以克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低效率指导。但广大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而“企业价值或财富最大化”是以大企业和股份公司为研究和论证对象推导出来的,以其作为民营中小企业的“惟一选择”,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目标导向性的意义。

(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据全国工商联2004年在全国30个省市对3037家私营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即实有资金量在1000万元以下的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占20.8%;初中占22.6%;高中占40.7%;大学以上占15.7%,有40%的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份业主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更为严重的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由于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出纳人员由老板亲戚担任,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这些人多数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的虽然参加短期培训取得会计证,但对会计、金融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上不懂成本核算,在这样的基础上何谈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

(五)民营企业内部缺乏风险管理

可以说,一般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遇到的风险民营企业都会遇到,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一般加工业领域,相比之下,其经营规模较小,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生产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管理程序及制度不完善,给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困难。再加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多偏低,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民营企业的上述种种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新时期加强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一)民营企业应首先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完善财务处理流程,规范会计行为,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账、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四是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监督,在企业中推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稽查制度,内部稽查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五是要强化外部监督。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借助外部力量,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实践已经证明,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是促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理顺民营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财务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因而要在民营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必须理顺产权关系。首先,要界定清楚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的界限,合理划分业主个人及家庭消费支出与企业成本支出的界限。其次,独资民营企业应逐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家族可以控股,但不能一股独大。再次,可逐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企业委托代理制。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将为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摒弃家族化和亲缘化,引进科学的人才观

民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行为不规范、投资决策不科学、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混乱状况,无不与家族化和亲缘化的用人观相牵连。因此,要想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民营企业一定要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一是要尽快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是要强化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法律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监督意识。

(四)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确立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伴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态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一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模式;二是要确立资本多元化的财务管理观念,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确立信息管理的财务管理观念,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从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以便寻找企业的发展良机;四是要确立国际化的财务管理观念,以顺应企业经营战略全球化的要求。

(五)强化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构建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分配结构,防范骨干员工的“道德风险”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三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财务信息,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相关情报,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