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1:31

哲学是可以看作是一种尺度——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哲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哲学论文篇1

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

摘要:《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重要着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从治国之道还是为人处世方面,《论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给后人无限的人生智慧。文章剖析了《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的原则。

关键词:论语;为人处世;至理名言;人生智慧

引言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着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其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最权威资料,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的思想[1].其中,“仁”“义”“礼”“智”“信”贯穿了《论语》的方方面面,“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而《论语》作为一部经典着作,无论是对两千多年前的社会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在世界上也影响深远。《论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深深影响了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华民族的精髓,给了人们无限的智慧与启迪。

一、从《论语》中学会学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论语》中蕴含了很多教育人们如何学习的至理名言,这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对子路的教导,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教育人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待学习,就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如果对于不知道的问题,还要装作知道,这无疑对学习有害,而且这也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此外,在学习方面,孔子特别强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说的是聪明的人喜好学习,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级的问题而感到羞耻。当看到这句教诲时,笔者不禁想到现在很多学生提问的一些情况,有些学生明明对某些问题不懂,但羞于向别人提问,因为他们担心会被别人嘲笑问这些低级简单的问题。或者,有些学生羞于向比自己成绩差的人提问,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不如自己,向他们提问都是羞耻的。其实,作为学生,就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懂就要积极提问,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好学者所提出的问题。当然,除了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之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大意是指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领悟,这样学习才会进步。由此可见,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现在人的学习依然很有启示,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指路灯。

二、从《论语》中学会做人

笔者认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父母尽孝,对朋友真诚。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就是孝。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能违背长辈的心意[3].作为儿女,孝敬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听父母的话,在孔子看来就是孝顺。当然,古时候的孝就是对父母的话无条件地顺从,不违背父母的任何旨意,这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现在,大家说的“无违”并不是无条件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任何事情,而是在充分考虑父母意愿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的事情,将父母的意见充分考虑进去。那么,我们看孔子教诲对待朋友的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在此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就不能行走。可见,孔子认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人无信而不立。笔者一直认为诚信是人的身份证,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答应了朋友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说话一定要算数,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不要轻易许诺对方。总之,对父母,要尽孝,对朋友,要讲究诚信,这样才是君子。而做人的原则还不仅仅只是孝和信,还需要有一颗仁义之心,《论语》中的做人原则,隐藏了大智慧。

三、从《论语》中学会做事

《论语》指导人们如何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做人,自然也告诉人们怎么做事。“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所谓三思而后行,就是指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等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出决定。这其实是在告诫我大家,做任何事情,必须要仔细考虑,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做事之前欠缺考虑,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甚至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大家还是得牢记古训。做任何事情,仔细思考,同样,“言寡尤,行寡悔”也是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这里,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子张,说话要小心,就会少一些怨尤,行事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日后就会少一些后悔。而大多数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注意自己的措辞,有时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句话,惹怒了别人,可事后再怎么道歉,也于事无补,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可能再收回来。有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急于做决定,结果酿成大错,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若做事之前慎重考虑,就不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论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智慧,它教会人们端正学习态度,告诉大家学习方法,给学习者提供指导;它教会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要守信用;它告诉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当然,《论语》的现实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其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影响深远。《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影响深远[4].作为中国的文化结晶,《论语》的内涵也影响着世界,孔子学院,已经在多个国家设立;现出现多种语言《论语》的不同译本。可见,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刘佳.试论《论语》中孔子的言语观[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徐宁.《论语》的生存智慧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陈泽冰.经典本身是最好的老师---浅析《论语》中的“孝”[J].才智,2014(35)

[4]环志峰.试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和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J].青春岁月,2015(11)

发表哲学论文篇2

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分析

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 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老子的“道学”将人们从多元宇宙观发展为一元宇宙观,力图从自然自身解释自然的多变现象,这与泰勒斯是一致的。在老子那里是“道”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一,即宇宙这个统一的大系统。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视角,从老子开始就与西方的泰勒斯不同,米利都学派追求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而东方的“道”却是形成整体一的基础,它是抽象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抽象特性,它将引导东方人论“虚”,并乐于思辨玄想,因而缺少微观实证分析的本性。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由于泰勒斯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因此,它引导的是西方学者对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的寻求。东方的中国人接受的是道家学说,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以及它的整体视角和运动本性,它引导的是东方学者用思辨和玄想及经验观察去对整体性质和物质的运动做出把握。

二、中西方哲学智慧的差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智慧发展的坚实基础。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孟之道”一统天下,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理性”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至使东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然而,这却成就了东方的文化发展。西方的智慧是理性的,有两千年的哲学、自然科学发展史,创造了完整的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逻辑严谨的数学。西方人把他们的智慧用于对哲学、科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利用他们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军事,进行殖民扩张。西方的科学体系推动了全世界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方庞大的、具有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欧氏理论与中国的认识论和多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与西方智慧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

三、中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 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中西方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中华传统思维早就了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西方思维造就了他们发现就形成了知识。中西方的哲学如果互相借鉴的话,那么西方也就不会有异教徒惨死这样的惨案发生,都尝试着去包容别人就不会觉得别人的信仰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由,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力。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西方的公理化的思维方式,把我们的发现形成知识,再经过一代代人的完善,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用去学习别人的知识,说不定现在世界上的大部分的高科技知识都是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是近三百年才开始落后的,在这之前,我们的水平都处在世界的前列,只是这短短的三百年就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别,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以上的这些有些是个人的想法,也有来自对他人的借鉴,尽管这门课的上课时间很短,但我已经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感受到西方哲学的魅力并且让我对西方哲学增加了兴趣,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哲学。

参考文献:

《浅析东西方哲学的分殊点及其影响》 沈佳强

《中西方哲学智慧的比较分析》 张志伟

发表哲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