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犯罪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12-11 17:31

暴力犯罪中以青少年为多,且呈现一种低龄化并向校园蔓延的趋向。那么,暴力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暴力犯罪的原因吧!

暴力犯罪的原因

暴力犯罪的发生实际上是有一定的 规律 可循的摘要:即"压抑--诱发"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式。级由某种因素造成了个体需要的压抑,于是产生了严重的 心理挫折和冲突就外化为攻击性的行为亦即暴力犯罪。具体说来,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摘要:

1. 犯罪人自身不良的生活背景

不良的生活背景是指压抑个性、妨碍人格正常形成和 发展 的生活经历和 环境,如贫困、缺乏母爱的人生早期 经验,缺乏理解和友爱的人际关系等。在这种不良的生活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反 社会人格。尽管这种不良生活背景是作为人的直接环境而发生影响的,但它经常是社会矛盾的折射。比如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比在一正常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更具暴力倾向。

2. 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经常作为一种强刺激而导致杀人、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纠纷中有过错的一方未受到应有的批评和处理,而无过错的一方也未得到适当的救济抚慰时,后者可能会采取过激行为用以泄愤报复。纠纷一方或双方心胸狭窄,报复心重,更易发生暴力行为。

3. 暴力犯罪人自身的个性缺陷

暴力犯罪人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摘要:易冲动,缺乏以致能力;性格孤僻、心胸狭窄、自卑感强、疑心重,报复心强;虚荣好胜,以自我为中心; 文化水平低、道德素质差。这些个性上的缺陷,降低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加大了对不良刺激的反应强度。

4. 被害人的刺激功能

暴力犯罪经常是在被害人和犯罪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个人品行不端、生活作风不严厉,首先实施挑衅行为等,往往成为个人被害的诱发因素。通常人们认为被害人只是犯罪行为的被承受者,但在暴力犯罪中有些是由被害人的行为激发的。

暴力犯罪的原因

5. 暴力渲染,即大众传播工具 管理的失范

有探究表明,暴力渲染具有一种心理暗示功能,看到过别人实施攻击性的儿童或成人,比没有看到过的人更易采取攻击性行为,并且具有较大的强度。假如他在某种场合下被激怒,那么暗示的影响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报刊、影视对暴力事件的宣传报道,哪怕它无意于教唆人去实施暴力行为,但可能实际上起着暴力犯罪的渲染功能。

6. 经济 秩序的失范

美国学者伊恩·罗伯逊曾经说过摘要:"假如一个社会一方面看重人人都过富裕生活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又拒绝使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以社会承认的方式致富,那么它就会引起偷盗、欺诈和类似的犯罪。"[3当前我国虽然处于一个新经济秩序构建的过程中,新的社会价值观念正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利益的差别,对经济秩序实行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社会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异现象严重。物质利益和价值需求之间巨大差异,引起以攫取他人财产为侵害目标的抢劫、杀人等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年年上升。由此认为,经济秩序的失范也是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

社会防治

加强社会调节,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运用社会政策,加强社会调节,以克服社会体制、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种种矛盾,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防治暴力犯罪的基

本环节。通过国家的财政,税收等分配政策控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化。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监管,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自我控制力。加强对新闻媒介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杜绝暴力渲染。搭理发型积极健康的书籍。加强正确家庭教育方式的普及,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让家庭下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大环境。改变教育观念,通过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升学率,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

个人防治

加强民众的心理健康应当放在首要地位,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定期进行心里健康咨询是 维护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当出资设立专门的机构用于培训心理健康的人才,尤其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加强对个人思想文化的熏陶,积极接受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积极接受法律知识的普及,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稳重不冲动的行为性格。

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犯罪是不可能完全被消除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暴力犯罪,降低其严重性,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暴力犯罪是个人和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故而,只有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够减少犯罪的产生,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暴力犯罪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