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成功的定义

发布时间:2016-12-02 04:16

星巴克(Starbucks) 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星巴克成功的定义,欢迎阅读!

退回到2007年,星巴克正处在困境之中。作为董事长的霍华德•舒尔茨指出,该公司已经失去了它的发展方向。“对利润的追求成了我们存在的理由,但是,这并不是经营星巴克的理由。我们所要做的是:超越客户的期望”。

那么,霍华德•舒尔茨做了些什么?他让1万个管理人员到新奥尔良参加为期四天的会议,对他们进行激励和挑战。结果呢?这1万个人带着“潮水般的能量”离开了会议。

截止2013年,星巴克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凭借在65个国家拥有超过2.1万家专卖店,星巴克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公司从1994年的425家门店猛增至2013年的19767家。而且,没有迹象表明它有任何减速的计划。那么,这个品牌究竟是如何经历了如此惊人的增长?以下是星巴克成功的定义: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1:要了解你的客户和员工

说到了解你的客户,如果你经常去星巴克,那么你就一定知道,你最喜欢的咖啡师知道你的名字以及你想点什么饮料。这一点小小的人情味会令你印象深刻,因为,为顾客提供这种令人难忘的个人体验是可以让顾客高兴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同时,也要了解你的员工。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可能会给一桌客人带来什么。例如经典的星冰乐(signature Frappucino)就是由一个叫迪娜•甘平(Dina Campion)的星巴克一线员工发明的。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2:要有创新性

星巴克尽量忠实于其传统,但公司也非常具有创新性。例如,由于意识到客户想在他们的位置上消磨更多的时间,星巴克2010年开始提供免费的Wi-Fi。由于意识到客户希望他们在家享受他们的产品,星巴克推出了Via速溶免煮咖啡品牌和它自己的Verismo单杯咖啡烹煮机。该公司甚至允许客户通过iPhone手机软件购买他们的产品,并且是第一批进军移动服务市场的公司之一。

所以要记住——虽然忠于你的传统很重要,但是适应并且欢迎改变也很重要。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3:要有公司使命

星巴克有一个简单的使命:激发和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每次。

公司坚持实践这一使命宣言已超过四十年,因为星巴克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对于需要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的人们来说,它己经成为他们喜欢的一个好去处。它己经成为朋友小聚和商务人士开会的首选地点。

无论顾客们的年龄、职业,也无论星巴克咖啡馆的位置,星巴克都希望提供给人们一种独特的体验:即,星巴克咖啡馆是一个放松的地方,一个工作和社交的地方。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4:要勇于承担责任

你在星巴克点饮料有没有被弄错的时候?如果有的话,当时的情形是什么样子的?毫无疑问,你一定会收到你想要的饮料。星巴克培训员工每一次都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最好的体验。这意味着他们要为任何差错承担责任。

我们都会犯错误。然而,差距的根本在于,坦白地承认这些错误并且以专业和及时的方式解决它们。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5:要有勇气不按常理出牌

你可能会注意到,几乎在每一个角落都有星巴克。星巴克是通过聚合(clustering)特意这样做的。星巴克不只是关注交通模式,竞争位置,甚至客户群体,而是更多地关注于覆盖整个地区。虽然有人担心这会导致自我蚕食,但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使公司通过阻断竞争而占领了市场份额。

有时候你不得不与别人背道而驰并且做一些其他公司没有做过的事。这样做也许有点冒险,但是也可能为你的公司带来效益。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6:向你的客户问问题

如果你曾经去过一家你不是经常去的星巴克,你可能就会注意到,员工有时会问你想要什么。当谈到客户服务时,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巧,并且也是营销者们应该利用的技巧。

当你知道你的客户想要什么时,你就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终的营销决策。

在星巴克喝咖啡真的就标志你是成功人士吗?

星巴克这个品牌,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咖啡,而是一个工业化生产思维的作品:

大量可复制的饮品,需要大量一致性生产的咖啡原料,以及创造不同口感的配料或是副产品。

一杯咖啡的背后,其实有一条很长的价值链:

上游原物料的生产方式、初级加工过程、运送方式;中游贸易商、批发商选货的标准、仓储方式、拼配的技术、次级加工,以及下游总公司对原料的把关、制作方式、运送与储存方式……

所有这一切,都和上流社会无关,反映的只有一件事——美式资本主义价值观。

美国建国初期引入的都是来自欧洲的移民,社会阶层逐渐分化为老钱(Old money)和新贵(Nouveau riche)。

前者出身上流社会,生而富贵,后者则是通过自身努力由贫致富,他们由于刚刚跨入上流社会大门,往往在行为举止或者思想上与老钱们格格不入,得不到尊重。所以他们不惜代价地对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改造文艺、举止、社交等方面。

1954年开始纽约上流社会开始举办元媛舞会,这种典型的、从欧洲传过来的贵族阶层社交舞会,也是土豪开始向上流社会持续转变的标志现象。

类似这样用某种形式让新贵家庭被上流社会接纳的方式,其实和我们的科举制度类似,让社会有向上的动力并且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具备与上流社会同等的财力但相比比较贫乏的精神世界,使得土豪们非常重视奢侈品,因为它们能起到让其社会地位被承认的标识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然而很长时间里都被欧洲视为暴发户,粗鄙土气。但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文化在人们眼中也开始变成开放、务实、不拘小节的“先锋文化”。

而伴随美国文化的日趋流行,美国品牌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这就叫“有钱能使鬼推磨”。

相比我们,其实被美国压制得更悲催的是日本。

日本的和牛比起美国牛肉贵上数倍的价格却占据不了美国市场,日本政府还花大钱请米其林星级餐厅大厨示范和牛法式料理,希望能在欧美国家推销和牛,成效也不显著。

日本产值庞大的动漫,在海外除了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外,在全球市场全然不是美系产品的对手。

这样的名单,还能一路列举下去,从又能喷又能烘的马桶、到解决各种生活疑难杂症的五金杂货,日本人在这些产业的技术与经营的精微细致程度,已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但这些独入无人之境的产品也都面临类似的处境—除了日本国内,海外市场的接受度非常有限。日本人在诸多领域他们都攀登了世界的高峰,但这高峰却是孤绝之境,离世界越来越远。

英国学者David Morley形容日本是“现代性的逆转”(the reverse of modernity)——比西方国家还西方的东方国家,在后工业、后现代处境之中,只留下孤芳自赏之美。

西方品味与喜好成为全球市场的唯一主流,这不是因为财富,更因为文化影响力的压制。

美国本土有很多手工品牌因为历史底蕴和工艺难度,成为上流阶层的某种口味,但星巴克这种平民化的流行品牌,仅仅是美式文化的象征,不带有任何尊贵的特性。

星巴克成功的定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