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8 20:32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59-03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海问题的成因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然资源丰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然而,在1968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确认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海洋邻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近年来,中国周边海上邻国伺机扩大海洋权益,疯狂抢占南海岛礁,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周边安全,成为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

3.地缘战略意义独特。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沙诸岛,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扼制整个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线,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产生重大影响。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据统计,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中国台湾地区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我国现阶段有近9成的能源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1]。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及欧洲的海上航线。可见,在保障全球能源运输方面及军事战略意义方面,南海有着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4.国人海洋观念淡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长期受“陆权至上”观念束缚,海权意识淡薄,与“泱泱中华帝国”意识极不匹配。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然而,数千年来,在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海洋文化没有合适的位置。在捍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陆轻海”。“安土乐业”“固守陆地”心理使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内向型思维特点。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大多来自海上,在被动挨打中,国人深感:“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强于世界者必先胜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1.周边国家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和我国传统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侵占了29个南海岛礁,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都侵占了相当数量的岛礁。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等国际法,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域外强国介入南海问题。域外强国加强与南海争端方的战略安全合作。2011年,美越签署首个军事合作协议,日本先与菲律宾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后与越南签署了“日越防卫合作交流备忘录”,同年,美、日、印召开首次“三边战略对话”,协调南海政策。2012年,菲律宾与日本签署了加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文件,澳大利亚亦积极推进与美、日、印海上安全合作。实际上,21世纪以来,美国从未离开南海,把介入南海作为返回亚太的重要战略步骤,借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插手南海事务,公然为南海其他争端方撑腰打气,多次指责我南海“断续线不符合国际法”,并与越南强化两国军事合作,声称“渴望建立更全面、深入和稳定的关系”。日本则与菲律宾签署《防卫合作及交流备忘录》,将双边国防部长会谈及副部长级磋商等交流合作机制化,并考虑向越、菲等与我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售武。与此同时,域外强国疯狂掠夺南海资源并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目前,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国际公司超过200家,如:美孚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道达尔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等,每年从南海掠走油气资源5000万吨。此外,域外强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美国借联合军演及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把菲律宾变成其在本地区投送军力的平台,为中国发展设置障碍。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欲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和地区主导权,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越南和菲律宾一直想把南海问题拉入东盟外长会议上,将双边问题变成多边问题,把南海问题炒热,企图在南海问题上“抱团”制华。域外强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争端方遥相呼应,策划南海多边协商机制,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恶化中国南海维权舆论环境,把南海问题及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推向多边化、国际化,意欲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域外大国的介入,增添了南海其他争端方对华强硬资本,一些国家不惜与中国发生冲突,在处理海上纷争冲突时,公开与中国叫板。越南肆无忌惮,把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纳入它的所谓主权和管辖范围,甚至派战机入侵中国南沙领空,挑衅中国主权核心利益,这些都表明,南海发生冲突摩擦的风险在增加,南海地区局势日趋复杂。

三、南海问题的应对

海权强则国强,海权弱则国弱,这是历史规律,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制海权的崛起。然而,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所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周边邻国的因素,也有域外强国的因素。面对外来势力侵占中国南海岛屿和侵犯领海主权的非法行为,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态度坚决,立场坚定,绝不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加大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首先,中国需长期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思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焦虑不安,随“美”起舞,试图借强国的介入牵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是基础。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前,以东盟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这些机制为发展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构筑了重要的对话、合作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其次,中国可定期开展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的“亲仁善邻”传统文化。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

2.多措并举,灵活处理好与越南、菲律宾等“直接声索国”的关系。第一,中国要争取在国际上的南海争端话语主动权。通过出版中国南海历史传统文化书籍,借助现代媒体,在国内外大力宣传中国发现、命名、经营管理南海的史实材料,让国内外民众认可中国作为南沙群岛的发现国享有占有该群岛的优先权利,其他国家则无权去“先占”,除非中国无意取得或者有意放弃这一权利[2]。同时亦可制作一些视频材料,向国内外民众再现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以及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在南沙岛屿上立碑、升旗举行庄严接收仪式的过程。第二,中国要抓住越南、菲律宾与美国三方之间的复杂矛盾心理,赢得在南海争端方面的战略主动权。越南虽打着提升美越战略伙伴关系、借助美国的力量增加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的实力和筹码的如意算盘,但它不得不考虑越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它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平演变,也要依靠中国的支持[3]。菲律宾也非常清楚,美国只是将其作为一颗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援与合作。所以,中国可以利用越南、菲律宾对美存在的复杂矛盾心理,尽最大努力使其回到双边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如果越南、菲律宾一意孤行,一再挑战中国底线,中国将重拳出击,使其自食苦果。

3.加强机制建设,探求兴海权新路径,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捍卫南海海权提供体制保障、路径选择和实力支撑。捍卫南海海权离不开遵守国际海洋法赋予我国的合法权利而进行的有效斗争,同时要扎实推进相关机制建设。2012年,三沙市的成立,是中国提升海防能力、有效推进海上经济开发利用的重大举措,既适应了中国南海战略的发展,也为突破美国借南海问题围堵中国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中国极力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南海争议问题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近年来,中国有效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畅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捍卫南海海权谋求新的战略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走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实现互利双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已逐步成为新兴国家海权战略的重要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同时,必须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正如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所说的:“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国际制度也“不能代替国家对自身实力的依赖”[4]。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是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中国发展海洋力量,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障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增强海洋外交能力,坚决打击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南海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2]郭渊.从“先占”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北方法学,2007(3).

[3]刘鸣.奥巴马政府东亚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1(2).

[4]周琦,马少猛.中国海权现状分析及破解海权困境的战略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简析“南海问题”的成因》

摘要:随着“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国人对“南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多。当下网络上,尤其是对其成因的分析众说纷纭。“南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三大方面给以归纳和分析,加深对“南海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南海问题,资源,重要水道,海洋意识

作者简介:胡晔,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179-02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并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南海问题”的成因虽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是对于非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南海问题”成因的认识上,却没有一个较为明白、清晰的思路。为了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在“南海问题”上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应对之策,本文将对“南海问题”的成因作个大致的梳理。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介绍,我国现在的海域面积是473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占到了约210万平方公里。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包括东、西、中、南沙四大群岛。我们所说的“南海问题”,实际上主要表现在南沙群岛的争端上。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其中条件较好的都不在我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9个岛,除了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其余岛屿条件都很艰苦,而且形势也很严峻。比如永暑礁、赤瓜礁、华阳礁等周边都有多个越南霸占的岛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南海争端呢?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南海资源丰富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指出,南海海域的石油储备约有350亿吨,其开采量相当于全球总量的12%,被称作是“第二个波斯湾”;而其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油气资源最为集中,约有200亿吨油气储藏量。另外,据科学家估计,南海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储量也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为什么大家都在争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它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乃至更多的海洋渔业、矿业等资源。所以,对于同样处在发展中的南海周边部分国家,这些丰富的资源的确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在国际势力的影响下,他们逐渐偏离了和平利用的思路,铤而走险,纷纷伺机掠夺南海资源,还与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非法开采石油,甚至出现了公开且单方面宣示主权的行为。

现在南海状况是:“六国七方”的状态。如果过去,我们的历史是列强欺我的话,那么南海问题就是“列弱欺我”。越南侵占岛礁28个,与15个国家的30多家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年开采石油2000万吨;菲律宾,侵占了岛礁8个,也与15家外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钻井数十口;马来西亚占岛礁3个,与27家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另外,还有印尼、文莱,分别也不同程度地侵占了我传统海域,并进行石油开采。所以,表面上看南海争端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对领土主权的争端,而实质之一,是这些国家为了追逐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因为没有主权就没有资源开采权。

二、战略意义重要

南海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其与当今世界重要航运有关。

当前,美国为了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在战略上一直要努力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的16个海上航道,他们分别是: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朝鲜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海峡、卡特加特海峡、阿拉斯加湾、非洲以南和北美航道等,它们要么是连接经济发达地区的洲际海峡、要么是沟通大洋的海峡,不是唯一通道,就是主要航线,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而在这重要的16条海峡和水道中,有3个就在南海附近,即: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其中,马六甲海峡: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是经济大国——日本的“生命线”所在;而现在,全球有1/5-1/4的海上贸易、1/4的运油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是北太平洋国家通往东非、西非或绕道好望角到欧洲航线上的航道之一。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海军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上航道之一。而望加锡海峡:是亚洲和欧洲间的重要洲际海上航道,是从中国南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东南亚区际间航线的捷径;除了美国,望加锡海峡对俄罗斯、日本等国也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战略意义。

可见,对于美国来说,确保这些航道通畅或者直接控制这些航道就具有了重要的战略利益。而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历史阶段,美国为了维持其现有的世界地位,保障其既得利益,便对中国采取了战略牵制的对策。环顾中国周边,无疑让南海产生“问题”,就成为了美国的主要选择之一。因此,“南海问题”变得如此复杂,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战略诱导所致的。在南海,美国不仅与菲律宾的积极发展盟友关系,还不断加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互访、武器销售、军事培训、后勤支援等方面的合作。美国在南海频频动作,目的就是想在战略上牵制中国的发展。

三、国人海洋意识淡薄

对于南海问题,中国自身也有原因。南海自古以来就中国的,中国对南海拥有历史主权的理由充分、证据确凿。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南海成为列国争夺的焦点呢?这就不得不说说我们中华民族对海洋的认识问题。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大陆性。这片地大物博的土地,的确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这却使得我们太过眷恋脚下的这片土地。再加上中国地区大国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很少受到来自海洋的挑战。这就使得我们很容易忽视掉海洋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历史上,中国闭关锁国,高傲自大,即便是具有强大的海上实力,也仅仅就是在南海进行宣威,然后打道回府。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忽视了海洋的重要性,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国家。这样的传统,以致于到现在,还深刻地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公民。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课堂上提问:“我们国家的陆地面积有多少?”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回答上来;但问及:“我们国家的海洋面积有多少?”时,几乎没有同学能准确回答。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当前我们的国民依然普遍缺乏海洋意识。

中国以前没有海洋意识,直到1994年,才出现公开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文章——刊登在大连舰艇学院《政工学刊》上的《树立现代海洋国土意识》。这是最早公开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文章。自此之后,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呼声才开始逐渐高涨起来。随着大家对海洋意识的关注,海权理论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海权论》是马汉在19世纪末创立的,而海权观念最早在中国出现,却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而且,那个时期也仅仅是停留在对其作者和他的海权理论的介绍;并未对马汉的理论如何在中国运用进行讨论。直到2000年以后,国内才开始有文章讨论海权理论对中国的意义。可见,在对海洋的认识上,我们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而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没有意识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海防一直都比较薄弱,使得外敌有可乘之机。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便是清朝。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就是血的证明。现今,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了,如何处理好南海问题,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针对“南海问题”,邓小平同志当时就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现在南海周边部分国家到处宣誓他们的主权;而且还拉着西方国家,跟着他们来共同开发,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一些维权行动,这也是完全正当的。今后,随着对南海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影响下,相关各国围绕南沙岛礁、海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南沙争端将会在国际势力越来越明显的干预和参与下朝着“到脚占领多元化、海域划分合法化、资源开发国际化、军事斗争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我们要看清楚“南海问题”的内外形成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综合利用各种可能的有利条件,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南海问题”。

在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崛起将对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起到深刻的影响。对于要继续维护既有利益的大国,“南海问题”无疑会被选作是中国发展的绊脚石,有效合理地解决“南海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