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7-03-17 10:17

在做《给地震波一个空间》这个阅读题的时候,你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题答案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原文:

(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题目:

22.第⑦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1分)

23.“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

24.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25.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

22.打比方(1分)

23.空洞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介质造成突变(1分),改变其折射方向(1分),使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1分)。

24.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地震波以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性(1分),生动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1分)。

25.①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②两次诱发人工地震并进行检测。③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位置。(3分,每点1分)

《地震》阅读原文: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地震》阅读题目:

1.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3.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4.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5.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阅读答案:

1、蛋黄蛋清蛋壳

2、变形、断裂、错位

3、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4、浅源地震

5、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或四川人民挺脊梁(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或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题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