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提问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提问
一、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问题”
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教师都应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依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教学主问题。所谓教学主问题,就是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学生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创新的重要提问或问题,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支撑作用的问题。主问题会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是有效实现课文内涵的最佳信息。
主问题的设计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琐碎问”。琐碎的问题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的,实际上却致使课堂松松垮垮,导致课堂教学散漫低效。要杜绝不加思考的“随意问”和不分主次的“琐碎问”,这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同时对课堂中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辨别、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最切合学生实情,最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解决学习困难,扫除学习障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教学中的“主问题”,才会有牵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二、依据学情状态,设计“科学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所具有的现实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才最具探究价值。如果不顾学情,设计出的问题往往会是伪问题,缺乏价值。
如教学《变色龙》时,如果问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变色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这样的问题就显得幼稚,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小儿科,因为书中注释部分都有,也就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果问“从《变色龙》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契诃夫怎样的创作风格?”这样的问题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太深奥,学生难以回答,也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因此,不符合学生实际,超越初中生思维发展极限的问题,都属于伪问题,是低效甚至是无效问题,在教学时应该避免。
三、依据问题的难易,设计问题的坡度
一般来说,问题可分以下4种类型: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发散型问题、创造型问题。这4种问题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也是不等价的。我们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对预设的问题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问题对学生阅读思考有促进作用。要设计好问题的坡度,让思维难度有所增强,答题距离有所增大,学生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钻研得有乐趣,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教学中成串的“连问”,即简单易答的“碎问”以及盲目随意的“追问”,而要抓住主要的问题,做到提纲掣领,纲举目张,同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如执教《变色龙》时,我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变色”,分3个层次进行研讨。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总共描写几次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色;第二层次,分析奥楚蔑洛夫分别是因为什么而变色;第三层次,从奥楚蔑洛夫的多次变色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同学们围绕“变色”二字开展阅读文章、筛选信息、思考分析,一下子就能清楚明了地分析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特点。3个问题,难度上层层递进,使课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路,比如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感知课文重点,归纳概括课文主旨,探究课文的疑点与难点。同时,还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机,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或者自查资料独立思考等探究问题的答案。对于某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切中要害的疑难问题,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充分把握学生回答问题时所涉及的与问题的答案密切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问题,延伸拓展问题答案。此外,还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在教材中寻找突破口,巧设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了释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感悟。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笔者设置这样的问题:朱自清是怎样描述春天的?他的写作结构是什么?阅读之后,你的感触是什么?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层层递进,以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拓宽思维,促进对文本知识的掌握。
五、提问后耐心倾听答案
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最佳的质疑时机与适当的点拨时机。也就是在学生想弄明白而又无法弄明白、想说出来又无法说出来的时候点拨学生,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破“愤”而通,才能变“悱”为达,才能收到“时雨而化之”的预期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语句不够流畅,表意不甚清晰,教师要耐心倾听,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再适当追问,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即便答非所问或者支支吾吾无法回答,教师也不能皱眉后冷淡或者斥责学生,而应该对学生加以耐心的指导,并留给学生再度思考问题的机会与时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依据教材、学情精心设计好问题;再依据问题的特点安排好提问的顺序。避免抑制学生思维的无效提问,避免不合逻辑的错误提问,避免表面上非常热闹而事实上没有什么内容的虚假提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初中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如何提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