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浅论论文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它包括有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的表现手段、传播途径和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艺术教育浅论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艺术教育浅论论文篇一
《谈艺术教育渗透的美育》
摘要: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课堂活动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渗透;美育
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对人们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对人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面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美育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教学离不开美育,在艺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对教学效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美育渗透人格教育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讲究艺术手法的应用,加强教学的美感体验。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将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教学中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做到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认知的发展和情感的发展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加强智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渗透,进而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所以,要将美学教育作为知识教育的催化剂,用美去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发现身边的美,去感受美和欣赏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因此艺术教育与人格品质教育相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并感到乐在其中。
二、美育渗透学科教育
在美育中渗透学科教育,因此需要教师把握好美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发挥美育对学科教育的推进作用,实现美育和学科教育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为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将教材中的美呈现给学生,通过向学生展示美、真、善,使学生形成对真、善、美的一体化的认识,并获得真、善、美的感受,进而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学的目标。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把艺术教育与学习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学科教学极大地丰富了美学的内涵,拓宽了美学表达的途径,并将美通过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来,学科的教学提高了对美学的教育。另一方面,美学教育对学科的教学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首先实现了以美启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次以美育德,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另外,以美健体,在美育的推动下,学生积极地应对生活,加强了身体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最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审美的实践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见,美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离不开创造性,因此让艺术融入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处于美感的学习过程,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将美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为学生创造了快乐,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多鼓励,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美的东西天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人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并且追求美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特点。因此,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堂的设计,创设充满美感的教学情境,同时挖掘教材的美感因素,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将美呈现给学生,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快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的精神需要。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美育渗透于实践活动中
通常来说,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不断探索中发现蕴含其中的美,进而在感受美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设计出精美、实用的活动计划、方案,使活动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目的地设计出新奇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生活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睹感受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实践活动体验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在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艺术教育与科学实践活动整合反映了这一教学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学科教学应遵循的,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小学校)
艺术教育浅论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