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玛丽苏 玛丽苏的含义
玛丽苏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可用来指原创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那么你对玛丽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玛丽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玛丽苏
玛丽苏,是文学批评中,尤其是同人文中的概念。玛丽苏,即Mary Sue的音译。玛丽苏一词原出于国外的同人小说圈。某外国作者创造了一个名叫Mary Sue的虚构女主角在自编的科幻同人文里尽情YY,名声大振,这个虚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心态名词。尽管玛丽苏一词来源同人文,但现今玛丽苏不仅出现在同人界也出现在原创界。
Mary Sue即在同人文中虚构出一个真实剧情中没有的主角,此主角往往十分“完美”,与真实剧情中的人气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桃花朵朵开。现在,玛丽苏还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指原创文作者的心态现象。另外,也不仅限于女性作者,对于男女作者皆有的这种心态现象,统一简称为 “苏”(Sue),以男性为主角的苏文被称为“汤姆苏”。
玛丽苏原本是文学界的一个流行语,随着网络文学被大量搬上银幕荧屏,玛丽苏随之入侵了影视界。
玛丽苏的标准含义
玛丽苏还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可用来指原创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是作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恋爱欲、财富欲、权利欲、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而创造的自我替代品。尽管玛丽苏一词来源同人文,但现今玛丽苏不仅出现在同人界也出现在原创界。因此同人和原创都可能有苏,主角和配角都有可能是苏。
同人文中玛丽苏的定义为原创人物x原著人物擅自篡改原著设定,破坏原著世界观。
一个角色是否苏,和作者的文笔毫无关系。我们可以将文笔看做包装,文笔差很容易穿帮,而文笔越好包装越华丽越具有迷惑性,越容易让读者产生“这个角色我喜欢,所以不是苏”的想法。因此,判断一个角色是否苏,必须探究这个角色的创造目的。不要仅仅依据表象将玛丽苏等同于有能力、受欢迎、人缘好。现今许多读者在玛丽苏一词上的分歧也正是因为如此。
通常类似勾搭高富帅这样女性化欲望的我们称为玛丽苏,以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男性化欲望的我们称为汤姆苏/杰克苏。
这类作品紧紧抓住了普通人渴望浪漫和逆袭的潜意识,可以将自己投射到男主角或女主角身上,享受虚拟的快感,而这在两点一线贫富差距巨大的现实生活中太难遇到了。影视作品的存在,就是为普通人白日造梦,写得高明编得合情,那是作者编剧的功力深厚,没什么好鄙视的。就连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男主角都是“杰克苏”,我们不能忍受的是那些胡乱拼凑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的作品,多看几眼都浑身痒痒到恨不得为阴险毒辣的女二号叫好。
与其说讨厌玛丽苏,不如说是对恶俗剧情、上帝视角、人物及其过分的主角光环、作者自恋心态和三观不正的厌恶。苏文不一定是烂文,但是苏文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烂文。这是因为玛丽苏的本质就是作者本人在一场“美梦”中的自我替身,若将带有强烈主观感觉与自我意识的“我”作为主体进入故事本身,就很难写出“我”这个角色全方位的个性,尤其是缺点的塑造。这样的角色没有任何缓冲地带,非常容易成为王婆卖瓜,沦为彻底的自娱自乐的产物。
玛丽苏的分类
人工雷
故意模仿苏文并大多加以夸张使文章达到更典型、更令人厌恶的效果,写作目的分两类:
一者是一些反苏党故意写来给大家娱乐当个笑料;
二者是对于玛丽苏抱有极端厌恶抵触情绪的人写来恶心普通人并促使他们加入反苏行列。(此类又被称为黑苏文,不论对普通人还是玛丽苏都充满恶意,这种行为不予提倡)
总的来说是作者故意为了骗人气回复或者纯粹娱乐而写的,被称之为伪苏。
天然雷
与人工雷对应,也就是说作者还没意识到自己苏,没有特定的年龄段,从态度上可以分为知错就改型和毫无悔意型。
知错就改型的天然雷在收到读者的反馈后会伤心一段时间,未完结的就此封笔不再继续,或者锁文。一般见于中、低龄天然雷。这些低龄的天然雷一般用字也很粉嫩,如果他们觉得有很多华丽的名字想用,一般是给一个人物取一大堆名字,而不是取一个很长很长的名字。一般只有低龄天然雷才会出现七彩霓虹灯的配色,其实七彩和变色在苏妹子里,都不是特别常见。
低龄天然雷的篇幅通常很长,剧情很拖,重点在于表现女主角的万人迷,众美男对女主角的迷恋,而不是H,言情跟种马不一样,首要主题不是H,往往一大堆人爱上女主了,但只有个位数跟女主H过。
而毫无悔意型的天然雷在被指出时不但拒不承认苏,并且面对反对意见时态度极其恶劣,以高龄者居多。和低龄天然雷相比,高龄的天然雷更加善于隐藏,名字不见得夸张;整体文笔明显优于低龄层;由于其隐蔽性而不易被察觉,往往比低龄天然雷拥有更多粉丝。由于苏粉和一些对玛丽苏认识不深者的追捧,此种天然雷作者通常自我感觉非常好,且会依仗自己的粉丝群对反对者进行打压。该类型天然雷中不乏一些名气很大很响,粉丝数量巨多的作者。
玛丽苏争议
据CNNIC的统计,中国同人圈以14岁到18岁的青春期少女为主。对玛丽苏接受无能的成年人可以抚膺长叹了:我们果然属于两个世界。因此,国内同人圈作者对创造少女形象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本土玛丽苏同人文中看到每个少女都有过的白日梦幻想。
“玛丽苏”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简直挖掘不尽。
不要歧视自恋,自恋往往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玛丽苏称霸荧屏多年,但是玛丽苏式的自恋,并非它的原罪。同时,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举个栗子,男生们比较爱看武侠小说,里面的主角多半英俊潇洒,武功天下无敌,这也是“玛丽苏”的一种。换句话说,在文艺创作里,自恋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必然会把自己的人格投射到人物身上,或者希望成为所向往的对象。
心理学家,《性心理学》作者霭理士认为,白日梦被他视为自恋形式的一种,他对此作了更为精微的描述:白日梦的方式也不止一种,而其主要的方式可以叫做“连环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自恋发作时,他/她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编制一个故事。这种白日梦在一些作家手中,就成为创作的动力。
玛丽苏最大的错不是自恋,而是没!文!化!
早在1999年的美国文化协会会议上,PatPflieger做了一篇名为《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玛丽苏的年》的报告。她认为“玛丽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以女性为主角的言情小说中。换句话说,就是作者既自恋又没文化没才华,只能将自我欲望表达得如此肤浅、简陋甚至滑稽。尽管“玛丽苏”是一个及其失败的主角,过度的美丽、过度的才华、过度的幸运,这些都让读者无法感同身受,从而为这类创作带来了尴尬。
但在现实中,玛丽苏仍旧存在着一大批粉丝。这种YY式的幻想,依赖青春期少女对理想爱情的幻想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纯粹真空式的爱情、唾手可得的尊贵地位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在玛丽苏的世界都是常态,但在现实中每一样都是不那么容易的。
正常的成人有自恋的需要,持续终生的自恋会转化成各种形式。人们希望被关注,而玛丽苏提供了舞台。在玛丽苏作品中,万能的“我”的存在能迅速让人们的自恋情结移情,这个“我”是完美无瑕而又强大无比的,“我”是“玛丽苏”中永恒的主角,甚至是世界永恒的中心。这或许更像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式的关于“成功”的白日梦幻想。它给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和心理期盼,原本只能偷偷写在日记本上或者空有幻想的“白日梦”竟能够在小说上、荧屏上大放异彩,这份玛丽苏情结通过影视剧作品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大批的共鸣者。
什么是玛丽苏 玛丽苏的含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