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文化探究
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都在着力打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比较中外企业文化。
中外企业文化:美国、日本、印度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的印度企业文化独树一帜。
(一)美国
美国的跨国企业在全球最多且最具竞争力,而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治理团队,他们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能持续进步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美国的企业文化重视个人价值实现。如,苹果电脑公司以为,应开发每个员工聪明的潜力,寻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推动了企业整体的发展。美国的企业文化提倡奉献和竞争。企业员工只有具有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将个人发展和企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企业员工只有展开竞争才能有效益、出成果、出人才。同时,美国企业又非常重视为员工搭建良性竞争的平台,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提倡创新和利益共享是美国企业文化的另一特点。美国的IT公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秉承创新、激励创新的传统,使公司的产品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利益共享方面,美国很多企业实行股份制,给员工配股,进步他们在企业的地位,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回属感。
(二)日本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魂洋才”。“和魂”指日本的民族精神,“洋才”指欧美的技术。“和魂”和“洋才”结合,成为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二是家族主义是企业文化的明显特色。家族主义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转移到企业中,企业的治理活动都是为保持团体这个大家庭的协调,维护大家庭的利益,充分发挥大家庭的气力。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团队精神,提倡***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多方面协调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劳资***,进步员工的主体意识。
(三)印度
印度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家族文化、精英文化、信用文化、人本文化和行业文化。印度人民党政府前任财政部长亚什万特·辛哈曾说:“印度有三种经济,一种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一种是砖瓦泥匠代表的旧经济,还有一种就是老牛车代表的更加陈旧的经济。”无论哪种经济都是私营企业占多数,家族企业多,但他们又不迷信家族***制度,假如家族培养不出精英,可将产业交给家族外的精英来处理。家族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上风互补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印度企业以为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信用不仅体现在同其他企业的交往中,同时在员工待遇上也讲求信用,严格遵守员工合同,为员工谋求利益,听取并采纳员工意见,这是印度企业中的人本文化。印度企业广泛加进行业协会,团结一致,注重在行业中进步自身的着名度。另外,行业规范严谨,重视企业的社会效应,提倡回报社会并以此进步企业的荣誉。
(四)美国、日本和印度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的文化都根植于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国一向崇尚个人主义。因此,企业文化将实现个人价值放在首位,重视发掘员工价值,人尽其才,扩大员工的发展空间。而日本和印度的企业文化家族观念较重,他们将家族主义融进企业治理中,成为一种文化,这降低了治理难度,保证企业策略的一致性。其次,这些国家的优秀企业无不将回报社会视为己任。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企业只有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长期盈利、获得发展。同时,企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又进步了自身的着名度和美誉度,也将得到社会更大的支持。企业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企业,又造福于社会。最后,这三国的企业文化都重视进步员工的回属感,提倡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甘心为企业奉献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中外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我国企业竞争也从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应留意到,与很多国际着名企业相比,我国尽大多数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这些“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口号,并没有真正植进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决策中,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特色。如,有的企业固然打着“务实、责任”的口号,但员工工作不严谨、消极怠工,有的员工不爱惜公司财物,没有责任心。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进员工的心里。另外,我国一些企业的所谓“文化”过于追求形式,不切实际,广大员工不能理解,奋斗目标不切实际,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失往了原有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创新
企业文化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加进WTO后,很多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被我国企业采用,而我国部分企业纷纷模仿西方国家治理模式,不顾企业自身生存环境,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事实上,这样的治理理念并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由于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我们所吸收的文化必须与我国企业文化相融合,否则就会“水土不服”。文化差异是企业发挥自身上风的条件,失往这个差异就即是削弱企业的竞争上风,这对企业发展不利。因此,我国企业一定不能照搬西方企业文化理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政治化倾向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治理者是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也基本上等同于思想政治建设。固然改革开放已三十年,国家也在大力推行政企分开,但从思想政治着手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仍存在,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外企业文化探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