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雀的神话故事
神话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是用 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的过程。从古至今,中西方都留传了许多经典的神话故事,它们是各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朱雀的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朱雀的神话故事篇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 出自星宿,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由于凤是“羽虫”之长故与“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成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因为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凤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 建立强大的商朝 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祖 《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 战国时的秦 满清的始祖和朝鲜新罗的始祖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
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 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 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 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关于朱雀的神话故事篇二:
南方朱雀为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是以鸟为图腾的少昊族的标志。少昊族是由东夷民族的“鸟夷”支南迁,随后与南蛮部落融合而形成的。朱雀星座 再粗分,可分为鹑首、鹑火、鹑尾三部分,后世常把它描绘成一只凤凰 ,实际上它是一只鹌鹑 。看它的早期造型,尾巴很短,符合“秃尾巴鹌鹑”的特征。
井宿 排列得有点像口水井,或者说像个井字。它位于黄道十二宫 的双子座 。因为参宿七 旁边有个“玉井”座,井宿在玉井的东面,所以它又叫东井。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这口井却正好打在银河边上,大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吧。井宿上、下有“北河”、“南河”两个著名的星座 ,他们的全名应该叫“北河戍”、“南河戍”,戍即驻防,这两个星座像两个岗楼一样把守着银河渡口。其中北河三 、南河三 都是全天一等亮星。
鬼宿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它有4颗星,组成个小四边形,正位于黄道十二宫 巨蟹座 的蟹背上。古人认为它是朱雀的脑袋,但因为它的名字,古人总把它与死丧之事联系起来。四边形里边肉眼可见一个模模糊糊的天体,像一团云气,先秦时就人们被发现了。这团云气出现在鬼宿之中,就应该是鬼气,所以古人给它取了“积尸气”这个名字。有一本流行的儿童漫画书《圣斗士星矢》 ,其中的巨蟹座圣斗士 开战时有一绝招:发射“积尸气冥界波”,这把戏纯粹是中西星座 合璧想像的产物。
在望远镜中,积尸气并不是云气,而是与昴星团 类似的疏散星团 ,称“蜂巢星团 ”。视力极好的人,如果遇上大气极干净的日子,也能看出它是由一颗颗微星组成的。
至于它名字的来源,与鬼魂并没有关系。商周时代西北方有个少数民族自称“鬼方”,作姓时,常写成“隗”(读作guǐ或weǐ),在现在的陕西扶风 一带,曾非常强大,是商、周的强敌,后来春秋时秦国成了西戎 霸主时,才逐渐将它们平定,但其名字按分野还是留在了天上。与鬼魂联系基本是后世的附会。正如重庆 丰都 成为“鬼城 ”一样,据传,汉代阴长生 、王方平两个方士曾在丰都附近修炼成仙,被后人并称为“阴王”,于是丰都就成了“阴王府”。阴王府不就是鬼府吗?于是丰都又被人们附会成了“鬼城”,成了一座“人间地域”。鬼宿的来历与此非常类似,按分野,也许两者之间也有联系呢!
“星”宿的名字颇特殊,它本身即是星,名字还叫“星”。星宿是南方朱雀 的鸟脖子,由7颗星组成,有时也称“七星”,文献中很容易与北斗七星 搞混,如杜甫诗句“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里的“七星”就是星宿七星。它的形状还真有点像个小北斗(图),不过在民间,更经常把它想象成一只犁头,上一章黎族关于昴星团 的故事已经提到了这一点。这里再讲一个彝族关于犁头星的故事。
儿童歌谣中的鹑火即柳、星、张三宿。原文很难懂:“丙之晨,龙尾伏辰,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按古代神秘主义的解释,天下若要发生大事,往往先从儿童口里以歌谣的形式传出,虽然儿童自己对歌谣的含义一无所知。比如东汉末年董卓当政时,城郊小儿歌谣传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卓”字,整个意思是“董卓当死”。
关于朱雀的神话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