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1:04

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篇一

《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我国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团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在能力。

[关 键 词]民族政策;贯彻执行;民族发展

我国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路线、方针、规定、措施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团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一、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党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

首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不能动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享有民主权利的政治保障。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同时也要看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分化我国的巨大屏障,不可避免地遭到他们的反对和破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其次,必须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在坚持中去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题中之义。

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并非源于这一制度设计本身的不足,而是人们特别是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很大程度上对这一政策在中国宪政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实施的政治含义和重大意义认识不清。而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在广大民众特别是汉族中尚未形成广泛认同的民众基础,加之国际政局动荡和反分裂斗争情势的影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一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突破创新。因此,要提高认识。二要制定和健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依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自治区一级的自治条例,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发挥这一制度优势的关键。当前,应继续大力抓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全面贯彻落实,尽快出台国务院综合性实施细则,尽快出台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尽快制定与自治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把自治法规定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三要正确处理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国家政治一体与民族区域自治反映了国家整体发展与民族区域发展的两种要求,包含着一致与矛盾的两个方面。政治一体是国家权力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基础和政治保障。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统一国家的经济支援和思想文化上的支持。四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二是各级政府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而且应当积极加强对所属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重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和舆论氛围,以保证和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全面贯彻与实施。

二、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体系关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要工作。如果在贯彻落实中存在效应放大或缩小、甚至不到位,都会损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我们要深刻认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落实民族政策是为了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是着眼于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能力。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努力。国家的政策倾斜、财政的支持,对民族地区而言,仅仅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因,而民族地区自身能动性的发展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更为重要。党和政府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当前议论比较多的高考加分问题,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在落实之后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最近出现的考生在少数民族成份问题上造假;实施一些优惠政策以后,部分人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应正确评价与民族政策有关的负面现象,不能因为这些负面现象的存在,而否定我们的民族政策。

三、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民族问题的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在中央政府和东部地区的支持帮助下,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发展。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的情况下,越容易忽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为解决民族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并不意味着民族问题的全部解决。一是由于各民族发展起点的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差异,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高低不同,因而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必然迥异,各民族事实上的差距就会继续明显存在。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各民族的表现为民族利益意识和民族权利意识的民族意识会有所增强。由于各民族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同的民族群体实现自身利益的能力是不同的。而国家整体社会原有的体制缺陷和政策失误又往往导致少数民族为进入现代化,以此获得较大的发展而付出过多的代价。于是,一些处于落后位置的少数民族便会强烈地意识到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着的发展差距和隔阂,他们也必然会对国家整体社会的发展做出反映。三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与利益分享水平是一致的,它不但表现在地区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民族群体之间。这种发展中的差距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在民族关系上产生矛盾。

四、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是我们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根本。努力把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才能为解决民族地区的其他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从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提高,既要发展好经济,又要注意生态建设;既要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要不断提高他们身体和文化素质。虽然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在牺牲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发展。所以民族地区要避免过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发展一些产业。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要加强引导和支持,避免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造成一些没有办法再复原的破坏。总之,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要正确理解维护稳定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稳定压倒一切,是对某些地区社会稳定关乎改革开放重要性的特别强调。但是,“压倒一切”,并不意味着不及时解决问题,以及为了实现稳定,出了问题层层规避、掩盖、甚至压制,积累成患。这种现象在处理具有复杂特性的民族事务方面并非不存在。稳定取决于解决问题,维护稳定就是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设立越来越多的“敏感点”,使常态问题非常态化。

总之,党的民族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政治利益。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经济利益。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愿望。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努力掌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

浅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