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

发布时间:2017-02-06 11:57

只要励志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挥洒青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

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凭什么我辛苦二十年,现在却比别人差那么多

最近bbs上谈论着砖院的问题,身为砖院苦逼博士生一名,LZ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经历,确切地说,是自己和一位多年好友的经历,感慨万千。有的时候,你再努力,再有效率,也比不过方向上的失误。二十多年的辛苦,因为方向错误,没有应有的收获。

LZ在单位大院里长大,有一位好友,也是父母同事的儿子,和LZ从小玩到大,关系非常好,暂且叫他小Y吧。我们一起读的子弟小学,子弟初中。我从小成绩非常优异,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小Y的话,由于比较贪玩,有时候放学后去网吧耍,成绩稍微差一点点,但应付中考已经足够了。

2004年,我和小Y同时考入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的理科实验班。进入高中以后,我们都参加了化学竞赛。LZ为了化学竞赛,起早贪黑,所有的周末、假期全部搭进去了,每天熬夜学竞赛学到凌晨一两点。小Y也参加竞赛学习,但是还是不改贪玩的本性,有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玩玩PSP,下课的时候去撩一下文科班的妹子。后来LZ顺利地拿到了化学竞赛的金牌,保送到P大化院。小Y竞赛失利,被迫回去高考,最终考入了北京邮电大学,在表哥的建议下,选择学计算机。

那些年,LZ是父母的骄傲,老师口中的榜样,小Y只是反面教材。

2007年,我们一起进入大学了。我和小Y虽然不在一所学校,但也是一起来了北京。来北京的火车,小Y的父母看着我,满脸羡慕,我的父母更是非常骄傲。北大化院强手如林,LZ不敢懈怠。大学四年,LZ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没有谈一场恋爱,也没有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小Y在北邮的学习相对轻松,经常在他QQ空间看见他出去玩儿的照片,拍拖把妹,让我好羡慕。有时小Y也约我出去玩,但是我都没有时间。打电话给家里诉苦,爸爸和我说:“不要像小Y那样,那个孩子荒废时间,没有出息”。我谨记在心,对呀,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那些年,LZ依然是父母的骄傲,老师口中的榜样,小Y依然只是反面教材。

2011年,我们大学毕业了。我选择了保研,顺利地保研在本院读直博,跟着某知名教授。小Y成绩不够保研,但又不愿意吃苦考研,于是决定工作。计算机的专业,学生会某部长的身份,暑期实习,让小Y顺利地拿到了百度的offer。但是我的家人仍然以我为傲,他们认为,我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天之骄子;小Y是民营企业的打工仔,没有什么出息。

那些年,LZ依然是父母的骄傲,老师口中的榜样,小Y依然只是反面教材。

今年,我也要博士毕业了,感谢老板,虽然非常push,但是没有在毕业上为难我。我准备找工作。研究的方向比较冷门,没有一家化工企业有这样的需求;简历上,除了几篇论文以外,再也没有任何闪光点。没有实习经历,转金融和计算机都不具备条件;没有学工经历,假期全部用在了实验室搬砖。想去学而思,但是他们要求老师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解题目,可是多年的phD已经把我变成了木讷的理工科学生,表述能力直线下降;想考公务员,但化学专业本来需要的就少,考试又考不赢文科生,除了是党员以外没有其它优势。谈过一次恋爱,很快就分了,女友说我没有时间陪她。

前几天在同学聚会上见到小Y,他已经跳槽了,工资也从11年的8k变成了现在的38k,在北四环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上个月刚刚摇到号准备买车。而且,他和女友也准备谈婚论嫁了。

现如今,小Y才是父母的骄傲,老师口中的榜样,LZ是反面教材。

同样的背景,不同的人生。现在回想起来,“努力就一定有回报”这种话完全是狗屁,完全是没有用的心灵鸡汤,有的时候,你再努力,再有效率,也比不过方向上的失误。我曾经天真地认为,我比小Y努力用功,我一定能比他更有成就,但是事实相反。或许,在升入大学选择专业时,就已经注定了今天的命运吧。但是,我想起自己寒窗苦读的经历,想起在小Y快乐地玩耍时,自己高中时挑灯夜战、大学时专心学业、读博时埋头科研的辛苦,还是想质问:

凭什么我辛苦二十年,现在却比别人差那么多!

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我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

文/刘同

“同哥,你对钱怎么看?”

收到这条信息时,我刚好看完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面刚好有一段关于金钱的阐述。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来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这一段话,说清楚了金钱对于人的影响和意义。

作为一名打工仔,我一直觉得只有首富们才有资格谈论金钱,而我只能把金钱当成“钱”。金钱是财富,而钱只是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吴晓波老师这一段话,肯定不是这位同学想问的“你对钱怎么看”的答案。更直接地翻译过来,或许是,“同哥,我该怎么挣钱”?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不知道写这样的主题是否合适,赤裸裸地谈论如何挣钱到底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后来我想到了自己从童年到30岁之前对于金钱的感受,想到了同学在问这个问题时似曾相识的语气,我决定跟大家聊一聊那些年我为挣钱做过的事。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忘得差不多了。

可那些我想挣钱的日子,为钱动的每一点儿小心思,化成灰都能排出个先后顺序。

朋友过生日,找个理由拒绝,不是因为真的有事,而是实在没有钱买一份像样的生日礼物。

同学聚会,找个理由拒绝,不是真的有事,而是晚上没了公交车拿不出几十块的打车费。

不敢和朋友一块去超市,AA制还好,曾经有朋友把东西放在我的篮子里让我一块结,我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结完账垫了钱,再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朋友说那才多少钱,下次我来买。然后接下去一整个星期我只能吃馒头和泡面。

也不敢谈恋爱,两个人无论怎么约会都要花钱,而一个人怎么待着都行。

那时不敢和周围的人提起这些,怕被人觉得小气,怕被人瞧不起,因为这样那样的困扰,如何能挣到更多的钱,成了我心里最大的疑惑。

而这种疑惑其实从小就开始了。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只要遇见大人,就立刻想到可能会有压岁钱。遇见亲戚是一定有压岁钱的,遇见父母的同事只要站在那儿假装害羞,叔叔阿姨过来捏捏我的脸蛋,必定也会给压岁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看起来很神气的叔叔,他们西装的内侧兜里总是会放着一叠一叠的红包,随时准备万一遇见我这样的小孩,迎上去说一句“叔叔新年快乐”,他们就会很有免疫力地掏出一个红包来,对他们来说发红包并不是负担,而是任务。

但红包无论领了多少,我妈都会对我说:“我们还要把这些红包做人情还给叔叔阿姨,你保管一个星期,然后还给我,每笔压岁钱我都知道有多少哦,别打主意。”或者说,“下个学期的学费多少钱,你自己交一下吧”。

读小学的时候,女同学们的零花钱都比较富余。就在我一个星期只有五毛零花钱的时候,我亲眼看见爸爸单位的叔叔给他女儿十块钱零花钱。走在路上,我对小妹妹说:“我们把钱埋在沙坑里,放学的时候,我们看它会不会长出二十块钱,好不好?”小妹妹很单纯地相信了我。我俩把钱埋了,开心地一起上学去。

第一节课下课我就跑出学校,把十块钱挖出来,换成了五毛……

放学的时候,小妹妹看见只有五毛钱,顿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但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而那时我以为自己编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剧情,特潇洒地请男同学们吃喝玩乐,把十块钱挥霍一空,然后被我爸一顿暴揍。前几年提起这事,我爸还在为我的智商堪忧。

初中为了挣钱,我就去邻居家收各种啤酒瓶和废纸,能攒个几毛钱,但实在是抵不住僧多粥少的恶劣形势,院子里有几十个小孩都在搜各种啤酒瓶、废纸箱,连地上的破纸片都不放过。回想一下,我们当年住的偌大的院子,之所以年年被评为最整洁小区,就是因为有一大群收垃圾换零花钱的“蝗虫”党吧。

我高三之前成绩都不好,抑或是从内心里放弃了与我妈的抗争,除了在家里洗个碗挣点儿零花钱,“如何能挣钱”的想法已经在我心里荡然无存。

读大学之后,世界开阔了起来。

刚进宿舍第一天,师兄们轮流来敲门,热情地介绍完学校之后,总是会递上来一张供货单,小到牙刷、牙膏、电池、香烟,大到被子、床单、箱子、音响,贴身到牛仔裤、外套、袜子、内衣裤,贴心到学校地图、每科学习笔记、二手词典。到宿舍第一天,还没出门,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去了一大半—换成了师兄们认为大学生必备的几十件物品。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很好笑,其他同学都把大铁锁买光了,只剩下一把特别小的袖珍锁,师兄卖给我的时候说:“说实话,买锁就要买这样的小锁,你想啊,小偷如果真的要偷,什么锁撬不开。所以锁的作用只有一个,锁君子不锁小人。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已,求个心理安慰。你买个小的,又便宜又好。”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师兄就是在放屁,宿舍进了一次小偷,只有我的锁被轻轻地拽开了。

当然这不是故事的重点,重点是从各位师兄身上我真的受到了刺激,原来四处都是商机。

大学时为了挣钱,我主要干了两件事。

其一是去和某化妆品的经销商谈合作,让他们免费或者最低价给我们提供货品,我们申请勤工俭学在学校的操场上卖化妆品。所以现在看见网上那些卖面膜、面霜的,我心里都有一些不屑,哼,都是哥当年玩剩下的。

为了能卖好那些面霜、洁面乳、洗发水,我还专门花了几天时间去进行培训。现在唯一还记得的就是把洗发水倒一些在大拇指和食指上,拉丝给同学们看,信誓旦旦地说:“你看,有拉丝,证明我们的纯度和浓度都很高,这才是好东西。”(正在回忆的我此刻满脸黑线……)

另外就是为学校广招自考生,招到一位自考生就能拿到奖励二百块。整整一暑假我顶着毒太阳,扯着一个大大的条幅,坐在老家的公园门口,接受南来北往的家长的咨询,口沫横飞,头晕目眩。孙燕姿《超快感》那张专辑循环播放,现在再听到这些歌,都会立刻回忆起那个狼狈不堪的夏天。

勤工俭学卖化妆品一天大概可以挣三十块。

一整个暑假没闲着,招自考生,费尽心力,招到了六个,分给搭档一半提成,也就挣了六百块。

那时的我,已经开始尝试写文章投稿,但稿费便宜得很,一篇文章才三五十块,只能换来一些成就感,并不能满足自己想变得有钱的欲望。

正是因为大学四年各种摸索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毕业找工作时,我对工资就格外留意。

其实那时工资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只是会影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幸运的是,我进了电视台,大家都觉得电视台工资一定很高,很是羡慕。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他同学毕业后工资都有一千元到两千元,而我一个月的工资平均下来是一千元,就这么拿了快三年。

到今天,有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强调需要更高的工资,不然养不活自己。每每听说这种想法,我心里总会有一些惋惜。

每个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究竟能给你带来多少经验和机会,以及这些经验和机会能否让你十年之后挣得

更多。

毕竟大多数人不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靠经验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因为身体出了一些状况,我犹豫许久,决定考研,换一个环境读书,或许能凭着更高的文凭和曾经的经验找到一份新工作。

不幸的是,考研差了一分。

幸运的是,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本以为两千元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公司鉴于我有曾经在电视台工作的经验,给我开了月薪六千元。

有一次,有位阿姨在机场候机时看见我,很热情地走过来,就像老朋友一样说:“刘同,你知道吗?你曾经说过一个‘打怪兽’的理论,年轻人不要老抱怨为什么只有自己加班,而是要想着自己多加班,多遇到问题,就比别人多一些经验,升级也会比别人更快一些。我儿子就是这么做的。谢谢你。”

那一刻,我觉得挺欣慰的。

不是因为阿姨感谢了我,而是很开心地发现,当年我一个人在最黑暗的看不到尽头的加班时光里劝慰自己的那些话,竟然真的可以帮助到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纵使我们不在一家公司,不是同龄人,不属于同一行业,但因为相同的理念,竟也生出黑暗中相遇的那种默契的温暖。

北京的房价涨得比工资快,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比其他行业快。很多新公司为了扩张,开出了双倍工资、三倍工资。同事们抵挡不住诱惑,纷纷跳槽。

说实话,我也很动心,但后来还是没有去。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在现有的岗位上做到极致,我没有做到极致就已经值这个工资了,如果我做到极致,再跳槽出去的话,可能会有更高的工资吧?本着未来能挣更多钱的期许,我岿然不动,依然拿着不那么高的工资,投入地做着一件自己喜欢干、也有可能会干得更好的事。

工作十年的时间里,朋友中,有开公司发了财的,有帮艺人做经纪人抽佣金过得挺不错的,有在专门的皮包广告公司到处介绍业务挣彼此的差价的……各种赚钱方式风生水起。

我也不免被朋友照顾,帮人策划婚礼,开一两个月的会挣个小几千,熬几个通宵帮人代笔写篇年度总结挣个小几百,花一个星期帮人晚会编排一个小品挣个好几百。还有人听说我喜欢写东西,来找我写公司老板的传记,听说我认识很多艺人,让我帮忙介绍艺人低价参加活动,从中挣个差价。

朋友说:“你看,做我们这事多好,你一个月累死累活只挣个一万多,我们一天不需要怎么费力就挣回来了。”

我挺羡慕他们的,也想和他们一样。有朋友相劝:他们挣钱靠的是人脉与运气,并不是他们想就能实现的,或者说并不是他们想一直这么挣钱就能挣下去的。

几年下来,现在一看事实确实如此。

早年,无论什么艺人都能够跑商演,现在必须要有真正的代表作才行;早年,各种信息不透明,大家挣的是差价,现在早已公开透明了;早年,市场不规范,现在市场规范起来了。曾经那些过得还不错的朋友,渐渐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不是他们选择错了,而是有些挣钱的方法只有那么长的保质期而已。

28岁的时候,看着日益飞涨的物价,看看自己几近月光的工资,我从报刊亭买回来很多很多的时尚杂志,把里面编辑的联系方式一一抄下来,跟他们打电话、投稿。我美滋滋地想,如果每个月我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一两篇文章,我就能多挣三四千块钱。虽然不多,但也许能让我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拮据吧。

熬夜写完稿子,暗自有些好笑,大学时写一篇稿子三十块,觉得写作无论如何都养不活自己,现在却想靠投稿改善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儿走投无路的感觉?

小说每年都在写,但并无预想中的大红大紫,一夜之间洛阳纸贵。一本小说的稿费大概两万块,零头也被出版社自动忽略不计。朋友都说我是个劳模,不计回报,任劳任怨。而我心里明白,如果连写作都放弃的话,对生活的热情可能会消减大半吧。为了利益营营役役,即便有些微回报,心灵也是极度空虚的。

所以,每当有朋友问:“写作又浪费时间,又不挣钱,干吗不做点儿别的。”我都会尴尬地笑笑,说:“万一呢?哈哈哈。”

29岁的时候,我挣到了人生第一笔巨款—投资商花十五万元买断我一本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权。我用这笔钱,又贷了一些款,给自己买了一辆车—终于达成30岁前买车的愿望。

30岁的时候,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的意外畅销,我拿到了人生第二笔巨额稿费,将近一百万。

当然,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在北京做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买不起房子,更不能换来奢华的生活。

我不会投资理财,更无经济头脑。于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冒了出来,这笔钱,用来给爸妈改善生活吧。

我牛气哄哄地回到家,问爸妈的愿望,我心想:哪怕他们选一套房子,我也咬牙给他们买了。妈妈在我的劝说下,考虑再三,选了一套护肤品。而爸爸死活不肯要任何东西,让我把北京房子的贷款先还清再说。

我不依,非得要为他们花这笔钱,贷款慢慢还也无所谓。

爸爸看拗不过我,就让他朋友开车带我去了一个郊区的高档住宅区,站在一栋别墅前对我说:“如果要买,你就送我们一套别墅吧。”

我问了一下房价,要三百万。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挺差劲的,努力工作了那么多年,爸爸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都满足不了。妈妈看我有点儿丧气,赶紧出来打圆场,说爸爸是逗我的,他的意思是别买了,把钱留给自己吧,我的心意他们知道了。

从老家回来之后,钱一分都没动,放在那儿。

我想:都说天道酬勤,如果一个人真的投入干一件事,老天也一定会给他回报的吧。

后来,随着《谁的青春不迷茫》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我储蓄卡上的数字也越来越接近老家那套房子报价的首付款。

我打电话过去问那套房子卖出去没,得知还在,又打电话给了很多老家的朋友辗转去找人要折扣,算下来之后,刚刚好。

我瞒着我爸,付了首付,拿到钥匙,又带着爸爸去了一次,在他一如常那样鼓励我要好好努力工作的时候,我突然掏出钥匙,交到他手里。

先是扬眉吐气。

继而看见我爸有点儿傻了的表情。

我过去抱了抱他。

“我可以活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你们能过得更好,我就活得更好。”

转身那一刻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真是比自己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出了第一本书,更有成就感。

给爸妈交了首付房款后,卡里所剩无几。

接下来还有尾款,还有装修,还要买家具……各种开支。

我心里却一点儿都不紧张,有的全是实现爸爸愿望的激动,以及对未来的坦然。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日记。

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当你真真正正花很多时间去努力干好一份工作、经营一个爱好时,生活也自然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如果还没有,那就表示努力得还不够,时机未到。

我也翻出了28岁时写的一篇日记。

“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如何,看着很多朋友一个一个似乎已经相信命运也只能如此,或者他们的脸上已经流露出不再对未来抱有期待的样子,我却总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机会来的时候,他也会看每个人的脸色吧,我一副开心乐观、从不抱怨的样子,怎么可能不被盯上呢?没准就成了全中国最会写情感专栏的作者呢!”

同学问:“同哥,你对钱怎么看?”

我想了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告诉他:“以前我觉得自己怎么看钱很重要,现在我觉得钱怎么看你更重要。”

不知道他是否懂了,但我好像更懂了。

后来

我羡慕那种把握得住各种商机的人,也佩服那种能整合各种资源平地起高楼的人,可经过了那么多年,我很清楚自己成不了那样的人,顶多是一个不偷不抢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人。

朋友看完这篇文章笑着对我说:“你记得吗?你曾经还和小学同学在老家开过服装店,你每个星期都有几天早上五点起床,去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买女式连衣裙。”

哈哈哈哈哈哈。我真的是忘记了。

然后他又提醒我,你初中时在情人节和同学去批发鲜花卖,春节的时候批发新年贺卡,大学在学校倒卖文曲星,这些你还记得吗?

哈哈哈哈哈哈,我居然也忘记了,但一经提醒,又全都想起来了。

想着想着,觉得好笑,又一番感慨。

好笑的是,一个立志成为好传媒人、好作者的自己,竟然为了挣点儿小钱,神农尝百草,什么事都做过,说出来真是没人信。

感慨的是,今年我35岁了,终于能够靠自己的收入正大光明地拥有想要的生活,让父母住上还不错的房子。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年轻时不停地折腾,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挣钱的途径。

如果当初面皮太薄,也许至今我还沉溺在各种眼红之中。幸好当年不管不顾,敢豁出去,又一路坚持,才有了今天的些微成功。

挣钱有很多种方式,要么点灯熬油,披星戴月,辛苦奔波;要么戴上面具,追名逐利,蝼蚁喋血。我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目光放得长远,不贪图短期获利,痛并快乐着,享受奋斗的过程,天道酬勤,时机到了,上天自然给你相应的回报。

热爱一件事,并坚持去做它,从第一秒开始,它就会慢慢在你看不见的存钱罐里帮你存上一分两分三分……当有一天你对这件事情的热爱以及专业度足够拿得出手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从存钱罐里,取现了。

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三次深度思考让我从文员升到了总监

文/小川叔

这篇文章讲的是深度思考的事,可能很多人会说,你不遭遇事儿,你能深度思考么?

的确,如果你的人生不遭遇关于选择、取舍、放弃等关键的大事,你未必有机会做自我拷问。但并不是说这个深度思考平时不能做。

如果当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记录下来,之后找个周末的早晨,心情平静且放松的时候。取张白纸,做一个自我发问。

我以前常常这样做。

我会在纸上写下问题,比如:我为什么那么爱生气?

写下这行之后,我会自我反问,你觉得会在什么方面上生气?

然后自我回答,比如在与爱人相处方面,在狗不听话的时候。

之后再尝试回答,这是否是源于你内心里希望对方要按照你所想的去做,这种控制欲会让你有一个设想,一旦对方没有做到,你就会表现的失望和愤怒。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很多时候却容易将自己的标准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包括宠物。

这最容易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你要求对方以为是为了对方好,其实更多是希望自己舒服一些,如果对方是你的下属,他做到了你要求的一切,你就会满足么?不会,你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限制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即便他做的再完美,他也成为不了你。

那我要如何调整?

尝试放下要求,用欣赏的角度去发掘对方的优点,从对方擅长的出发。

尝试示弱,用拜托和请求的语气去让对方做你期望的事,并及时给予奖励。

削弱自己的完美主义,分清楚成长和自我苛求的区别。成长是伴随痛苦的,但不会只有痛苦。你的成就来自于过程,而不是限定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个小的深度思考的演示,希望对你有用哦!

坦白说我不是特别爱动脑思考的人,又不是哲学家和思想者,平日里所有的脑细胞应付工作都不够用,还哪里有力气去深度思考其他呢?

关于深度思考的定义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我个人的粗浅认为是,能自我提问。能逐层深入,并具有逻辑性,能自我寻找答案并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都是深度思考。往往我遇到这种机会的时候就是摊上大事儿的时候。

第一次深度思考:转换跑道背后带来的除了薪水还有规划

我第一次深度思考关于人生和未来这件事已经31岁了,在职场当屌丝混了七年,从未有过任何职业规划,都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前提随意更换工作,热爱创意更爱自由,讨厌自我重复。七年换了六份工作,做过服装设计、动漫杂志、图书策划、时尚记者、电视编剧、最后进入了广告圈成了一名文案,后来又被调去公关部负责活动执行。

那时候我对工资总是不满意,对前途总是迷茫,对自己总是不自信,对发展总是搞不清楚,那时候我不信什么计划,我总爱说,计划没有变化快。

我几乎是对自己怀抱着又嫌弃又不满、想跳槽又不知可以去哪的心态跨过了三十岁,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出现在了我面前,我的部门领导要辞职,希望带我走。

当领导说他跳过去之后打算做本杂志,希望我能帮着负责,问我愿不愿意一起的时候,我差点就脱口而出说我愿意,但那个瞬间我忍了下来,我说,我需要好好想想。

那天夜里我问了自己许多问题,比如,眼下是个机会,我可以走,但要提高薪水,我能要多少薪水?现在的我值多少钱?

再比如,是不是只要钱就可以?我已经31岁了,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为了衬得起这个职位我还需要什么能力?

我要留在这个公司或者这个领域么?还是这次只是一个过渡,做一年又想换换其他的看看?

这些问题有的我之前问过自己,有的之前我没有答案,有的我甚至很讨厌去想,那个晚上我第一次逼着自己直接面对,最后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这些要求:

希望薪水不低于6000

希望职位至少应该是执行主编,而不是一个编辑。

要在这里停留两年的时间,努力靠近核心业务部门

后来我得到了超出预期的薪水以及之后两年的努力目标,至今我都要谢谢那个晚上,它不仅仅是让我直面考虑问题,也让自己第一次考虑以后和规划的问题,有了目标,从不会缺方法,也就不会缺少成长的速度。

第二次深度思考:完成个人定位之后获得额外的机遇

在公司的两年之中我经历了努力表现,获得提升,遭遇排挤以及个人成熟等几个阶段,人成熟了不少,也自信了很多,但烦恼却没有减少。

一直在下属公司做名义上的推广部经理,但职责范围内负责的更多的还是偏集团和企业文化的东西,所做的东西一直都不是和业务挂靠紧密的,这总会让我有一种职场恐慌,害怕一旦有变化整个部门会成为裁员的第一首选。

我的目标是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去靠近营销和策划,但是事实是我最多就是对接和帮忙,更像是吊在空中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状态,这让我非常苦恼,而现实连给我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一些原因我被调回集团,而当时的部门已经有一个经理,我接到上级的指令要写明年的计划,从集团先有的状况出发,说说明年有什么打算。

我本来就不是一个擅长做计划的人,我可能针对一场落地活动有十个选题和五种方案,但你让我自由发挥去说,那你告诉我一下明年我们要做几场活动,什么时间做?为什么要做?这我怎么知道?

那个年度计划我憋了一周,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明白这个年计划方案的意义,这是一份考卷,做得合格的人会被留下,因为一个部门不需要两个经理。

我也明白自己内心纠结的部分,我想做营销,我觉得品牌没什么用,我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又一次开始了对内心深处的提问。

你现在想做营销,目前有机会么?做了两年也没得到机会,怎么办?要离开么?

目前月薪过万了,但去做策划肯定没有这个多,而且你要重新去学,还要考虑教学成本,能接受薪水下调这个现实么?

所有的策划岗位都和项目挂钩,项目如果售完了你要怎么办?换一个地方继续做?还是被调回集团呢?

当问到了这里,我就仿佛看到了一道缺口,透出光亮,豁然开朗了起来。

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即便获得了去项目做营销策划的机会,我也接受了薪水下调的现实,项目结束后我也可能是要被调回集团,因为在集团才可能是从事管理层和总控。而对集团本身而言,比营销更高一级的就是品牌,如果怎么选都是要回到这里去做这个职位,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再锻炼两年?而不能把握现在呢?

我之所以想选择营销策划是因为我对它熟悉,有安全感容易获得肯定,但如今营销人员很多,每个人都想找机会去尝试,获得项目经验,但最终的结果都肯定会指向升向上一层,那我为什么要在人们都争抢营销的时候也跟着一起去抢,而不是利用这个时候好好研究一下品牌,等大家再来抢品牌这个职位的时候,我已经是里面的资深人士了呢?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彻底顺了,全身舒畅。再看看眼下可用的东西,忽然有了新的想法,我开始在纸上画了思维导图,并且找到了几个板块的关联性,包括明年哪些板块需要创建,哪些需要升级,手里的企业内刊、网站、董事长的包装、媒介的平衡都要如何去关联,就和打游戏开挂了一样都瞬间清晰了起来。

那次的计划汇报我很兴奋,不是我故意要感染领导,而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还有很多关于品牌的事儿可以做,我在白板上把自己明年要做的五个版块,从定位到关联都一一罗列,获得了直属领导的赞许。

后来的结果就是,春节之后我被留下,另一个经理出局。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确在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更开心的是一直困扰我的个人定位问题也找到了出口。我的情绪顺了,人顺了,想法不纠结了,还得到了继续留下的机会。感觉一个崭新的未来似乎都在眼前了。

第三次深度思考:升职之前找到的做领导的核心价值

自那之后又过了两年,我遭遇到了职场发展的瓶颈,觉得自己工作得心应手,但就是不能得到更大的晋升。我也和直属领导提过,但对方都是说再等等,老板觉得你还不够成熟。

我带了四年团队,完成了自我蜕变,也了很多的提升和努力,我不知道目前我距离品牌总监这个职位还差什么?

然后一次团队成员的离职让我又一次做了深度的思考。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遭遇过带队伍的瓶颈,也有团队换血的状况,但都能及时招聘补齐人手,这次的离职是我带了近两年的下属,真的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并且委以重任,也许是因为下属觉得自己负责了很多,却只拿了我一半的薪水,内心产生了不平衡,也许是我在最初布置任务的过程里过于粗暴,而没有让对方看到任务背后培养的意义,总之就是你能清楚地感知到,原本得力的干将士气在下滑,工作依旧可以完成,但是创新全无,没有生机,开始变得自由散漫起来,我是出浑身解数去了解,面谈都显得毫无效果。这种挫败感对我打击非常大,因为我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团队里出现一个停止发展甚至是在倒退的人,而你还拿她没办法。

最后下属因为缺勤太多严重违反公司行政制度被劝退开除,我却没有因此而觉得好过,反而陷入了自问。

如果我的下属分担了我80%的任务,我应该做什么?

我做的哪些事是依赖团队,并且为团队整体考量过的?

一个合格的领导,他的领导魅力从何而来?

在这样自问知道我发现我的确距离总监的要求很遥远,也在管理上有很多漏洞,之前一直陷入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以为靠真诚和分享就能让对方以感恩的心态安心工作,但当你的下属分担了你的实际工作后,你要空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发展和转型的问题,要思考你的工作成果如何被放大和认可,不然他们不会找到自我被承认的价值感。

除此之外,如何为下属设计晋升路径,找到什么样发展可能去满足他的好奇心,这都取决于对下属平时的观察,人只有对自我感兴趣的事儿才会投入不计成本的热情,而对毫无兴趣的事则只是在麻木应对。要如何把“我感兴趣的”变成“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感兴趣的”,这不单单是侧重点的转移,也是一个领导者能不能判断出下属更多成长可能的第一步。

合格的领导不是我教给你我会的,而是在你会了之后,我还能帮你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帮你争取到配得上你的上升空间和待遇,而我还只停留在了最初级的阶段。

如今距离那次深度思考已经又过了两年,我也已经晋升为了集团的品牌总监,今年我37岁,做的最让周遭人吃惊的决定是:我要去香港大学读在职研究生,我希望能系统地学习整合营销,在战略、系统和人脉三个维度上都能有所增长。

我用了六年的时间从普通文员做到总监,我要谢谢这三次直面内心的深度思考,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工作岗位青春励志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