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老师的文章
老师是园丁,老师的爱如潺潺溪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歌颂老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歌颂老师的文章:我的老师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的老师多得不胜枚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谆谆善诱,教育启发;有啰哩啰嗦,误人子弟;有些老师令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记忆深刻;有些老师平淡无奇,匆匆而过。在我心里,分量犹重,印象犹深的是我小学的一位语文教师。
在脑海里,那时老师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眉毛浓密,眼睛明亮,炯炯有神,人微胖,既阳光又奔放。他对学生既威严又亲切,既严肃又和蔼可亲,既严格要求又松弛有度。他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上勤勤恳恳,起着表率的作用,对幼小的我们影响深刻,在大部分同学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老师在教学上幽默风趣,讲解清楚,分析详细,言语流畅,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让我们在学海里如意航行,自由自在地学习知识,如饮甘泉,如沐春风。他教的知识易理解,易消化,易吸收。让我们在书山里勤奋耕耘,执着前进,积极争取。我们有动力,有积极性,甘愿流汗,努力拼搏,自觉约束自己,自觉掌握知识。他能让较多同学轻松地有意识地学习语文,让我们在语文的花园里像蝶儿翩翩起舞,自由飞翔,在课文中自我陶醉,在文字中自我倾心。
老师在生活上能多了解同学,关心同学,理解同学的难处。在八十年代中,人民生活较不富裕,生活水平较低。有些同学不得不请假,在家里帮忙。因而,他们未能按时上课,未能按时学习知识,未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帮助他们,及时补缺补漏,学会理解,学会知识。老师似涓涓泉流,不时滋润我们的心田,不时约束我们好玩的心情,不时控制我们好闹的情绪,对我们负责任,有激情,有热度,始终坚持,始终如一。
老师用爱心呵护我们,用细心照顾我们。他对课文熟悉,对知识理解透彻。他用心教学,对习题精选,对问题精讲。他为了我们的知识,为了我们的发展,为了提高我们的素质而努力。他让我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在老师春风的吹拂下,我们掌握知识,用力学习,内心一片自在,一片绿意盎然,一片生命力旺盛,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老师如执着的老黄牛,在我们学习的田野里埋头苦干。他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他用红笔写满关心,用红笔写满爱意,用艰辛说话,用耕耘表达对学生的感情。他辅优扶差。让优生学有所长,学有得新,在学习中发现疑难,发现不知。在您的帮助下,我们解决问题,变不知为有知,在学习中受益;您让差生学有体会,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不断前进
老师,您真好!老师,您是一个好园丁!老师,您是我们心中的优秀教师!老师,您是我们心中辛勤的播种者!老师,您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希望,为我们打好扎实的基础!
老师在口碑良好中,在学生的良好感觉中,三十几岁就因车祸过早地离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一阵震撼,一阵感叹,一阵惋惜。我心中的良师益友不幸离开了,一个家长们心中的好老师意外地走了,一颗教坛中的明星消失了。
老师,虽然您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您的爱心,您的为人,您的高大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长留。老师,您带着烦恼,带着消沉,带着意外,带着不舍走了。现在,老师,您放心吧,不必郁闷,不必失落,您走好!
歌颂老师的文章:我的老师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座小小寂寞的城。
我的家乡,那个拥有民国时期,清末式的古屋的地方,我爱它老的深沉,老的太透。似乎无时不刻都在缝缝补补曾经荒芜的伤感。而我每天总是奔波于城里,城外裹内城,城内即小小的城,两者之间,隔着一条护城河,连通的是座西门桥。在家乡的那六年,几乎都来来往往于这座桥。桥栏上的乌迹印证了桥体的斑驳与古老。携着千年恍步与现今所沉淀的忧伤。河岸古老的青石板盘旋着昏黄的日晕,圈出一团又一团的相思。
眼前浮现蒹葭灰暗的尘埃。
条形的石柱筑成一级级的阶梯,上面有世代的印记。飞鸟爱在广阔深蓝的苍穹上滑翔,但又像是为了掩饰小城隐忍下来的哀伤。雾气呵出一道道氤氲,而我穿梭于雾中,日复而过。春华渡秋碧间,我也在成长。
每一次走上西门桥,远远望见几个老人在榕树下杯斟功夫茶,鹤眉舒展,谈笑风生。都早已可以习以为常。直至如今,每每抬头望望夕阳,总是无端忆起他们眼中的深沉,忆起岁月在他们留下一道道痕迹及悠远的长嘘。
不幸,有一位亲人长逝。我因年龄不够毋需参加那个庄重的仪式。留下一个人也蛮孤单,于是诚惶诚恐地随着游荡。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途径西门桥。我听见那个榕树下的老人轻轻地说了一句:“没有死,何来生?死只是初生的开始。”
夕阳是很温柔的眼神,他的话只是很自然的风絮。像是一种残缺的安慰,又似一种深远的哲理。
熟悉了南方的花落,叶离。一幕细帘,自可点缀万尺绿波;一场秋雨,亦可卷走万般生机。珊花落去,潇叶若离。一场秋雨,缠伤别离,牵驱断笛。光彩生锈地很斑驳。只是这一切,都叫轮回。
小镇有着朦胧的老师身影。
天空洒下一片雪白的轻羽。
而我像古时的书生匍匐在它的脚下,看着它拨下的繁花开满天际。
歌颂老师的文章:我的老师我的家园
我 的 老 师 我 的 家 园
──回忆我的老师汪挺先生
何 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惟独我的老师汪挺先生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却。我的老师汪挺先生是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人,在大西北甘肃工作了十八年,一九八三年一月离开了他在甘肃工作的最后一个地方——陇南市礼县崖城,终于与两地分居的家人团圆。这份情胜似师长高于师长,胜似父亲超越父亲,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份情就如一坛老酒封存逾久愈香醇,一封封短短的书信就能启开坛盖,品尝浓浓的酒香;这份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所求,一页页轻轻的问候语就像一束温暖的七彩光,用温馨的手抚摸先生的眷眷情肠。
我的老师,我的家园。
徐礼公路沿着燕子河左盘右旋隐隐现现,来到山了的怀抱里,把崖城就拥在怀里,崖城就酣睡在那儿。崖城本来就是山的儿子。脚下这片土地毫无残垣剩壁等印痕来寻觅城的踪迹,至今“城墙下”的地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唐时建镇的文字,在民间鲜有耳闻,元时返官忌更名崖城,及一块寿命较长的元朝四川的石头碑才证明崖城确实叫崖城。然而时逾千年。我的老师汪挺先生也爬上过我的母亲山。那是在七十年代,紧急放空的警报声里,先生领着高中学生率先爬上九泉山,和学生匍匐在山沟里。这是我记忆里的第一次对先生的映像。据高中的师兄们讲,先生待人很威严,再加上先生身材高大严肃,我一般遇见先生,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记忆比较模糊。
记得到了一九七九年,一心想跳出农门的我备受先生的青睐,我和老师的交往就多了起来。那时,我母亲已逝,父亲远居异乡,我的学习、生活到了最困难的时期,先生常常救济我作业本、墨水、笔之类的东西。记得最清楚的事,那年中考名居孙山外,先生怕我心情不稳定,领着几位同事杨毅发、彭海明等老师前来我家安慰我,不要悲观失望,让我继续复习,亲自与校长交涉,专门理出一间房子让我安心学习。先生心地善良细腻体贴至微,那情景我终身难忘。他工作太忙,不放心我,就让彭海明老师带他看望我,彭老师回去他就细心询问我的情况。没有母爱,缺少父爱的日子里,先生给了我慈母般的爱,滋润着我心灵中的家园。暑假里,先生回不了家,就住在学校里。记得有一次我去探望他,冷清的校园里就他一个人,饭要自己做,他吃的是清汤面,连汤都喝了。他对我说,要积攒一些粮票寄回家了,叫老婆孩子吃,一个女人家拉扯一个孩子,她不容易呀。我一想起他的这句话,现在都心酸的掉泪。我听一些同学说,先生那时吃的都是粗粮,吃的馍馍净是麦麸做的。到现在我心里都不好受,崖城对不起他呀。彭海明老师曾说过有一次,汪老师吃完饭,敲着空碗,口里唱着:“一碗清汤面,这就是我的生活……”他的门前是一个简陋的花园,一块石头就是他的饭桌。那天,我和他坐到了天黑。他很开心,严肃的脸庞有了笑容。我第一次看到先生笑了,因为我平时很少见到他笑。给我说他艰苦的生活,憧憬着与家人团聚的心愿。好像说他以前在兰州大学毕业分配在地质上干过,支援大西北,在河西走廊一带,后来就当教师的,红河、盐官,再调到崖城。
我和先生还说起我的身世,说起我的父亲时,他也很生气的样子,他说:哪有父亲不管儿子的道理呢?那个寡妇就那么好?先生对我说:你很可怜啊,你要好好念书,做个有骨气的人。不过,以后要善待他。
最难忘的是崖城中学建校期间,高中的学生来自永坪、固城、罗坝、湫山和崖城五个公社,那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大,两年制。先生率领高年级学生在山林里砍建校用的抬杠(椽)。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利用崖城河的水流把抬杠扎成筏子从上游泅渡下来。记得一般都在夏季暴雨刚过时间里,那时崖城河水暴涨,正是放渡抬杠的最佳时机。四栋八个教室的椽,都是先生领着学生从七十里外的李坪、木树等地投渡而来的,一天往返,在何家庄河滩上组织学生在河流中捞顺流而下的抬杠。先生认真负责,没有发生过一例事故。组织师生打土坯,筑墙。和泥等。先生为崖城中学建校做出了贡献。后来,多才多艺的先生把这件事编成节目《放抬杠》,用歌声唱出来,在全公社文艺节目演出中受到崖城人民的称赞。
先生对待工作主动肯干,记得崖城中学撤销键之后,崖城初中没有外语教师,他主动利用休息时间用自己的俄语基础自修英语(他是大学俄语系专业),承担起了全校的英语教学,受到学生家长的赞扬。
他对学生很关心,很爱护,又严厉,是全校出了名的。一些常爱旷课的学生,他都能亲自就寻找,跑遍了九泉山、杨家塄等地方,一定要找回来为止。
先生的教学能力在全校教师中也是佼佼者。他给我带过语文课,记得他在讲授巴尔扎克小说选片《欧也妮·葛朗特》的课文时的情景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葛朗特要撬女儿的梳妆匣上的金块时情景,先生的神态动作的表演至今难忘,葛朗特临死前情景的描述读记忆犹新。每次作文讲评,我的作文先生都钟爱有嘉的推荐给同学们,对我的写作鼓励很大。记得先生曾对我说过:好好写,将来把你也写出来。
记得那时崖城街道村麦场多次起火,他率领学生去救火,一马当先,从不抱怨。把人们救火的事迹写成文章,在礼县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里播放,挣来的三元钱的稿费,买成东西和大家分享,记得好像是在河堤的柳树下,有彭海明、张继烈老师。
大概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先生请求调动的申请得到批准,先生十分高兴,骑上自行车去县城文教局办理手续,没想到先生太高兴了,再加上年久很少骑自行车,不慎从自行车声摔下来,脸都擦破了。我闻讯去看他,脸上擦烂了两处,纱布包着。先生对我说:乐极生悲啊。下午我再去给他擦洗伤处,看着先生深深地皱纹间的血迹,心里十分难受。我用火柴棒卷着棉花蘸着盐水小心的擦洗,额上两处皮肤擦上的面积大,其余地方也有伤痕。这是我和先生最近距离的接触,记忆犹新。
一九八三年一月,先生是坐着拖拉机离开崖城的。临别时,我对先生说:“老师,实在是对不起啊,我连请你吃一顿饭的能力都没啊……”先生打断我的话说:“不急,等你娶上老婆了,我在吃。”当时我心里难受的很,心想,我衣食不保,啥时能娶上老婆,请您吃饭呀?这一别,今生今世恐难见面了。我惭愧得很,现在我条件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先生连一口水都没喝上,忙了连封信也顾不上写啊,多内疚啦。简单的行李放在车厢的一角,后面先生坐着,在相互的招手之间就离开了。不到一星期,先生就来信了。他在信中询问:民办教师分配了没有?我知道先生是在关心我的生活。还问何凤琴、何晓云、张建珍、张雪梅,还有张来子(县教育局的张力)、徐小明等同学的情况;何剑明校长、彭海明、张继烈、何福林、郭菊英等教师。我收到信是多么的高兴呀。
屈指相离三十年,一万零九百五十个日日夜夜,他没有忘记崖城。这三十年,我和先生的书信未断,每次来信,询问的是崖城、礼县的变化,关心的是崖城初中的变化,我都一一给他介绍,他还嫌不够,我给他寄去学校的一些照片,甚至还给他画出学校的变化图。我给先生寄过《礼县报》、《文化陇南》《雏燕报》,还有我写的回忆先生片段的小文。先生来信十分高兴,特别对我编辑学校《雏燕报》大加赞赏和鼓励,对我校学生获得“语文报杯”奖是特别的激动。十八年在甘肃的生活,十八个人生最珍贵的年轮,先生把他的青春奉献给了甘肃,生活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在崖城度过的。离开了崖城三十年了,他还牵挂着崖城,他对崖城有情啊。崖城是他的第二故乡。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先生回到家乡,在家乡的新凟中学任教,后来当上教导主任,不几年就退休了 ,后又返聘编写校史,前后在家乡的教育战线工作不足二十年吧。但是,先生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甘肃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永远的记住他。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先生给我来信说,他今年75岁,我写信祝先生身体健康。
我的老师,我的家园。先生的勤奋好学、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至今鼓励着我,给我提供了精神财富,是我工作学习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遇到困难时,我一想到先生,顿时信心倍添;遇到挫折时,我一想到先生,立即有了力量。工作中以先生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以先生的行为规范检点自己的作为,工作偷懒时我想想先生,就更加勤于工作,勤于创作,不敢松懈了。多年来,获得过县级优秀教师奖,获得过国家省市县教育教学论文奖,获得过首届礼县文艺奖,还有全国各类文学创作奖十七次,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作品一百多篇(首),获得过中国散文学会一等奖三次,获得过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两次一等奖,有作品被收藏或收入一些文集选本,个人业绩被收入中外一些典籍中,有作品被武汉中国当代作家陈列馆收藏;在西北文学网、西部作家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中国散文网、散文吧,凤凰网等网络有作品发表。编写了一本《感悟崖城》,自己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还有影视戏剧作品集,拟待机出版。多年坚持编辑发行校报《雏燕报》,推荐到北京、四川、甘肃等地,效果良好。这些都离不开先生的教导和关怀,先生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精神的家园。
汪挺先生挑李满天下,著名的有:有一个少将(在青海省海某地服役)名叫崔凯峰,年高龄正县级干部、曹波副县级干部等,有名的有:刘小平、张力、徐小明、马雄、田炜(田磨生)、贾谋慧等,都奉献在陇南市的各条战线上,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汪挺先生,您是我终身的先生。我住江之首,君住江之尾。让涓涓的崖城河带着我的深情和思念、祝福,流到江南水乡无锡阳山,那里有个名叫太湖的湖泊,那一湖水就是我对先生的眷恋和爱戴。老师,我思念您!
我的老师,我的家园。
歌颂老师的文章相关文章:
1.歌颂老师朗诵散文3篇
2.歌颂教师散文
3.赞美教师演讲稿精选3篇
4.歌颂教师的散文朗诵3篇
5.赞美老师的演讲稿3篇
歌颂老师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