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各种不负责任的社会事件也不断涌现,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强调“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一:试析大学生责任教育及途径
论文摘要:国、家、自我三者息息相关,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三个层面: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抓好大学生对国家、对家庭、对自我的责任教育,使他们建立起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
如何使大学生教育更有实效性,如何使大学生马不扬鞭自奋蹄,是每一个高教工作者冥思苦想的永恒课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三个层面: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
国、家、自我息息相关。从抽象的角度讲,国家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西塞罗那的《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所谓的阶级即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由此可见,国家是由许多人组成的,是大家;许多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家,亦即家是由几个人组成的,是小家;自我是小家的最小组成单位。国、家、自我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国也就没有了内涵,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大学生肩负着国(大家)、家(小家)、自我三方面的责任,这是责无旁贷的。
有人说,“大学生很自我”,言外之意是对自己很负责任。其实不然,他们很自我毋庸置疑,但他们也凸显出对自我不负责任的一面,如考试不及格等。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与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也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个人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最大不幸,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之人各放弃其责任,是世界必毁。”可见,责任感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对国家的责任教育
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国家的安危与家、个人紧密相连,国强民则强、国弱民遭殃的逻辑关系。这个关系若梳理清楚了,自然就会激发出大学生心系国家的爱国热情,树立起远大理想,至于道德缺失等现象也随着迎刃而解了。这并不是唱高调,而是不论你承认与否都依然存在的客观规律。
(1)从中国近代屈辱史切入,史可以明鉴。从中国近代的耻辱史进行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血泪史。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每个镜头、每个片段无不刻骨铭心的昭示着国破家亡、国弱民贱的道理,在这里充分彰显出国、家、自我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诠释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进行屈辱历史教育应该形式多样、生动形象: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应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大量展示图片,给学生一种形象、逼真、生动的感觉。图片就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它多角度地向国人传递着那一瞬间的信息,可以说,一幅图片给学生心灵带来的震撼胜过教师无数句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
二是到火烧圆明园遗址、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爱国教育基地观摩,身临其境容易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唤醒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2)中国驻波黑大使馆被炸的警示。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时间8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这是人类历史上野蛮的一幕。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认为,这一页是翻过去了,但美国还是有挑衅中国主权的事件,特别是美军监测船在南海和黄海的举动,都可以说与当年的炸馆、撞机事件有因果关联,表现出美国的戒备心理和潜在敌意。
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使馆被炸一事从客观上给了中国一个深思和转变的机会。一方面,民众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坚信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国防工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和捍卫经济建设的成果。
炸馆、撞机事件以及美军监测船在南海和黄海的举动都在警示着中国人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炸馆事件后中国驻波黑大使馆的三级秘书在演讲中泣不成声地呼吁:“中国要强大,强大,再强大!”
炸馆事件再一次凸显出国、家、自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自我的命运、家的命运与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分割不开的。这一事件再一次告诉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永恒的真理。
(3)改革开放30年成就。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而且也使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如今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说中国人是劣等公民,是东亚病夫。蓬勃发展的经济,接连上天的卫星,奥运赛场上一面又一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大学生从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中可以感悟到国富民则富、国强民尊贵的逻辑关系。
探讨上述三点,旨在让大学生认识到国的命运与家的命运、自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
2.对家庭的责任教育
有一些大学生缺失家庭责任感。啃老族、月光族和对待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随意性都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薄。2007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东北大学与大学生共度春节时说:“大学生必须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如果连老师同学都不爱的人,连父母亲朋都不爱的人,他也不会爱社会,不会爱祖国和人民。”可见,家庭责任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校要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松下幸之助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简单回报,更是大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感恩不是简单地在感恩节举办个感恩活动,而是要让它成为学生每一天的必修课。大学生要常想到为自己辛勤忙碌的父母,要常给他们打个电话,而不是与父母联系就是要钱,同时要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责任。
3.对自我的责任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不能等同于自我责任感强。有的大学生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无远虑,如上网无节制、旷课、考试不及格等现象说明一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缺失,他们只寻求一时的开心、快乐,至于将来如何立足社会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这部分人一旦走上社会就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应。对于那些不适应,他们往往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承担不起因荒废学业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应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
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塑造最好的自我,以便步入社会游刃有余。自我责任教育包含四个层面:智商、情商、能力、健康教育。也可以说,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全方位提高自我修养,自信、自敬、自强、自立、自主,为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中,应让他们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可以请名人介绍成长经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寓教育于课堂及各项工作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我责任感强则立,反之则废的因果关系,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综上所述,国、家、自我的责任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肩负起这三方面的责任,至于集体责任、法律责任等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学生也就会马不扬鞭自奋蹄。
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二: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
论文摘要: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等等。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误导、学校教育轻视和家庭培养缺位等。为此,应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责任感无疑是其应具有的核心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现状
1.重自我价值,轻社会责任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同的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相互碰撞与融合,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使得个体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成为首选,社会责任感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还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社会消极思想所影响。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或社会利益相冲突时,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缺乏自愿为社会承担责任的精神。
2.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选择是思想和行为的指路明灯,它在其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追求的,他们渴望成功并为之努力拼搏,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理想虚无缥缈,现实才是具体可信的。他们甚至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挂在嘴边,想问题、做事情谈条件、讲回报,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个人前途发展和幸福指数关注过多,忽视了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他们将理想局限于个人的范畴之内,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不能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3.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政策使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宽裕的物质生活。西方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社会各个层面蔓延,养尊处优的不良心态促使他们注重物质享受,贪图享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提前消费、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思想被一些人接受。他们注重物质享受,忽视道德理想,对政治漠不关心。
4.重金钱崇拜,轻事业奋斗
义利观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行为举止有着规范和导向的功能。正确的义利选择对人生价值实现和责任担当极其重要。而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金钱才是评判个人成功的标准。对金钱的刻意强求,扼杀了正常的情感需要。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会迷失自我,使人缺失了作为“独立自主的人”的人格。
二、原因
1.社会环境的误导
社会环境的误导是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重要外在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的“西化”和“分化”,如强调个性解放和及时行乐等,这种社会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第二,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和竞争性使人产生了利己、个体本位和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想,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对他人的人文关怀。第三,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网络信息中不健康的成分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第四,法律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投机取巧和腐败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舆论软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道德规范。以上这些都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学校教育的无力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高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但效果并不显著。首先,学校责任感教育与社会脱节。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行结合。其次,教育的方法单一。教师教育方法僵化,内容空洞,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注重专业知识而轻视人文修养的培养。再次,教育者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今天的老师用昨日的教案教育明天的学生”。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如果教师在承担自身责任方面率先垂范,会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责任感教育的评价不完善。高校德育课重智力成绩考核,轻责任情感和意志的养成,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学生虽然在责任认知上与主流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但在责任践行上出现了偏差。
3.家庭培养的缺位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呈现“超重现象”。 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喜爱,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对孩子严加看管,造成子女独立自主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子女出现责任“失重”。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愿望。此外,受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子女自我发展过程中,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的选择。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较高,再加上不及时和没有有效的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
4.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大学生作为责任行使的主体,自身原因是责任感缺失的本质所在。一是大学生对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不准确。大学生因自身认识、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很难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对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明确的判断,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他们处于走向成熟而又不成熟的转折期,“心理断乳”和“情感风暴”是典型写照。内心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又极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的干扰。获得成绩就自信满满,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怀疑自己。感情容易冲动和变化,自制力较差。三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大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又回避现实困难,害怕处理复杂事情。不能克服在承担责任过程中长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少持久的意志力。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1.优化德育课程
首先应发挥德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责任感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责任体系,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贴近教育对象、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其次,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处理好德育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坚持多用正面激励的原则,把握规范教育与发展教育的分寸,化解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独立人格与心理依赖之间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引导大学生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2.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也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学习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更为频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更为了解,专业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更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一名专业技能精湛的老师固然让学生敬佩,但如果在专业教学中他们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宽广的胸怀则会让学生更加尊敬。引导学生将做人和做事结合起来,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成长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净化网络媒介
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具,给大学生责任感带来了极大冲击,正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技术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流传。要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对没有触及法律的网上不道德行为,要借助网络舆论进行道德谴责,以便在网络上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提高学生选择、处理、分辨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批判地吸收及合理地利用网络。
4.强化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问题。社会实践作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纽带,是促进其社会责任认知、责任感受和责任适应的有益方式,是将责任感内化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接触和体验社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大学生能在亲自参与中体验真爱,感悟亲情,学会感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无形中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从组织到活动本身,社会化、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齐心合力,用科学的目标、合理的内容、完善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提高实效。
5.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责任品质方面更为直接有效,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本身的发展,特别是思想品质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社会经验的获取都有一定帮助。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要想取得持续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团学组织还要提高“三下乡”、“三进三同”和“四进社区”的参与度,将义务劳动、扶贫帮困、勤工助学等活动常态化,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生教育论文
2.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3.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4.论对大学生进行法纪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5.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有关大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