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11-11 19:49

[摘要]国内各大型连锁超市经营雷同化日趋严重,彼此之间缺乏明显的差异。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国外的大型连锁超市蜂拥而入,使原本就十分激烈的竞争变得异常惨烈,很多的大型连锁超市已经陷入了生存的困境,因此,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能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大型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文章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策略;大型连锁超市

消费心理学显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更容易表现出从众心理。相对于没有品牌或者不知名品牌的商品,消费者对来自大公司的知名品牌商品信任度更高,认为这样的商品品质更有保证(徐雄杰,2007)。在选择购物场所时,消费者也会有同样的考虑,认为知名的大型购物中心在购物环境、商品种类、服务质量等方面更加值得信赖(郝琴,2008)。因此,比起私人经营的小型购物场所,大多数时候消费者更倾向于到知名的大型购物中心选购商品。在日常生活用品的选购和采购场所的选择上亦然,消费者普遍对大型超市提供的商品的货源和价格更放心。而大型连锁超市较一般的大型超市而言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要更上一层楼,因为太型连锁超市均为知名的零售业集团所有,一些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等更是全球知名的零售业巨头,自然也就获得了消费者更多的信赖和光顾。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型连锁超市虽然暂时不能与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巨头相提并论,但由于其始终立足我国市场,更加了解我国零售业市场的情况和居民的消费习惯及消费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虽然国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在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方面奇招百出,但其中隐藏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张俊鹏,2008)。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各大零售集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和调整,零售业面临着洗牌的考验。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型连锁超市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拯a href='http://www.xx.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缓侠砦侍馊找姹┞冻隼础3蟹仿舻纳罡拍钍潜憬荨⒏咝В背械木绞椒椒ㄓ胝庖蛔谥挤⑸逋皇保捅匦胙扒蠛侠淼拇葱掠敫谋洹N艽俳笮土锌焖佟⒔】档姆⒄梗岣叽笮土械氖谐【赫Γ疚亩晕夜笮土惺谐∮写嬖诘奈侍饨蟹治觯⑻岢隽讼嘤Φ慕饩霾呗浴Ⅻbr />

一、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良好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带来良好的利润

大型连锁超市在地理位置选择方面谨慎细致,力求占尽地利优势。通常大型连锁超市多处于交通便利的地区,拥有稳定的客源和一定规模的客流量。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占地面积多在5000平方米以上,商品品种齐全,可以为顾客提供多种选择。如此多的有利条件保证了超市拥有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对超市的良好经营有极大的帮助,但这并不能保证超市经营者稳赚不赔,良好的地理位置并不是获得良好的利润的充分必要条件。目前在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古怪的现象,有的超市虽然位置条件极佳,但经营并不理想。好的地理位置不仅没有为超市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超市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我们以保定市为例,位于保定市军校广场地下的惠友超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惠友超市周围有东方家园、河大紫园小区、河北大学、河北软件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一些比较小规模的居民区,顾客群体数量庞大且较为稳定;通过军校广场的公交车有27路、22路、4路、306路和17路,均通往保定市各主要城区,交通可谓非常便利,并且惠友超市还配有停车场,拥有私家车的顾客往来也十分方便。在这一地区,惠友超市最有利的竞争者是大润发超市,从惠友超市到大润发超市乘坐27路公交车需要经过七站,对居住在惠友超市周围的居民来说,去惠友超市购物显然比去大润发超市更加方便和节省时间。但是具有如此良好地理位置的惠友超市的生意并没有预期中的兴旺,远不如它的竞争对手大润发超市。惠友超市的商品价格与大润发超市的商品价格基本相同,促销力度也不相上下,而且惠友超市还具有大润发超市不具备的有利条件——方便进出的停车场。即使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惠友超市的客流量始终远远少于大润发超市。这一点在河北大学学生的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对河大的学生而言,前往两个超市花费的时间基本相等,但大润发始终是购物的首选。

由此不难看出,良好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利于超市经营者获得利润,但并不是稳定利润的保证。一家经营良好的超市必然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但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的超市经营效果不一定理想,良好的地理位置并不能代表良好的利润。

(二)布局和商品摆放与消费者购物习惯不符

大型连锁超市尽管商品分类明确,但仍有其不合理之处(张荣忠,2004)。在很多大型连锁超市内,总有些区域虽然陈列着常用的生活用品却乏人问津,总有些商品如果不询问超市工作人员消费者怎样仔细寻找都是一无所获。这便是超市的布局和商品摆放与消费者购物习惯不符造成的不便。大型连锁超市以卖场开阔,购物环境舒适见长,其卓越之处就在于商品周转快,库存控制更加合理,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在赚取较低毛利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大量价格低廉的商品。其销售的核心概念就是“便利”,而这种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带来不便的情况,与超市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超市在设计规划卖场的时候没有考虑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购物习惯;二是超市经营管理不力,没能够很好的协调各部分商品之间的关系。仍然以惠友超市为例,位于军校广场的惠友超市卖场总体呈L型,其商品种类齐全,但在卖场的某些区域始终人流稀少,如果不是对这一区域的商品有需要,很少消费者会光顾这一区域。通常消费者只需要走过超市三分之一的区域就可以买到自己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所有日用品,因此消费者显然没有必要再去逛超市的其它地方,自然也就对摆放在其他区域的商品没有购买欲望。惠友超市的入口正对着收银台,在收银台的背后是家居用品区,通常展示的是鞋帽家居服一类的商品。而事实上,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去专门的家居用品店选购这类商品,而不会去超市购买。正对入口的位置本来是天然的商品展示区,理应摆放更具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商品,摆放对消费者吸引力较小的家居用品,这一黄金位置的作用完全得不到发挥。

(三)传统促销方式的局限性

消费者对传统的返券、会员优惠制度、打折、抽奖、购物有礼等促销方式早已经习以为常,虽然在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下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顾客冲动购

物,但这些促销方式的效力在满足超市经营者预期目标方面已经势见衰微,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变得越来越谨慎理智。消费者尽可能只购买生活的必需品或者他们觉得性价比高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里会用到的商品,而避免冲动性消费或奢侈性消费(唐敏、何为,2003)。在如此情况下,传统促销方式的局限性更加显露无遗。

1 打折促销无法打动消费者。打折这种资历最老、使用频率最高的促销方式在屡试不爽了若干年之后,其对消费者的感染能力已经出现了下降。消费者对于自己有强烈购买欲望的正价商品时常持有“等到打折的时候再买”的观望心态。当商品参与打折促销活动但折扣额度与消费者的期望有差异时,消费者大多数时候会倾向于理性的持币观望的策略,等待商品售价的进一步降低,这一特点在具有强烈季节特点的商品销售上尤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家出于清理库存的目的肯定会降低价格。对消费者而言,既然付出等待的时间成本可能购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那么现在提前购买显然是不够明智的。此外,现在有少数的商家为获得打折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眼球,不惜采取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在保定大润发超市的促销宣传册上曾印有这样的字样:柑橘,特价4.8元每斤。同时以小号字体在旁边标出,原价9.6元每公斤。此种“促销”一旦被消费者发现,超市的信誉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必然大打折扣。

2 限时特价影响力有限。限时特价虽然让消费者十分心动,但是这样的促销活动显然不是每天都有的。超市在进行此类促销时多采取直接使用卖场广播现场通知的方式,其宣传范围仅在卖场内,只有当时在卖场内的消费者才有机会参与。虽然这种促销方式效果明显但影响范围有限。根据口碑效应,即使参与了促销的消费者事后将这件事对其他人宣传,但这种宣传毕竟是在活动之后,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尽管限时特价的促销方式可以立竿见影,但其宣传效力和促销能力始终非常有限。

3 赠品品质粗糙。目前超市常用的有买有赠的促销方式存在这样的弊端,即虽有赠品,但赠品无品质。目前商家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并不吝啬赠与消费者赠品,但赠品时常存在质地粗糙,可用性不强的问题,所以赠品在超市促销活动中的地位变得日益尴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用之不利,使赠品对于消费者如同鸡肋,根本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4 会员专享商品有名无实。会员专享产品的存在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作为内部人的被认同和被尊重,这种被外部尊重极易引起购买行为,但并非一定会引起购买行为。事实上,消费者最后是否购买某种商品的关键还在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而言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有使用价值。会员专享商品往往不是会员生活必需的,至少不是急需的,且会员专享产品多为超市自有品牌,消费者对这类品牌的敏感度不强。也就是说,这种商品是否优惠,对会员消费者并不构成有效刺激。在这种情况下,会员专享商品对会员消费者而言就变得形同虚设,失去了刺激消费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达到促销的预期效果。

5 联合促销主次混乱。就联合促销本身而言,既节约了成本又方便了消费者,是一种双赢策略。然而消费者对联合促销的认可程度却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联合促销的产品组合方式。虽然联合促销商品的售价低于两种商品的单价之和,但在联合促销中也存在主次顺序。对消费者而言,第一消费目标是其中的一种商品,另外一种商品可能并非消费者目前必需的,只是“可能”用到。当消费者目前必需的是两者当中零售价较低的那种商品时,出于追逐特价品的心理,他会倾向于购买联合促销包装的商品而不是独立包装的商品。但消费者在消费过后经常发现,尽管购买这种商品的花费要比该商品的单价低,但由于目前并不急需该商品,这部分钱相当于非必需性花销,也就是一种变相的浪费。因此,当消费者下次再碰到联合促销时,往往会更理智的分析自己是否确实两种商品都需要,否则,理性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独立包装的商品。因此,联合促销的促销效力下降,并非联合促销产品有问题,而是消费者在消费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渐趋于理性的结果。

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