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2016-12-28 20:55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另辟蹊径,如果只会踩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是无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创业故事大全精选1:烟王褚时健75岁时再创业 十年磨一剑变身橙王

他亲手造就了“烟草帝国”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当代中国,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比比皆是,但像褚时健这样大起大落、耄耋之年东山再起,极具传奇色彩而又颇具启迪意义乃至教育意义的企业家,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人。

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却在1957年因秉持公道、不愿整人而被打入另册,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黑暗岁月。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派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这个早年扛过枪、当过行署人事科长,后来又犯过“政治错误”并因之吃尽人生苦头的褚时健,却在经营管理破败、落后的作坊式烟厂时,从烟田到车间进行了一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企业再造。

终于以苦战奋斗加创新开拓,把农民的烟田变成烟厂的“第一车间”,千方百计做优做强卷烟质量和品牌,率领企业发展壮大,迅猛飙升,造就了享誉全国的经济奇迹,自己也在1986年同时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等职。

在褚时健的率领下,红塔烟草集团和产品异军突起,称雄全国,并带动了云南烟草的崛起。不但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在他效力于红塔的18年中,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为国创税近1000亿元,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他为国家的贡献超过1400亿元,为国民经济和地方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众皆知晓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领导人之一,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称誉。

褚时健发展国有企业、创造经营奇迹的经验到处传颂,他的话甚至被形容为“圣旨”,他本人俨然成了行业“教父”。某卷烟厂请到他去“传经送宝”,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他点石成金,得到他的批条就等于发财。各路烟商、官员和干部子弟八仙过海、各显所能,演绎出种种生动的故事。

当年的“褚案”曾是典型现象

但是这个神话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嘎然而止。他从至高的权力宝座上重重地跌落下来,被指控犯贪污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成了有可能把牢底坐穿的囚犯。

当年,这个案子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对法办褚时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认为,褚时健……功劳太大了,过与功相比,算不了什么”。“有些人思想上有顾虑:查办褚时健,会不会把企业查垮了,影响云南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并由此引爆了一个全国广泛关注的“59岁现象”,即许多主政的官员或国有企业主要领导者退休前普遍心理失衡,大多想捞取些个人利益以为“补偿”,否则权力会“过期作废”,从而沦为罪犯的现象。

大凡国家制度健全的企业经理人,几乎都能获得与他们创造价值相符的高额收入;当代中国在经历大力度的改革改制后,各类企业管理者们也大多获得了与他们的付出相当的高额收益。可“生不逢时”的褚时健在红塔奋战18年的收入加奖金总共不过80万人民币,相当于每创造17万元的价值才获得一元钱的个人收益。种种心理的失衡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终于使他在不适当的时候拿了不适当的钱,造成了那个不成熟的时代企业家付出和收入相背离进而导致犯罪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南方人物周刊曾在有关褚时健的专访中提到一个历史上难以思议的情景:当年在参加毛泽东的追悼会时,褚时健竟突然失控地发起笑来,妻子马静芬火急制止以至将他的胳膊掐出血来。后来,褚时健在回应笑的原因时坦承:我当时想,他妈的,一切该结束了!

如果说他这可能导致弥天大祸的疯狂发笑,体现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胆略和对于苦难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勇敢扬弃,并可由此解释他经营红塔烟草后一系列常人难以企及的远见卓识和创新开拓,则他后来因贡献巨大、自己获益极小而心理失衡所导致的一次对待物质财富上的“超前占有”,则让他付出了牢狱之灾的惨痛代价,他唯一的女儿也于狱中自杀身亡。

褚时健闻讯后平生鲜有地放声痛哭。他说是他害死了女儿,他说就在前几年,女儿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他,希望他早点退休,别再工作了,而他却偏偏没有听进去,还想多为企业做些贡献。

耄耋创新业,书写新传奇

好在,真正的金子,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褚时健在70多岁时重创基业的历程,就这样具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2002年春节,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他的经历许多人为他惋惜,也认为他这辈子完了,能在老家颐养天年,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选择这样走下去,而是与妻子马静芬在哀牢山承包了2000多亩的荒山,开种果园。

云南的土地养大了他,当他选择再次创业时,再次选择了与土地密切相关的农业。他说自己老有一个心病,就是他的故乡至今仍然贫穷,他想为改变这种贫穷的现状出点力。

这时,他已经75岁了,身体也不好,他所要承包的荒山又刚经历过泥石流的洗礼,一片狼藉,当地的村民都说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诸多困难并没有阻止褚时健的“疯狂行为”,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昔日的企业家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用辛劳的汗水种下35万株橙树苗,把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通过数年的辛勤培育直到开花结果。

人们没有忘记褚时健以前的贡献。2008年的最后一天,云南当地媒体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云南30人物”中,褚时健排名第五。而就在那一年的春节,一种名为“云冠”的冰糖橙在市场上火爆热销。凭着不一般的美味,褚时健的橙子走红市场,果园越做越大,2008年的纯利润达到1800万元。2009年,它的产量比头年提高了1000余吨。这个带着强烈褚时健精神色彩的果园,带着他再度走到了人生和事业的一个顶峰。2010年11月5日,云冠冰糖橙正式在云南省上市。2011年,褚时健的果园利润超过了30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

2012年11月5日,打着浓烈的褚时健印记,由他亲手种植的“褚橙”在北京正式上市,短短5天里,20吨褚橙销售一空。王石、潘石屹、梁冬、杨锦麟等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发微博为褚橙捧场,“品褚橙,任平生”成为贴在褚橙上的励志标签。

“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关于褚时健70多岁开始种橙的理由,媒体报道的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身体原因,“闲下来,就不行了”。据褚时健表述,2002年刚保外就医的时候,他的糖尿病很严重,头眩晕,虽然坐牢只有一年多,但对身体影响太大,“如果闲下来,我身体肯定不行了。”二是,心里不平衡。他说:“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另外,我70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三是,否定“烟王”是靠政策论。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回顾过去,褚时健言语中流露的是淡定和超然:“今天重新过来说,(当初)不应该那样。但有些事情要实事求是。有时候我们省委书记、省长碰到我,说北京的一些人也经常来问老褚身体怎么样?我就说只要他们心里明白就得了。”

出生于1928年的褚时健,何能走出一条令很多人难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80多岁再次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这个曾被报告文学形容为像太阳一样灿烂的男人,淡然外表下的内心,似乎没有一个人能触碰到。不久前褚时健在与中国青年报记者对话时说到:“现在社会上太多人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的神”

2014年11月19日,褚时健建设一年多的褚橙庄园开张典礼。想见褚时健的人真是多,车还没到褚橙庄园,路已经走不通了,路边停的到处都是车,而且多是奔驰、宝马、保时捷这类豪车,许多车只有停到庄园一公里以外的路边,然后步行上山。

褚时健对大家说,启动庄园建设,是去年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发展庄园经济号召才启动的,而庄园正式落成,是“褚橙”品牌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他说建这个庄园,并不是他非常情愿的,但现在建成了,虽然还这样说,但味道大不一样,他还是很高兴的。

褚时健的老伴马静芬说,这个庄园是她一手打理才到今天,从施工到土建,再到规划和设计装修,中间数度计划开业都没有如期完成,说着说着她就有些哽咽。“在建设的这一年中,我想过不管了,直接交给老头子了,但这些都挺过来了,今天开业我很激动,我相信一句话,坚持坚持再坚持,今天的开业,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对的。”

马静芬讲完后就是剪彩,台上的每个人都透露出喜悦的神色。剪彩完就是拍照,似乎每个来园子里的人都想和褚时健合影,工作人员也提醒大家,合影可以,但不要碰到褚老,并且给上台的人预留了位置,合影大概又有十几分钟,褚老就摆摆手要回房休息了,路上再有人找他合影,他就沉默地婉拒了。

二次创业扬名于“褚橙”后,褚时健并不算太开心,因为每天都有人登门拜访,对外界的一些营销也不是很满意,不过他仍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有一次柳传志说用自己的直升机搭他去北京,他也不去。而褚时健被拜访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总是做不成?褚时健就说,“我往往都会告诉他们,你不要把我看成神。” 或者说,“我不是神,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

“年轻朋友在创业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想快富,想明天就变成富翁。创业需要好事多磨,一开始首先要论证方向对不对、操作可行性,确定了方向,再一步一步往前走。”褚时健表示,“像我们做橙子,做了10年才把品牌做起来。创业成功的人都是经过很多困难的,有困难一个一个解决。”

创业故事大全精选2:蜜芽ceo刘楠

中国母婴市场前景广阔但畸形

母婴市场近年来一直被视为新蓝海:一方面是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国内0-6岁婴幼儿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人口红利汹涌而来;另一方面是跨境电商成为政策“新宠”,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增至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近年来,站在双风口下的母婴跨境电商成为创业者一拥而上,掘金抢食的新方向,众多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而生。

但在刘楠眼里,中国的母婴市场很畸形:大家都在抱怨,中国消费者花了最高的价钱,买了其实在其他国家都很日常的东西。

“比如说日本纸尿裤,在日本超市,它的售价就是60元人民币。但在中国,之前被卖到180块钱人民币,加价率达到三倍。凭什么中国的消费者就要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到国外优质的产品?这一定是什么事情出了问题!要么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要么是零售环节,要么是贸易环节。一定得有人去把这个问题梳理一下,把它优化一下。”

用最重、最笨、最慢的方法创业

对于电商平台而已,开一个网站,采用招商的方法,请商家入驻可能是最快的,同时对平台而言也是最轻松。但一直以来,蜜芽却对这种轻松迅捷的方式视而不见,其平台上所有最敏感的品类都不开放给第三家,“做全部事情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刘楠强调。

蜜芽选择了“自营’这条路,事实上就是把自己和平台捆绑在了一起,坚持用最重、最笨、最慢的方法来做母婴电商平台。“我们做的事情是在中国电商行业的第一个创举:既是进口商,也是零售商。在中国的电商行业,在蜜芽之前是没有人做这件事情的。”

刘楠举例说,蜜芽想销售日本的纸尿裤,就自己去日本注册公司,去日本找供应链,自己去学习这个贸易的过程,然后再自己签报关行,自己用船把一箱一箱的纸尿裤从日本运到中国的港口。“这样的链条比传统的链条大概是减少了大概五级层层叠叠的分销商和经销商。所有这些很重的事情,在我看来恰恰是竞争力。”

此外,蜜芽内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叫“什么可以卖小组”,这个小组所有人必须是妈妈,且孩子在1岁以内。小组的人是流动的,就干一件事,用妈妈的眼光去决定这个牌子该不该出现在蜜芽。“实际上,我们是在小心翼翼的维护这种调性,不好的品牌就不要(上蜜芽平台销售)了。”

电商行业无法避免价格战

去年3月,蜜芽举办了“纸尿裤疯抢节”,通过海外直采、跨境保税和补贴结合的手段,将原本在国内售价100多元的花王纸尿裤降到了58元。很多竞争对手看不懂蜜芽到底在“玩”什么,甚至有人直言:蜜芽是傻有钱,只会使劲烧钱!

“我们把一大批进口商品的销售价往下整整降了30%,价格战听起来是很血腥的,但我认为它是中国电商行业里面从来都避免不了的一课。”

刘楠解释自己为什么敢打价格战,是因为满满的底气:蜜芽是中国整个母婴零售行业标品(纸尿裤、奶粉等)占比最少的一家公司,“(标品)从来只占我们30%多的销售份额,相比母婴行业零售商普遍百分之六七十的标品占比,和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打价格战,他们流血的速度更快。”

聚焦婚后女性人群大有可为

刘楠分析认为,中国的年轻妈妈们,具有母婴用品的购买决策权——她不仅控制自己的钱包,还控制她全家的钱包,是整个社会中最有消费力的一群人。

“蜜芽围绕这个人群,用母婴这个最高频的阶段去做切入口,母婴为什么是个高频的阶段?比如纸尿裤,孩子每天都要用。在这个高频的情况下,我们会给这个妈妈更多的选择,现在网站上销售的商品已经有30%跟这个小孩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回溯到问题的最初,很多人会问,刘楠到底是如何选择了这一创业的风口,又是如何预判跨境母婴电商会有如此广阔的前景?对此,她的回答很简单,如果创业是为了获得了声誉、市值高、上市、有几千员工,那或许要判断风口。但蜜芽创立的初衷,仅仅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对于女儿的爱。

首当其冲是领头羊的责任

创业不仅仅是鲜花和赞美,同时还有委屈和泪水。回顾过去的一年,蜜芽可谓荣誉与风波同在:人才抢夺、价格大战、融资募集、甚至被泼脏水等各种硬仗一波一波袭来。在巨大的漩涡面前,刘楠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并倔强地带领着蜜芽快速成长。

在她看来,对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经得起多大的赞美就一定得经受得住多大的诋毁。刘楠认为,由于长期受假货困扰,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妈妈人群,缺乏安全感。

“无论是消费者的质疑也好,媒体的监督也好,都是一种情绪的宣导,是一种质疑的精神,蜜芽认为特别有必要。所有的事情都首当其冲,这是一个行业领导者该有的姿态。事实上,蜜芽做的远远超出一般零售企业所要做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到无数的阻力,蜜芽能做的,只有用更加严格的甚至是中国母婴行业最苛刻的审核标准来做这件事情。”

“可能是去改变中国母婴行业甚至零售业长达20年的一个惯性。刚开始创业,想的都是革命的事儿,现在更多的是改良。无论是刘楠也好,蜜芽也好,哪怕对母婴行业做出一点点改变,做出一点点贡献,也就够了。”刘楠如是说。

做“笨事”才走得更远更久

当市场热度褪去,行业周期趋于平稳,所有的宏伟战略,巨额预算补贴,海量资源支持,都随着眼球经济转移而烟消云散了。最终,有机会战胜一切的就只剩下:战略上的坚持与持续的精耕细作了。

让人生慢下来,是为了享受过程,让生命更精彩。让企业更有耐心地做点“笨事儿”,是为了不断完善,不被浮躁绑架,让企业积淀长久生命力的品质,走的更快、更远、更久。

创业故事大全精选3:小伙辞去国企工作 回家乡创业卖土鸡月入2万

放弃国企工作回家乡创业

“我现在刚开始打宁德市场,一个月卖一万多,这个月估计能突破两万。”詹思传信心满满地说。

詹思传生于1990年,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岭后村人,2012年毕业于厦门华天涉外学院物流专业。如今的他,是一个经营土鸡、土鸡蛋生意的“土老板”。

每天晚上,詹思传开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订单。第二天早起床,根据订单杀好鸡,9时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鸡土鸡蛋等“土货”,骑上摩托,他从位于漳湾镇岭后村的家中出发,开往宁德市区,约20分钟后到达。学过物流专业的他,按照提前设计好的路线,一一派送到客户家中,送完货刚好绕了一圈。“这样比较省油。”詹思传笑着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还是一名国有企业职工。“毕业后,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国企干了8个月。”詹思传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这是一家位于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的一家国企子公司,詹思传从事的是LED晶片生产,每个月可领到两千多元工资。

但是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时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传并不喜欢。趁工作之余,詹思传

创业故事大全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