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育的浅析论文
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是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把“美术教育”变成“技能训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术教育的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美术教育的浅析论文篇一
《浅谈美术课的德育教育》
摘 要: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常常会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素质教育要求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首要的就是提高德育教育。那么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自觉的开展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
关键词:美育;德育;审美观念
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是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把“美术教育”变成“技能训练”。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美术教师也要顺应时代,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美术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更要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人格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的道德得到提高,身心得以发展,人格更加健全。为了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注重生活渗透
在写生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自然美,生活美,使之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乃至祖国的壮丽山河,使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在创作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方式去反应和表现生活的美,在对生活不断地探索和创造中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以情感人,欣赏作品的德育渗透
美术作品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发掘作品中的这些态度,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作用。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郑燮的《墨竹图》中所题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注百姓疾苦的思想。再如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愚公移山》,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富于力量与信念,画家给中国古代寓言赋予了新的精神,通过作品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辛,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学生们在鉴赏过程中无疑会受到思想教育和精神力量的感染,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审美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3.注重科学渗透德育
美术课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学习运用现代的工具,掌握现代技术进行美术创作与实践。技术是在实践经验与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涉及技能的训练、工具的使用、工艺过程和技术程序的遵循,技术意识就是对以上多方面的敏感和理解。技术是人类最基本、最普及的活动,而美术活动是我们最早从事的技术操作活动之一,最初学习绘画,塑造形体就体现了技术的训练和技术意识的培养。美术课程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了最初的技术操作程序,拥有了最一般的技术发展意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技术意识不断增加,为他们将来的技术性工作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模式,同时,技术方法不断掌握,也有助于他们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的建立。
4.注重合作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解决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在做作业的时候,除了独立完成外,还可以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5.注重技能技法的德育渗透
美术课上,技能技法的学习是最基本的目的。这些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在技能技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活动的细节,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上手工课时,学生在使用工具材料时,应适时进行节俭教育,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习剪纸课上,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纸张,不要在课桌上乱刻乱画,碎纸屑不要随地乱扔。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些细节,并机智灵活处理好各种偶然事件,即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技法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学习态度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运用技能进行创作实践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和严谨、细致、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品质。
6.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
美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这样既可以愉悦师生的身心,更可以使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寓教于乐”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德育应该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孤立地、生硬地进行教育,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与影响。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阵地,兼顾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中,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宏建 袁宝林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建昌职业中专,辽宁 葫芦岛 125300)
有关美术教育的浅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