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考试真题

发布时间:2017-06-01 14:30

说考试是大学生的噩梦一点都不夸张,谁都希望逢考必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新闻专业的考试真题,供大家参考。

新闻史论

一,判断题(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每题1分,共15分)

1.宋代开始有了活字印刷邸报

2.元明清三代的邸报发抄形式分为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3.1919年,胡政之去法国采访巴黎和会,他是当时记者中唯一的中国记者。

4.中国第一座由政府创办的广播电台的创办地是上海。

5.首发新闻专论文章的宗教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6.章太炎是引发“苏报案”的主要人物之一。

7.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论战始于《民报》与《新民丛报》

8.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论述报刊历史的专著。

9.“竖三民”这三份报刊是由一人创办的。

10.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向导》

11.新闻事业有阶级性,所以新闻从业者采写的新闻就都有阶级性。

12.法国报团的出现仅次于美国,居于英国,德国之前。

13.新华日报创办时间为1938年1月11日。

14.自由主义理论起源于17世纪英国政治家约翰﹒密尔顿等人。

15.中共中央曾有专文提到过“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解释

每题5分共40分)

1.新闻信

2.互联网的界说及其特点

3.每日纪闻(Acta Diuma)

4.路透社的业务特色

5.“二级传播”理论

6.议题设置理论

7.舆论及其基本要素

8.时务文体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论新闻媒介规模经营的价值与作用

2.试介绍联盟解体后俄罗斯的媒体归属形式

3.简述“红中社”的工作性质及内容

四,论述题(15分)

试论大众媒介市场化的意义,作用,以及你对中国媒介市场化进程的评价。

五,附加题(参考)

“东方时空”于11月5日推出新栏目,“时空连线”,请谈谈你对此栏目在报道性质,受众定位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你的总体评价。

新闻史论试卷(B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最先开设了新闻专栏。

3.“浏阳二杰”指的是谭嗣同及严复。

4.坚持党性原则与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5.《泰晤士报》报名的寓意是:报纸应当是对于时代的记录。

6.发表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报纸副刊是《晨报副刊》

7.萨空了所著的《中国报学史》是论述报刊历史的专著。

8.《生活》周刊是邹韬奋创办的。

9.“三爱”是陈独秀曾用过的笔名。

10.《新青年》第一卷曾名《青年杂志》

11.文字的应用标志着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12.新闻信最初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私人信件。

13.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14.英人马利特不仅创办了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而且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报人。

15.二战后,日本的新闻改革是由美国来推行的。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先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再进行解析)

1.西方的传播学者将大众传播学作为一种行为科学来进行研究。

2.近代时期,外国宗教报刊和商业报刊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渠道。

3.1963年在英国掀起的地方报倒闭GC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新闻学》

2.宣传价值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要回答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2.试述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3.简论以商品原则指导媒介工作的利弊。

4.请介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改革与发展。

5.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有哪些特征。

6.为什么说偶像崇拜是大众文化最主要的一种现象。

五,论述题(任选3题,多做不加分)(每题15分,共45分)

1.网络的诞生,打破了原有传媒市场的平衡,但传统媒介的主流优势地位仍然存在,试论其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三联生活周刊》及《新周刊》,介绍并评析他们各自的特色。(若没看过这两份新闻类周刊,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周刊,但必须是新闻类的,同时在全国或者全省有一定的名气)

3.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方针,试论“开放”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意义与作用。

4.介绍奥克斯接管美国《纽约时报》后,是采用何种方式促使该报成为一份面向上层读者的严肃性报纸的。

新闻史论

一,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些成员与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有关?

A潘梓年

B 杨松

C 华岗

D 熊瑾玎

E 周恩来

2.瑞金时期,“红色中华社”的工作任务主要是

A 出版《红色中华》

B 出版《红星报》

C 编印《参考消息》

D 对外播放无线电新闻稿

E 出版《斗争》

3.黄远生从事过的新闻工作有

A 主编《少年中国》

B 担任《申报》驻京记者

C 主编《庸言》

D创办通讯机

E 任《亚细亚日报》主笔

4.谭嗣同的主要办报思想有

A 办报的目的是“开民智”

B 报刊是“民史” C 报刊应为“民口”

D 报刊要“通下情尤以通外请为急”

E 报刊以求“己新”

5.1947年,因报道“五·二O”事件而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的三家报纸是

A 《新华日报》

B 《文汇报》

C 《文萃》周刊

D 《新民报》

E 《联合日报晚刊》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先判断正误,再以一到两句话说明判断的根据(或举一例说明判断的理由)

1.由系统和环境获得的信息在任何特定的时刻不仅要取决于系统的特征,而且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特征。

2.在宣传中,首先要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传递,“事实”是其次的。

3.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

4.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重要支点之一。

5.新闻的来源是指新闻从哪里产生出来的。

6.是否坚持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强弱的尺度。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邸报

2.诚言事件

3葵丑报灾

4.《中国报学史》

5.时务体

四.

简答题

1,简介丘吉尔在当选议员前的新闻活动。

2,简介贝内特创办《先驱报》成功的原因。

3,简述于右任的办报经历。

4,简介成舍我的主要报刊活动

5.请从内容方面归纳说明,为什么《纽约时报》历经一个半世纪,仍能一直为西方最具权威的报纸。

五,论述

1,试论现代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新闻史论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邸报是中国古代(

)报纸的通称。

2.第一份在华出版的外文报纸是( )创刊于( )

3.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密切相关的外国传教士是()和()。

4.《万国公报》的报道内容,对当时中国影响最带的有两类,一是( ),一是( )。

5.政论报刊时代,强调“主持清议,开发民智”的报刊是由( )主编的()。

6.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玕在他的( )中曾较为系统的论述了设“新闻篇”的观点。

7.“竖三民”是指( )( )( )三份报纸。

8.1872年,( )在上海创办,创办人是英国人( )。

9.《立报》的创办人是( )。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近代报刊史,登载第一条新闻《月食》的中文报刊是( )

A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B 德国传教士创办

C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E《依泾杂说》

2,下列与《东西洋每月统记传》有关的是()。

A 创办人林乐知

B 创办人李提摩太

C 开设新闻专栏

D 宣传变法

E 创办于广州

3.下面与《昭文新报》相关的内容是()

A 创办于汉口

B 创办于上海

C 最初为五日刊

D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

E 创办人王韬

4,在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的报刊中,值得提到的有( )

A 《申报》

B 《循环日报》

C《时务报》

D 《新闻报》

E

《中国日报》

5,梁启超办过的报纸有( )

A 《新民丛报》

B 《晨钟报》

C 《新民报》

D 《昌言日报》

E 《中外纪闻》

6,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纽约的报纸中,支持林肯的报纸有()。

A 《纽约新闻报》 B《纽约周报》

C 《纽约时报》

D 《太阳报》

E 《纽约先驱报》

7,普利策曾经购买了下列报纸()。

A 《纽约世界报》 B 《圣路易斯电讯报》 C 《西方邮报》

D 《太阳报》

E 《纽约先驱报》

8,《国闻汇编》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

A 报道了“戊戌六君子”被杀事件

B 登载了光绪关于变法的全部上谕及维新派上奏的全部条件

C 翻译了《天演论》的部分译文。

D 翻译了《群学肄言》部分译文。

E 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小说,将西方小说文体第一次介绍过国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露布

2.葵丑报灾

3.《麦克卢尔杂志》

四,简答:每题10分,共60分

1,请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报业发展。

2,试述《纽约时报》奥克斯时期的新闻政策。

3,试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4,何谓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所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

5,舆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6,怎样理解“互动传播”,为什么说人类正在经历着互动传播时代?

五,论述

1,试论述《大公报》的新闻业务。

2,2003年以来,广电总局连续下发了若干文件,提出影视制作向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开放等问题。试论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进入媒介后,怎样才能保证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保证新闻媒介照常发挥政治的喉舌作用?

新闻专业考试真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