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概有关的论文
目前,高校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毛概》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要求。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毛概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与毛概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与毛概有关的论文篇一
《试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摘要】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并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始终,它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但对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来讲,对其有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
一、在贯穿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上,毛泽东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时候,曾经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矛盾,做了总体性的科学揭示,但却并没有在贯通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上,明确地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恩格斯和列宁在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曾分别指出,“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1],是“现代经济制度中的另一个更深刻的基本矛盾”[2]。但他们使用的这个“基本矛盾”概念,主要是为了揭示现代社会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根源,并没有赋予它以贯通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囿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他们却只能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致方向,做出一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预见,而并没有也不可能对推动这一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运动,作出系统和明确的科学分析。此后,经过相当长的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直到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伟大著作中,进一步地解决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概括为贯通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的矛盾”。可以说,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极其伟大的科学发现。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存需求与自然条件的矛盾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进而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到了封建社会,封建主在经济上是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然而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却不是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所共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产生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实现社会主义,就是为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人为障碍以及对生产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进入到社会主义,是否同样存在社会基本矛盾,1956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而由人民日报编辑部写成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明确提出,“任何一种生产关系以及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生产关系基本上不能再同它相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上层建筑基本上不能再同它相适应。在这样的时候,就必然要引起根本性质的变革。谁要抵抗这种变革,谁就会被历史所抛弃。这一规律,以不同的形态适用于一切社会”,当然“也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
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革命,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是对抗的、尖锐的,因此,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只能是社会革命。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相同”。就内在性质而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3],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也是相适应的。他据此得出结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关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再一次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科学地判断新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党中央十分清醒而准确的判断,是当前和今后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对变化着的中国基本国情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13页.
〔2〕《列宁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0版,第137页.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56-357页.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版,第771—772页
与毛概有关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