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8 17:5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建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刍议》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出发,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据此,文章进一步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以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 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情况看,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生活有满足感,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有较健全的意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1.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5.13%,而47.51%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80.38%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60.24%。”而另一项关于湖北某高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统计样本1300余人中“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2.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仅较高,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同时期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20.23%。进入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高达31.13%;1994年成都地区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34.4%。此外,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3.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也较复杂。宏观地讲,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事实上,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研究表明,“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69.4%,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14.5%,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12.1%。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症状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调查访谈可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1.神经症。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1)焦虑症。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具体来说,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无端担心考试失败,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不能自我调节。(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因过度忧愁和伤感引起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表现麻木或冷漠。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当个体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就对追求目标失去兴趣,而表现出冷漠、麻木状态。(3)强迫症。强迫症是青年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4)恐怖症。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难以理解。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症有以下几种表现: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等。(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性疾病,多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且矫治困难。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特征如下:(1)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容易产生偏执观念,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失败时常迁怒或归咎他人。(2)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常有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紧张,过分地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事事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处事拘谨,缺乏应变能力。(3)冲动型人格。冲动型人格的人表现为情绪不稳,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而且自己不能克制。

3.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重度心理疾病,它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主要有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以及反应性精神病。对于患有精神病的学生,要格外予以关照和治疗,以期控制病情的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外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内部因素。(1)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确定“自我同一性”,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情绪起伏大,容易诱发心理障碍。(2)个性的缺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性格过于内向的人、过于斤斤计较的人、孤僻封闭的人、自卑忧郁的人、急躁冲动的人、固执多疑的人、爱慕虚荣的人,以及娇生惯养而感情脆弱的人,都比个性开朗大度、乐观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3)心理素质的不完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也影响他们的健康。从现实看,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少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4)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富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起伏过大,左右不定,而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的闭锁,情绪激荡而缺乏冷静的思考,极易走向极端,使他们常常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而诱发各种心理障碍。(5)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大学阶段,人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性机能的发育产生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由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常被限制和压抑。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娱乐、社交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释放、升华或补偿。但若不能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处理好性压抑问题,它就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常常是潜藏在心灵深处,很难引起人们的觉察。性的生物性一旦冲破各种约束或压抑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和转移,就可能会做出越轨行为。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分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注意力分散,智力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影响学业和生活。

2.外部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期学习负担过重使大脑过度疲劳,大脑皮层活动机能减弱,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受到限制而影响学习效率。学习负担过重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贪多求全,自我期望过高,家长及外界压力过大等,均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2)恋爱失败。大学生恋爱失败会使当事人深深地受到自尊和情感的伤害。此时,有人可能会对生活、对人生感到绝望,也可能将自我与他人隔离开来,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伤害和自尊心的损毁。失恋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悲观、空虚、悔恨、厌世以及夜不安寝、食不甘味,还有的表现为颓废、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3)社会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空前繁荣、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社会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躁动起伏、动荡不安,诸如产业结构调整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培养费用分担、就业双向选择、就业难度加大,等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必然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加剧,诸如取义心理与取利心理的冲突、平均心理与先富心理的冲突、保守心理与竞争心理的冲突、为社会服务心理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心理冲突,等等。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带来心理适应不良的种种反应。(4)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作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加工厂”,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以及挫折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及障碍,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客观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产生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极其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程晓玲,鲁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王光炎,王佳,李继国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

3.段鑫星,付豪,宋冰等.2000~200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 陕西西安 71004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