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发展观心得3篇

发布时间:2016-12-01 23:48

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实质与内涵,开创新局面、拓展新视野。 下面是带来的读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一:

学院党支部前些天传达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通知,要根据指定读本学习,并且上交读书笔记。发了一本书,叫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后来又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电子版。到底针对哪本书来写读书笔记,着实令人头疼。

我上网查了一下,《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早在2006年6月就有了,后来第二版出版于2008年8月,编者在题目加上了“深入学习”字样,即前面提到的那本。至于支书给的电子版,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最新作品,出版于2008年10月,在人民网有全文登载。再加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通知[1],应该是学习后者无疑了。写读书笔记,如果连书都搞错,那就白写了。

各大网站对《学习读本》的内容简介[2]里都写着这样一句:“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我认为这再次体现出本书的权威性,因为在同类书籍中,没有第二本书敢用这种描述。虽然本书只有80页(《深入学习》有190页),却句句精炼,是目前最重要的学习资料。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3篇

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口号,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回顾历史,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后,十七大又“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体现了胡总书记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毛、邓、江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并排,进入一步奠定他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位置。

我粗略读了一遍《学习读本》,里面花了大量篇幅在解释一个隐晦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从表面上看,是提出一种新思想来指导我们做各种事。但是往深处挖掘,就会发现它其实在暗指中国以前的发展都是“不科学”的。

是这样的,正是因为以前发展不科学,才要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发展。

当今世界,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朝鲜和古巴。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穷;它们也有不同点:一个是父子继承统治,一个是兄弟继承统治。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我国痛斥苏修,试图延续正统。然而经过第一次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再理会是否正统。第二次解放思想过后,我党与时俱进的吸纳了私人企业家,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化成“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前两次思想解放抛弃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教条,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换来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但这个发展过程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环保,忽视弱势群体,忽视社会文化建设,所以是不科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次解放思想,也就是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弄清楚这些前因后果,才能更好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回顾党的三次思想解放,每一次都是对之前理论的批判修正。如果用理论术语来说,就成了“是XX的继承和发展”。这样的事,还会继续下去。因此,我们现在既要争取全面领会现有理论,也要随时等待新通知、新精神、新指示的到来。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二:

为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通过初步学习感到,《读本》在以下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近参加了社区党委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战斗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退休党员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了那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但是为党工作的岗位无处不在,我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是一名中共党员,因此,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我要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余热,为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先,按照社区党委的要求和安排,学习好有关文件和材料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能力。克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方式,进而在社区发挥符合时代要求的应有作用。这次学习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了实践性。作为党员就要在学习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配合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做一些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我们学习时应把这四句话作为切入点,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始终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原有的不平衡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要克服这些矛盾,必须在发展中去解决,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不平衡、新矛盾,也会在社区内从多个侧面,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推动各项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在思想上跟上形式发展的要求,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把社区建设成为新型和谐社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这一理论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涉及有关发展的各方面,第一次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胡锦涛同志做了完整阐释。他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这三个概念与“以人为本”相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全部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读本》把科学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对应性阐述,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带有浓厚的哲学意蕴的重大命题。这说明: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必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了规范性解释。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实施“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三大基本要求,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了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发展的理论。

全面论述了我们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对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开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展示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时期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实践将证明:只要我们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三:

3月28日,在校党委的组织号召之下,人文学院全体党员在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本次学习对身为大四毕业生的我们来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论在今后的工作还是学习中,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下面我将自己读书笔记和的感想向组织以详细的汇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胡锦涛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党的基本路线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发展是为了人民,有人民参与,于人民共享,如果不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药全面协调地发展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协调发展包括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各文化之间的协调等,这些都依赖于四项基本原则的保证。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三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俩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水平,二是社会内部的团结合作。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团结社会内部方面优于发达国家,使我们更可能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从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个要求具体落实到我们大学生身上,首先就是要我们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目前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如有的大学生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官者的政事,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等。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老师同学们的帮助转变自己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辨证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在充分发展个人的同时更要对国家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由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还普遍存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不高的现象。大学生不能全面的认识、发展自己,不能主动的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人文素养偏低,所以即使其他学科学得再好,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由此可知,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我,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完善知识结构上,还要求我们要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考,试大网站收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