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情志养生

发布时间:2016-12-07 12:51

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心烦易暴怒,那冬季如何心理调适呢?冬季如何情志养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冬季情志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情志养生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中医学强调“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人们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国内外有关学者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安静时,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波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社会实践证实,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而发病。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荡,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神藏于内”,还要调摄不良情绪,有所节制。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观、愤怒、兴高采烈等强烈的情绪刺激。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精神中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冬季精神调养除要做到“神藏”外,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同样,在冬天不要因枯木衰草、万物凋零而导致抑郁不欢、情绪低落,而仍要愉快、乐观、豁达。

情志,概括来讲,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防治存在密切关系,并将五脏与情志进行配属。临床观察发现,情志调节能力差的人易患高血压、胃溃疡、心脑血管等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冬季情志养生。

冬季万物肃杀,天寒地坼,许多动物在此时进入休眠期。同样的,人在冬季也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宜收、宜藏,如《黄帝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中医讲究形神一体观,也就是说,如果冬季时情志没有顺应自然之气,容易损伤肾气。故冬天的情志调理亦应从肾着手。冬三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所谓“猫冬”,人的情绪也比较发生变化,朋友们平时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不轻易生气、发怒,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可适当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孤独寂寞,徒增烦恼。

冬季养生方法

(一)情志调摄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此外,就是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这种症状主要是寒冷的气候所致。担一味保暖不能达到预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易怒、抑郁等状恋。

(二)药物养生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1.进补应辨证而为

冬季,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2.进补需分男女老少

人的一生需经历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

3.冬季进补莫过激

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冬季情志养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