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

发布时间:2017-04-06 21:32

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欢迎阅读!!!!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篇一

何谓君子?有人说,气质高雅的就是君子。这没错。但是,风度翩翩就一定是君子?仪态端庄就一定是君子?甚至,故作矜持也能算作君子咯?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女孩很生气。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篇二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不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个学生,司马牛

司马牛: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孔子: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司马牛: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呀,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地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智者不惑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勇者不惧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于丹心语: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更多地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人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能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是一种有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即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篇三

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离的,而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

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让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我们不会感到杜甫是在说大话,而是会被那博大的胸襟和炽烈的感情所震撼!

再比如范仲淹,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这样博大的胸怀,这样高远的志向,不难看到孔子和《论语》的影响。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一种疑问:儒家讲“天下己任”是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吗?

其实孔夫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这样一种笃定、实用而温暖的人际理论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的。他让你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但孔子认为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能不走正路,一心想走捷径,一心想贪小便宜。孔夫子认为,走正路还是走捷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那么,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一个人他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我怎么样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每天算计着自家的衣食居住,这就是孔夫子说的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就拘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为了维护和扩大这一点点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君子从来是尊重道德法制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当这点限制成为彼此尊重、社会默契的时候,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面潜藏着危机,肯定迟早要吃大亏。还是拿走路来说,一看红灯、绿灯中间闪着黄灯,赶紧跑过去吧,觉得这个事情沾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君子?我想不妨从倡导“恒心”开始。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多元选择,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这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为什么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一一破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的“恒心”不够。

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即使没有达到“无恒产而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起码离君子已经不是很远了。

这是君子的第二个标准。

君子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肯定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今天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声音和谐地融入到大的集体的声音中。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作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