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听众心理特点的技巧

发布时间:2017-05-20 11:50

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怎么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掌握听众心理特点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掌握听众心理特点的技巧

掌握听众心理特点的技巧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演讲者行为与听众感知之间的关系

演讲者的手在发抖,你感觉到了。演讲者走入投影仪明亮的照射光线区域并瞟了一眼,你不自觉地全身回缩了一下。英国实验中的夫妇看见对方受到电击时,他们的镜像神经元使其产生了先前自己受到电击时一样的反应。《新星》节目中罗伯特.克鲁维斯手忙脚乱、紧张兮兮地拿着堆起的沉重箱子,而街上的陌生人也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紧张兮兮。鲍勃.多尔说出了充满情感的语言,选民却无动于衷。格雷.戴维斯在阿诺德.施瓦辛格面前黯然失色,所以他失去了州长的位置。

所有这些例子都代表了产生消极感知的消极行为。现在让我们转换镜头:如果行为是积极的,它就会产生正面感知。

让我们回到2004年7月27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当时还默默无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42岁州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政策演讲,结尾时他说道:

美国,今晚,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活力,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紧迫感,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激情,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希望,如果我们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坚信,整个美国,从佛罗里达到俄勒冈,从华盛顿到缅因,人们都将在十一月站起来,约翰.克里(JohnKerry)将宣誓成为总统,约翰.爱德华兹(JohnEdwards)将宣誓成为副总统。这个国家将重申她的承诺,在经历了政治的黑暗长夜之后,光明而崭新的一天将要来临。

奥巴马的语言充分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而他的声音和形象也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

这套表达体系将运载物成功送上轨道,在座无虚席的波士顿舰队中心体育馆(FleetCenter)里,大会代表们一致起身向奥巴马报以热烈的欢呼。此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内,媒体上到处都充满了对这位充满魅力的年轻政治家热情的赞美之辞,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名政治明星。三个月后,他成为了一名第一任期的美国参议员。他的投票支持率达到了70%,是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席位角逐有史以来最高的。四年之后,他的势头不减,四个月后,巴拉克.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民主党第44届总统候选人——这一切仅仅源于一场时长16分25秒的演讲。

演讲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敌对关系

合作的状态才能让双方获得令人满意的经验。听众知道你所做的并非易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像你一样曾经面对听众。他们希望你能成功。他们希望听到你的信息,理解你说的话。他们希望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觉良好。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理解你告诉他们的东西,并从中获益。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不会来听你演讲了。当你能接受并消化这一点时,你就在克服演讲的恐惧心理这条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拓展:欲想征服听众,必先了解听众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见,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听众对演讲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对同一演讲者的同一内容,听众由于受自身态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态度。

2,听众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每个听众听演讲的心理需要都与切身利益相关。有希望长知识的,有希望开眼界的,有希望解决实际总是的等。

3,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即是说听众心理既有个个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

4,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和选择性。

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

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方法:1,通过你的听众所在单位的领导;2,通过某一地区、时期的社会舆论;3,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或与听众个别交谈;4,通过演讲过程中的提问、插话等。

从参加演讲会的目的来看,听众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不得不来。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种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演讲过程中心不在焉,态度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演讲技巧。

(2)求知而来。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问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到演讲交流过程中来。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苛刻的要求。

(4)娱乐而来。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热心的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还有一些听众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优秀的听众。

(5)捧场而来。在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亲属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6)慕名而来。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因此,当着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演讲水平的高低。同时,潜在的崇拜,往往使名人们的演讲在听众中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掌握听众心理特点的技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