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光对摄影的重要
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摄影中光的重要性,供大家参阅
谈光线对摄影的重要性
摄影师的“上帝”应该是光,因为没有光,也就不会有摄影艺术,没有光,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设备和构想,也是看不到结果的。我们的想象力犹如鸟儿的翅膀,而光就是托起翅膀的风。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说:“光给了我创意的形状和脚本,也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原因。”摄影缘起于光,光和影的平衡与互动构成了摄影的基本面。作为一个摄影师,前期拍摄就是捕捉光,而后期处理则是调整光在照片上的强度和分布。
摄影(photography)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光(photo)和写(graph)。在一张照片中,光和影、反射、光斑、光晕甚至光源本身都可以作为摄影的主题,光的强度,光源的大小、形状、温度和光线方向、质量、色调,都能够影响照片的表现。任何光的参数变化或是环境的影响,都会使作品传达的内容发生变化。在一张照片中,亮度不仅仅是光在现实中存在的本身,更是摄影师驾驭题材的方向盘。亮度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在黑白摄影中,作为画面上惟一的造型工具,控制了亮度就控制了光,这个魔法是不是听起来很伟大?
人类是一种光敏动物,这不是说人类会像胶片一样产生化学变化,而是人在对亮度的判断上非常主观。亮度在摄影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明暗问题,每种亮度都会赋予画面一种特定的情感色彩。在上图片中,亮度会对人们的情感判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前期拍摄中,光来自于如太阳、月亮、星星等的自然光源以及人造光源,对于亮度的控制主要靠曝光控制和光源布局完成,相机仅仅记录而无法制造不存在的光源。而在后期制作中,通过亮度控制可以改变光源属性,甚至是制造不存在的光源。当然,制造光源需要对光有充分的理解,这就是后期的力量。
摄影继承了西方绘画历史的厚重资源,古典造型艺术的精确透视和光影关系得以在摄影中发扬光大,并获得了科学的证实。因此,西方摄影历史站在绘画的强大基础上,只需关注技术就可以顺利发展了。只要不明显违反传统的审美法则,一个摄影师很容易就能获得审美上的认可。在摄影画面元素的处理方面,可以说技术的束缚要远比审美的束缚严重得多。
为了理解光线对摄影造型的重要性,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绘画是怎样利用光线来营造真实感的。早期的绘画大师们谙熟光源的制造和控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达·芬奇、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和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等人是少数掌握这种创造光源和阴影能力的人,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光源的合理性是深入观察真实光线传播效果的结果。
而现代绘画大师们,特别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达利(Salvador Dali)等超现实的画家,则利用光线的真实和意象的荒诞来营造一种超现实的存在感,人们相信这种光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怀疑在这种光线下物体形态的合理性,由此造成的现实背离令人着魔。
在摄影中,前期拍摄的曝光控制不在本书的内容范畴之内,在此就不再表述。在后期处理中,照片上的任何亮度分布都将是有意识进行控制的结果。与前期拍摄过程相比,后期的可控性大大增加了,图像处理软件为照片的亮度控制提供了最基本且最丰富的功能。
相机的前期曝光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相机的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来完成的,在人工光线环境下,闪光灯灯光的亮度控制也很重要。因为多种原因,拍摄完成的照片并不等于本书意义上的作品,与后期处理相比,前期拍摄照片更像是在获得素材。在LR和PS中,有强大而丰富的功能专注于亮度控制。若是你没有玩过胶片,没有关系,不懂曝光原理、不知道怎样计算EV,这个也并不是什么问题。创意摄影最关心的不是曝光数据本身,而是曝光的心理需要,没有理由的曝光仅仅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罢了,曝光是有灵魂的。
光在摄影中的重要性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光线从照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主要三种,即顺光、侧光和逆光。顺光是从照相机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由于光线是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体受光面积大,阴影也比较少,拍摄时测光和曝光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一般也不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但因为在顺光的条件下,被摄体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阴影不易显现,因而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对主体的描写也趋于平淡;侧光是指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体表面的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对于表面被摄体的纹理,质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光线。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体 的轮廓线,又能体现立体感,是摄影用光时较为常用的光线。逆光是指太阳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比较困难一些。逆光能给被摄体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处理适当,能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在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往往会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日间同步均可。
我们知道,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一般来说被摄体的侧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线认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约相当于上午十点和下午二点左右的时间段。因为同样是侧光,高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短,低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长。同样状况的光线一天只有一次,对光的角度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摄影师必须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
另外,光线如果从光质上来区分,还有软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称为“硬光”,一般是指没有云彩或其它物体遮挡的太阳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灯、闪光灯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摄体,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但是对于有些被摄体,如花瓣和人的肌肤等,当明暗反差过大时,反而会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而直接照射的闪光灯往往会在被摄体背后留下一个夸张的黑影,使画面显得过于生硬,缺乏美感,值得注意。散射光是一种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的柔和的光线,也称“软光”,如阴天或被云彩遮挡太阳时的光线便属于散射光线。使用人造光时通过柔光纸透射或是反光板来反射的光线也属于散射光线。因为光线不是直射而是从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摄体的原因,所以阴影很淡,反差较小,影调相对比较柔和。在云彩过厚的阴天,因为光线过渡扩散的缘故,色调和阴影都将显得没有变化,画面效果将显得平淡。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挡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阴天,一般被公认是最佳的“拍照天”。
说到摄影用光,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光和色温的关系。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是光源颜色的一种度量,用约对温标K(开尔文)来表示,通俗来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不同光源的色温值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的太阳光色温较低,在2000-3000K左右,早晨或下午的阳光在4000-5000K左右,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在5500K左右。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为5500K,碘钨灯,摄影钨丝灯一般在3200K左右。在彩色摄影中,彩色胶片有日光型和灯光型两大类。日光型彩色胶片的标定平衡色温为5500K,灯光型彩色胶片的标定平衡色温为3200K。也就是说,日光型彩色胶片必须在色温5500K的光源下使用,才能得到标准的色彩还原,而灯光型彩色胶片则适合于3200K色温的光源下使用。如果用日光型的胶片在色温3200K左右的光源下拍摄,照片就会偏橙红色,如早晚太阳光色温低,用日光型胶片拍摄日出日落时照片往往会偏橙红色的暖色调,其道理也在于此。有一种方法就是,如果用日光型胶片在色温3200K的光源下拍摄时,也可以在镜头前加蓝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升高色温,以求得色彩的正常还原。同样,灯光型彩色胶片也可以通过用琥珀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降低色温后,便能在5500K的光源下使用。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来说,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光源的色温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照片的色彩和色调,更充分地体现创作的主题和画面的气氛。
论光对摄影的重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