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政治文体,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载体,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以扩大开放求突破,在困难和挑战较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0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6%、13%、20.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事项得到解决,在加快改革发展过程中群众得到实惠。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突破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际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启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全面深化对外合作,与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结为友好城市,与立陶宛共和国交通部签订共建海陆链网合作协议,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确立友好合作关系,中韩陆海联运列入全国试点。“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落户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连云港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
重大建设加快推进。港口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连云港区3个通用泊位完工,徐圩港区4个泊位全面建成,赣榆港区一期液体化工泊位、燕尾港区2个5万吨级泊位投入试运营,新增吞吐能力1600万吨。新国际客运站投入使用。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旗台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建成,北疏港高速公路隧道贯通。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批复。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500千伏南翼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地务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内联到位资金948.7亿元,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7%,增幅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80.2亿美元,增长20.8%,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对俄罗斯、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增长26.8%和67.3%。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1个。全市开发园区完成业务总收入5900亿元,增长14%。获批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准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展口岸查验“三互”、“三个一”改革。全面启动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及苏北五市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徐圩港区实现口岸临时开放。
二、坚持扩量提质并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冶金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宏创药业、亚邦产业园等12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珠江钢管、虹港石化、益海特种油等108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5家,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5家。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17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05亿元,工业设备投入增速全省第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
重点服务业快速发展。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5亿元。物流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新增各类融资38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62亿元,太平洋石英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7家,10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花果山获批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荣膺“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设施农业11.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32.7万亩。新批省级农业园区、出口示范区各2家,出口示范基地总数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新建放心农资直营店110家。全面完成粮食危仓老库改造任务。高标准农田比重苏北第一,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市科创城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院能动中心开始气化炉试验。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在全国新批的5个创新药中恒瑞、豪森各获1个,豪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创成国家级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20名。
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顺利完成赣榆、海州区划调整,行政区划与功能组团关系逐步理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9%。
主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得到加强,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建成营业。交通路网得到优化,海滨大道、环云台山大道基本贯通,打通科苑路、运河路等5条“断头路”,完成人民路、大港路等14条主次干道改造。市区新辟公交线路7条,优化调整12条。完成旧城改造55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6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三县县城承载能力加快提升,东海滨河新区功能快速完善,灌云东城区配套建设加快,灌南硕项湖片区初具功能。全市镇村规划实现全覆盖,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示范镇村建设投资达34亿元,温泉镇、桃林镇创成国家级宜居小镇。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及镇村垃圾转运等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建成农村公路600公里、桥梁88座。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省定PM2.5削减任务。强力推进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34家、责令整治187家。整治燃煤小锅炉103台,淘汰老旧机动车1.1万辆。秸秆综禁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秦山岛一期工程完工,港口航道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市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成投用。绿化造林28.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8.6%。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东海、赣榆建成省级生态县区。
四、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一直是政府牵挂的大事。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投入资金20亿元,开挖蔷薇湖,新辟沭新渠,引得活水来,城区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百万居民喝上了更加干净的水;在农村偏僻地区实施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建管网,净水源,去年又有43万农民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投入2.1亿元,整治市区14个低洼易涝片区、1167条120公里背街小巷,去年雨季没有再发生大面积积水,30万群众直接受益。改造老旧小区60个。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完成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5300户居民喜迁新居。初步完成18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富民工程加快实施。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9.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零就业、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强化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全市新设立企业数、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8.6%和128.2%。深入开展石梁河库区等片区集中扶贫开发,100个村、12万人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6%,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合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和70%。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调”和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三连调”,新增失地农民全部进保。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5738套,首个公租房小区竣工。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9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自然增长机制,近7万名残疾人得到相应保障。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改造中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师专二附小新校区、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教育现代化建设苏北领先,东海、灌云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代表江苏省参赛的新海实验中学荣获“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县级公立医院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免费婚检率达8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连云港之夏、第八届中国曲艺节等系列活动,20件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表彰,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26万场次,我市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市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我市运动员在青奥会、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村、居两委完成换届选举,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43个。建成“政社互动”试点社区40个,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强平安港城建设,刑事发案总量同比下降4.1%、破案总量同比上升3.7%。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信访百案化解,持续开展消防、道路交通、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查办了一批重大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案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91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赣榆区法院姜霜菊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区5个,灌云县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夫妇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地方志、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慈善、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级审批项目由545项减至97项,基本建设审批项目用时由500天减至100天以内,审批事项集中率由57%提高到100%。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制度,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加大,东海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方式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镇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展开,在全省率先建成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认真抓好整改,注重建章立制,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通过省考核。受理软环境和行政效能投诉900件、办结率达96.9%,12345服务平台受理案件31万件、处置率达98.7%。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320件。政务微博微信“连云港发布”上线运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完成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清理,公车购置量下降72%。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负重前行、砥砺奋进,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港城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连云港发展的老干部、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友人,表示诚挚谢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偏高,重大项目招引不够理想;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民生领域欠账依然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中梗阻”现象在一些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软环境建设需要常抓不懈;社会公共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自身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我们将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港城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委工作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依法治市,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推动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12.5亿美元,港口吞吐量增长10%,集装箱运量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省控线,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全力增创开发开放新优势
抓住用好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出击、务实作为,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足向西开放文章,不断提升海陆双向开放层次。
加快组合大港建设。开工建设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徐圩防波堤东堤、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灌河5万吨级泊位。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连盐铁路徐圩、赣榆港区支线建设,建成北疏港高速公路,打通徐圩港区对外连接公路。科学规划内河码头布局,推进灌河航道整治工程,构建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实现与京杭运河三级航道贯通。全面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推进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集装箱码头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三互”、“三个一”改革和口岸信息化建设,突出大陆桥运输优势和桥头堡功能,开行连新亚、连新欧班列,充分发挥港口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核心资源配置作用。
构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化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战略合作,开工建设中哈物流基地二期工程。拓展与立陶宛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等国家合作,促成上合组织国家在连设立办事机构。推进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连云港国际农业示范区和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建设。建立与欧亚资源集团、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跨国企业战略合作,共建国际矿产交易中心。打造连博会、国际港航论坛等展会品牌。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区建设,实施多式联运中心、大宗资源采购中心等项目,促进港口共用、园区共建、政策共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204国道绕城段全面开工建设,310国道市区段基本建成,徐新公路全线贯通,海滨大道全面建成通车。加快电网和特高压工程建设,开工500千伏南翼输变电、田湾核电站二期送出工程,建成11个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争取田湾核电三期工程通过核准。加快新机场前期工作。推进连盐、连淮扬镇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青连铁路,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尽早开工建设,全力推动连云港迈入高铁时代。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加快特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各类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达60%和80%以上。推进宋跳工业园、新海新区、大浦工业园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板桥工业园融入徐圩新区。突出重点区域,围绕重点产业,紧盯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按照“谁招商、谁受益”原则,推动招引项目跨区域集聚。优化园区服务,建立健全帮办、代办制度,实现园内事园内办结。整合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区申报实现突破。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区域性进口消费品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实施跨国经营企业培育计划,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
二、突出产业强市战略导向,加快结构优化调整
强化创新引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做强支柱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速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实施工业突破行动,着力抓好20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100个新增长点项目达产达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270亿元、增长22%,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大力发展基础性、基地型临港产业,5000万吨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获得核准,盛虹石化项目获批,加快实施斯尔邦石化、天元锰业新材料等项目,石化、冶金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100亿元、900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产值达到1500亿元。实施日出东方太阳能等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规模以上技改投资750亿元。
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优化物流园区规划,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培育发展新型物流企业。不断壮大金融产业,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争取组建江苏沿海开发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增各类融资400亿元以上。重视会展经济发展,提升商务会展专业化水平。推进白虎山批发市场改造,加快万达广场等重大商贸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商业服务水平。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整合核心旅游资源,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创成花果山国家5A级景区。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12%。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海洋强市建设,壮大蓝色经济,着力突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海洋生物、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产业,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做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西游记文化、淮盐文化、水晶文化等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外包等产业。做强建筑产业,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档升级、创建品牌,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申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新增专利授权3000件,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1.85%。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基地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0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推进质量强市,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加强人才培育和招引,创造条件吸引行业领军人物、拔尖人才落户港城,引进高层次人才1100名以上。
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健全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难题集中会办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组建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成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设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工业过桥资金、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推广“苏科贷”等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努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强各类商会和中介组织建设,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信息咨询服务、行业协同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三、突出组团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把握好城市建设重点和节奏,加快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按照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发展定位,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的要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期评估。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和地块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优化东部城区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连云区和连云新城建设,重点完善商务办公、港航物流、旅游休闲功能,打造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海州城区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时序进度,重点实施成片旧城改造、重点街区打造,着力提升主城区形象内涵。赣榆城区加快融入主城区,逐步实现功能互补、设施对接、一体发展。
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优化城市路网,建成环云台山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打通人民东路、建设西路等9条“断头路”,推进秦东门大街、镇海路等66条破损道路整修,启动东盐河慢行系统建设,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10条,更新公交车100辆,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到23%。完善基础设施,新增市政管网60公里,改造老旧管网50公里。刘湾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主体完工。实施市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病险塘坝整治工程。提升公共配套,推进科技创业城、新世界文化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海新区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旧城改造550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600条、60公里,基本完成低洼易涝片区改造,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建设,全面改善交通拥堵、抛撒滴漏、占道经营等状况。提高道路、广场、绿地管养水平。绘制全覆盖的地下管网分布图,推行建筑工地、地面广场等实时监控管理新模式。完善物业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改造老旧和无物管小区70个,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7%。推进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快速反应和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
四、突出改革创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实践,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项改革尽快落地见效。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网上运行机制,推进审批项目、服务事项和中介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公车改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供水、供热运营机制,探索组建政府主导的公用事业专业化公司。推进扩权强镇,抓好中心镇改革试点,激活县区和重点区域发展潜能。
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推进“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和功能性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半年完成港口集团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组建工业投资集团,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组建市属金融控股公司,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启动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创新社区减负增效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健全农村产权权益实现机制,基本完成耕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开展农民住房确权登记试点,建立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综合平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土地、滩涂流转制度,新增土地流转20万亩。推进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五、突出城乡统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打好全面小康建设攻坚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粮食生产,重点打造80个万亩示范区,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50%。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200家,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家。基本建成高公岛国家一级渔港。实施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重点建设东海、云台等5个示范片区,食品工业、农业装备制造等6个基地,实现农产品出口4.8亿美元。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粮食烘干试点。全面推广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生产模式,完善市级农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发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三年目标任务。完成农村改厕3万座。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区域供水覆盖率提高到85%。建成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公路桥梁30座。实施“水美乡村”工程,疏浚县乡河道1061公里,整治村庄河塘1067个。发展放心农资直营店80家、放心粮油店100家。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大力开展扶贫攻坚。突出石梁河库区和新沂河两岸两大重点片区开发,实现14万低收入人口、89个经济薄弱村脱贫。加大贫困地区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等基础工程。完成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260户渔民上岸安居。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镇村经济。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加强村级减负增效治理,严控薄弱村新增债务。公开公正进行低收入农户认定工作。发挥中小企业园和扶贫产业园载体作用,健全薄弱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保障机制,确保全面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
六、突出生态建设,保护好连云港的自然之美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生活,关乎城市未来。必须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让港城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坚决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城区和园区集中供热,加快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5个,力争节约15万吨标煤。完成32个工业和50个农业减排项目,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加强园区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园区敏感目标搬迁,确保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加大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启动德邦化工、连云港碱厂搬迁工作。建立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制度,坚决关停并转高耗能、重污染企业。
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控制,抓好港口散货堆场覆盖,严格建设施工、道路运输扬尘管控,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75%以上。基本完成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淘汰任务。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企业实施提标改造。重抓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巩固常态化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有效防范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力争空气优良天数达255天以上。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完成蔷薇湖备用水源建设,全面建成饮用水输水工程,确保沭新渠稳定供水。加强饮用水源沿线污染源整治,加快提升沿线区域污水处理能力,确保东海—海州尾水通道工程投入使用。开展排淡河、玉带河、西盐河等城市河道整治,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近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稳步提升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力争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东海县、赣榆区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区标准,其他县区达到省级生态县区标准。坚决遏制私挖乱采行为,抓好废弃塘口整治复绿。新增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1%。严格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制度,全面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加强生态湿地保护,实施水土保持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整治修复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
七、突出惠民利民,致力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办好百件惠民实事,以更大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制定出台鼓励创业政策,完善扶持创业服务体系,新增私营企业9500户、个体工商户2万户。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大学生创业1000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2000个,援助困难人员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70%以上,新农合稳定在75%以上。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68%以上。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930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790套,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1个,全面完成农村养老机构提档升级任务,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增至31张。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建立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落实低保标准、优抚增长机制,实现市县乡三级慈善组织网络全覆盖。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省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创建省优质幼儿园16所,改造中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省定标准比例50%。支持连云港师专申建海州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恢复淮海大学。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全媒体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启用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城。市档案馆新馆主体完工,市民政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开展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基层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力争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00平方米。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人均体育设施达2平方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深化平安连云港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和谐稳定示范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年活动,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火灾隐患整改、建筑施工监管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校车安全管理。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行“阳光信访”,推动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妥善解决征地拆迁、房地产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全面完成“六五”普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覆盖率达30%。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加强互联社区建设。整合应急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应急能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以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推进军地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法定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执法管理,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依法办事、程序正当。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的各项规定,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软环境建设,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连云港发布”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推进政府职能向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转变,更好地服务民生、推动发展。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公共工程建设等监管,强化政府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财务预算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超预算现象。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连云港发展的历史机遇弥足珍贵,需要我们顺时而谋、乘势而上;肩负的使命艰巨光荣,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勇于担当;500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催人奋进,需要我们不负重托、奋发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港城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
连云港政府工作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