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习题
1.按体积计算 ,在空气的组成中,体积含量为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3.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都有二氧化锰,它们充当的角色分别是( )
A.都是催化剂 B.前者是催化剂 ,后者是反应物
C.都是生成物 .D.前者是生成 物,后者是催化剂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茅台酒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红牛饮料
5.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 .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6.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是( )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7.某容器中有M、N、X三种 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M+X=G+Q, G+Q=N+X,其中可能属于该反应催化剂的物质是( )
A.X B.M C.N D.Q
8.下列关 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性质活泼,能燃烧 D.氧气的密度略大于 空气
9.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 丝 D.木炭
猜你感兴趣的:
1.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3.2016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4.初三化学第2章知识点
5.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