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搞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从困境中走出的故事。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二自然段主要讲探险队员在南极遇到了困难,也就是事情的起因。三到六自然段交代了用冰取火的过程,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七自然段结束在探险队员欢快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主要以自学为主,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要学会复述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词,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通过指导,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四、学前准备
教具: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学具:教科书、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火”,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是呀,同学们,火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边说边展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课件展示)通过预习,你们已经对南极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南极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南极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3、在南极这样烈风、酷寒、暴雪的环境里,人们更需要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南极的与火有关的文章:“用冰取火”。板书:“用冰取”,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齐读课题。学生谈对课题的质疑,用冰可以取火吗?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方法?怎么取得?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小声读课文,要求:(1)注意你的读书姿势;(2)把你掌握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3)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会字的读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内容。
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开火车读(出示课件)
摄氏度 徘徊 几乎 赐给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绝望 恢复 驱散 跳跃 一缕 焦点 茫然 干燥蓬松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评,互评。
4、谁来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并互相解疑。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积极动脑,各抒己见,总结出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体会火的重要性。
2、请同学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一起读,在读中体会火的重要性。
3、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柔和的太阳,为什么现在却说是惨白无力的太阳呢?这个队员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从中你都看出了什么?
(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思索”的含义及内容,通过理解惨白无力的太阳,体会队员此时的心情。)
4、他们真会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
学生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展开激烈的讨论,小组内讨论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理解用冰取火的过程。产生质疑:“半球形的冰透镜”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用冰取火的过程。
5、师总结: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半球形的“冰透镜”,以及阳光通过冰透镜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6、自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说说读的时候你注意了什么?学生踊跃举手谈自己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体会“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时间长吗?在这时队员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这样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和他们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品质。
7、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凭着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终于成功了!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团红红的火——”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进一步体会火的作用之大。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探险队员的心情,知道火的重要性。
8、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科学道理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
(四)作业设计
必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所学生字。
选做题:思考课后第一第二题。
实践创新作业: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火。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反思
当一堂课结束后,依然有许多的孩子围着你,和你交流课堂上的内容的时候,这对于教育来说,我认为是最好的兆头。
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我请孩子勾画出制作“冰透镜”过程中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并请孩子汇报制作过程,汇报完了以后,有许多的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指名一生说,他告诉我“冰透镜”的实验与他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用放大镜聚光着火的道理一样,此时马上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在家里也作过这样的实验,当时是夏天,太阳比较大,但是我还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那么寒冷,几乎感觉不到太阳光,他们要多久才能点燃火呀?”此问题一提出,我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一分钟,两分钟……”“省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能替换成其他词语吗?试着读一读,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聚集太阳点火等待的时间特别的漫长,体会其艰辛和毅力。
当我在结束《用冰取火》时,许多孩子走到讲台前围着我,黎嘉昊说:“老师,我觉得这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很了不起,他在想的问题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看嘛,他是‘久久地思索’,而且我还知道所有的探险队员都很有耐心。”我追问,从那里知道的,他接着说:“他们在等的时候已经等了很长的时间,可是,火绒不是一下子就点燃的,是‘过了一会’,因为,你南极的阳光本来很柔和,惨白无力,它的热量很少,所以要等很久。”
吴亦杨告诉我:“老师,我还知道了南极的温度有的时候不止是零下20摄氏度,有的时候可能达到零下30-40摄氏度,到那里的人们就是穿了厚厚的羽绒服,他们还是会冷得打哆嗦。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火。”
唐文焯同学更有意思,他说:“老师,我知道了课文中的年轻探险员和我们学习过的《山沟里的孩子》一样,找到了一把智慧的钥匙,挽救了在寒冷中的探险队员们的生命。”我当即表扬他,真会联系课文学习。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一课画杨桃
2.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花儿也会放风筝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画杨桃课文
4.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5.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用冰取火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