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09:16

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效应及依据课堂上师生双方心理互动规律精心组织教与学的交往并实施有效的调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分析论文篇一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调控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既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心理分析应该囊括:教学目的及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及自觉性及其全过程的展现。教师想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那么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分析;心理策略;调控

1. 引言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半是教,一半是学。我国第一部教育专着《学记》中提及的“教学半”指出: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双方结合,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整体,它是由教师及其教授行为、学生及其学习行为、教学内容及媒体、教学组织及环境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在其运作过程中,每个要素都在发挥各自的作用。其中尤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最活跃的要素。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18世纪末,德国的赫尔巴特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课堂教学。他明确指出: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去制定教学的过程。近年来,美国的布誉纳提出了认知发现理论,主张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主来组织课堂教学。他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使之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其次教师要按照知识结构把多种学科知识组织起来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改变对学生讲述课堂内容的顺序;最后师生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反馈来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理论兼顾教与学两方面作用并突出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能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此外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及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而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效应及依据课堂上师生双方心理互动规律精心组织教与学的交往并实施有效的调控,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2.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的内容

2.1 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

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开展。所以,目的和任务必须考虑周到。通常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及思想品德教育这几方面。在确定教学目的任务中,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应考虑在内。

2.2 课堂教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和枢纽,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一般包括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和产生的技能的形成。对教材的感知及了解是基本前提,其中涉及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感知的规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板书的准确性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还包括如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比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测评、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想象能力等。对知识的掌握及巩固程度是为知识的运用提供理论层面的准备,而且也是对知识的长期理解并学习的最终结果。比如学生可以利用识记的方法有效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注重自身的素质:自信心、积极性及自觉性。同时教师也应该要把握好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并达到最佳。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目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应用,而在此过程中知识的技能便形成了。比如学生对于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得到提高,同时智力水平的发展也有所改善等,这些都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密不可分。因此课堂教学的这一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

3.1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的基本步骤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学生想学,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效。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想学。以往的教学课前准备,都体现了教师教的准备,忽视了学生学的准备。有效的课前准备,应花在学生学的准备上,这样的准备,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课前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前课后延伸,尤其学习新课之前,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预习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指的是一切有助于学习的因素和学习条件,它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相应的学习资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不能唯教材,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确切地说,也就是与本教材相类似的内容。课前要了解学情,征求学习方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学也应该这样,只有知道学生学的情况和学生想怎样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新课之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已掌握情况,征求学习方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掌握情况:哪些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了哪些,掌握的程度;哪些学生没有掌握,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课堂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做到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准备,比以往的课前准备(只准备自己如何教)更有效,这是被我们的实践所证明的。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要只准备自己如何教好。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及工作流程的三方面的结合。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简而言之,即为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复杂的教学现象以及分析教学的情况并作出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听课者必须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以便之后的分析。记录的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的活动包括提问讲述和板书总结等;学生反应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和表演等。在此分析过程中要仔细注意到教师是运用何种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教学活动作出何种效果的反应。

课后总结这一步骤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包括对课堂活动的总结也包含课后的总结扩展。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课堂总结既是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从而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设下伏笔,最后,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总结扩展即为对本节课的最后点睛以及对下节课的预设。在此环节可以及时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观察不到但又是进行课堂教学分析所必备的材料,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完满。

3.2 进行课堂教学心理分析的途径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应当把具体的对象和具体的课程作为出发点,分析时应到做到有重点有特点,不能盲从漫无中心。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心理效应以及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都可以成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应该做到: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同时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要把握适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关系就要重视多方面的交往;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力,因为教师无论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以及学生的朋友知己,都应运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并保持课堂的最佳状态。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而频繁的信息交流,其心理活动过程十分明显,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从而也产生了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通过师生的心理互动和对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影响来充分体现。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以及期望效应是最基本的三种心理效应。第一印象又叫首次印象。它是人们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时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的特点,这种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机能效果叫做首因效应。大学入学时,在迎新会上,在楼道旁,在操场边,在自我介绍或相互帮忙等场合会给日后生活留下痕迹,在个人记忆中留有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起很大作用。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不仅影响教师威信的建立,也影响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合作态度以及参与教学信息交流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产生肯定、认同的“首因效应”,发挥第一印象的作用。比如给不熟悉的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起码要求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衣着整洁;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信息和言语活动,说什么,怎么说,都要事先考虑好。表达要力求具体生动,逻辑性强;工整有序的板书,秀美清楚的字迹,也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等等。刻板印象是指用陈规旧习去套用人像、群像和社会像,对人、群体和对社会的印象的形成是先入为主,并难以改变。其心理机制是晕轮效应,是一种在人际互动中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和盲目倾向,抓住一点,扩散而得出好坏的整体印象,晕轮效应往往是在悄悄地却又是强有力地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评价。它既可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产生消极作用。比如,学生从别的渠道获得某教师的有关信息,就可事先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对这位教师的某种印象,并可能把这一印象的核心品质在课堂上放大扩散。又如当某教师从前任教师那里获知该班学生情况后,根据自己固有的观念,在教学中把这种印象套用于某一类型的学生身上,并推而广之,产生全好或全坏的看法。晕轮效应的极端表现是推人及物或推物及人。所谓“爱屋及乌”就是指的这种倾向,学生从喜欢一个教师的某方面特征推及到喜爱整个人,进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有些教师也认为一些学生学科成绩好而推及这些学生其他方面都好,不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过来,一个学生如果厌恶一个教师的某方面品质,则很可能拒绝接受这位教师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忌以片概全,并注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面分析事物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寄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这是一种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人际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鼓励、激发效应。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接近预先设定的目标。反之,学生则会越来越差。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大都希望教师能公平地对待他们,盼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利用期望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向着高于现实水平的方向发展。

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应当努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以及恰当地运用纪律的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维持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

4. 具体的心理策略

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表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心理策略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和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通过突出重点目标和增强重点知识的刺激量及提高各种信息的新意程度来实施。而教师在对于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则可通过把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及做到赋予逻辑和理性情感的方法来讲授知识。

5.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俩部份结合的形式,它不仅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而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及其进一步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所以,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理应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一有效手段也必然在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中受到高度重视,从而使教学工作者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得到熟练地掌握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教程[M].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

[2]、刘德贵. 教师的艺术[M]. 四川: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81

[3]、郑 雪. 大学生心理手册[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1999

[4]、曹日昌. 普通心理学(上、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分析论文

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分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