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学习方法指导

发布时间:2017-06-16 15:07

金融学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专业,学习金融意味着跟钱走得越来越近了,那么想要学习好金融学知识,大家可以掌握哪些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金融学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融学学习方法指导

金融学学习方法:“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由于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远非有限的生命用经验能够理解,因此先哲们基于一系列假设把现实世界简化到从概率上来说正确,从复杂程度上来说可认知的程度,就得到了知识(理论)。但正因为简化,所以知识是不完全的,即使是对于同样一个事件,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简化的标准不一, 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艺术等学科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对”的,但也都是“不全面”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是对已发生的事件的总结,而在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向其他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已经被简化的“死”的知识不能使人有效的把握这些“不确定性”;只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的世界,超越表相,把握脉络,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也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让人在实际生活中把那些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把握好细节,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具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方面无不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进程。自己在那一时刻深感这种复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个人如此的无力和渺小,天真的想要博览群书,全面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以“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希冀找到一条由“真理”铺就的道路,然后“坚忍不拔”但却“一劳永逸,不加思考”的走下去,以获得一段幸福的人生。因此自己奉行着 “博而不专”的学习方式,把文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军事等所有的知识都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考入北大也是爱这里“兼容并包”的理念,幻想自己可以大量的阅读经典的书籍,旁听许多名师的课程。自己艳羡钱钟书先生“横扫清华图书馆”那样的生活,而且为之付出几乎所有的心血。

但我还记得三年前自己初次踏进图书馆的那一刹那既兴奋又痛苦的心情:兴奋的是这里有这么多好的藏书,六年的奋斗使他们终于属于自己;痛苦的是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看不完这里的藏书。我已经意识到“横扫图书馆”的生活并不属于我,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

金融学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

如果思维是对理论的简化,那么理论就是对实际的简化,也就是说,“理论是一种信息节约的工具”。正因为是简化,所以理论永远是“不真实”的“地图”,但正是这“不真实”的“地图”,才能使我们与实际拉开距离,了解这个世界的概貌,超越无聊的琐事。当我们有了一张“地图”以后,回到这个复杂而且信息高度不完全的现实世界,我们才能捕捉和把握时代的机会,节约有限的生命,走得更远些。

“理论结合实际”或许是我最顽固的意识形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就在中考以来的历次考试中被得滚瓜烂熟,不知不觉中早已被洗脑。从本科到研二,我一直不能理解理论和实际的区别与联系,总觉得自己学习的理论是“不真实”的,每天都会问自己:“我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在经济中心的第一年自己极端的郁闷,因为选择中心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学习经济学,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可能的话作一些建议和分析以帮助穷苦的人民过得好一些。但经济学告诉我,最优时企业的利润应该是0,宏观的经济波动可以用一棵树上长果子来解释,这与我的常识截然相反。整个一年自己的思维相当的混乱:常识没有错,这世界上有很多企业有高额的利润,它们的利润不是0;宏观的波动与千万个市场主体以及政府有关,这和树上长果子有什么关系?理论也没有错,很多人在学习它并用它对现实做了很好的解释,而且其是用数学“严格的”推导出来的;我的大脑好像也没有问题,“真实的世界”是和理论不一致。于是,我怀疑经济学,害怕自己不断地在浪费生命学习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我也怀疑自己,认为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不但因为自己没有找到理论和实际的桥梁,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寻找这样的桥梁。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之中有些人认为理论很美,而且现实就是如此;有些人认为理论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心的学习只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起点,是必须支付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代价。老师之中,有人认为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是nonsense,有些也认为经济学解释了一切,有些则认为我们应该为了学术而学习,因此受学术规范的训练比问现实是什么更为重要。我不断被这个谜所困扰,我需要一个答案,否则我的内心没有前行的动力和信心。

金融学学习方法指导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