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发布时间:2017-06-22 20:24

相关话题

青岛地区的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青岛地区的清明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古人的诗句中,清明节不仅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是游玩踏青的好时节。4月3日,记者从岛城民俗专家了解到,前些年,青岛部分地区还流行着清明荡秋千、吃“面燕”、卷单饼等习俗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俗活动正被人淡忘。

秋千荡得高日子过得好

“清明这天,青岛有荡秋千的习俗,尤其是闺中女子,所以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介绍。

姜锋说,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据了解,秋千又称“悠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游戏。唐朝时,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中流行的游戏娱乐方式。“这都是以前的习俗。”据姜馆长介绍,由于当时青岛人都住在庭院里,空间比较大,每到清明节来临之前,都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比较宽敞的地方安置秋千,供家里的女士玩耍。但如今,这个活动就被人淡忘了。

吃面燕有种过年的感觉

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告诉记者,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

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姜馆长介绍,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平时很难吃到白面,因此吃面燕的时候就有种过年的感觉。”姜馆长说,除了吃面燕,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姜馆长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间习俗都已经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

放风筝期望除灾祛病

据了解,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青岛就有放风筝的习俗。“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青年男女、少年儿童都结伴到山间、田野上,到比较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家住沧口公园附近的王老汉今年74岁,回忆起以前清明的习俗,他首先想到了放风筝。

中国的放风筝习俗已有着XX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放风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纸鸢乘风上天,鸢上系竹哨升空,迎风哨响,其声如筝鸣,谓之风筝。沿袭至今,风筝在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有史书说,风筝最早的功能可能是与除灾祛病有关。

清明挖野菜要科学食用

清明时节,很多人到郊外踏青,会顺便将绿油油的野菜挖回家,端上餐桌。

“野菜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常吃野菜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要学会科学食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如婆婆丁等,最好的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最好放些蒜、姜,以杀菌和减少野菜的寒凉之气,身体虚弱和脾胃虚寒的人则要少吃。不认识的野菜千万不能盲目吃。

李艳玲还提醒说,清明时节外出春游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时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涨、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由于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春游时,要注意防劳累,也要注意花粉过敏。建议过敏症患者最好减少外出,或在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戴上眼镜、口罩等。

清明节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佛山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清明节为什么插柳

3.清明节扫墓要注意什么

4.关于清明节禁忌的事项

5.清明节为什么吃鸡蛋

6.清明节为什么被称鬼节

7.2017清明节气是几月几日

8.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9.清明节为什么要荡秋千

10.清明节扫墓送什么花最合适

青岛的清明节习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