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人文素养对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人格的完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音乐课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影响分析 》
[摘要]音乐教育是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音乐是育人启智的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音乐是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音乐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美育;音乐课程;音乐教育;审美;人文素养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音乐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一、开设音乐课的现状分析
1.美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2.教学存在方向问题。由于一些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音乐课等同于美育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音乐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
3.音乐与美德教育不协调。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文化传承,音乐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到了优秀的音乐作品的魅力的同时,也受到了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推动了德育教育的进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但音乐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1.音乐教育是发散思维类课程,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音乐教育是育人启智的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音乐是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前的音乐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还有不断创新学校音乐教育的特色。
2.音乐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音乐门类,多学科综合的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为了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全体坚持音乐的普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接受优质的音乐教育。
3.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即通过优化音乐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均衡人的理性情感,完善人的品性人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音乐教育,重视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三、开设音乐课需要注意的事项
1.教育要坚持日积月累的理念。音乐对于人们也是一种积淀,享受音乐对每个来来说也是一种习惯。文化有其引发、同化与传承性,诚如大家所认同的,学校音乐文化的构建是一件“慢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日月更迭、一次次寒来暑往中逐步积累、慢慢沉淀,需要每一任校长和全体教师在这中间行走,为之增添元素、丰富内涵,才能形成一种优秀的音乐特色文化。如果想要美育教育起到更好的德育的作用,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才能更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才能从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心灵的共颤,从而使审美教育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
2.利人为民的态度教学。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音乐课教学内容既有与学生认知、音乐素养水平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只有把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与学生原有认知、音乐素养水平不相一致的内容与学生发生碰撞,产生矛盾,造成不平衡,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建构(生成)。也只有教学内容走向了开放,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3.教育要善于实践。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音乐教师要做音乐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音乐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音乐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教师,勤于实践成就有效教师,教师的智慧来源于学习与实践,以教育智慧支撑教育理想,以有效实践实现教师的价值。
四、强化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升的措施
1.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教法,可以反对老师对作品的理解,甚至可以反对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所有这些非但不能疏远师生联系,冷淡教学气氛,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人类的求异思维是利学和艺术发展的动力,教学中鼓励学生说“不”,实际上是对音乐艺术的批判性接受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不一定指望将来的学生中出现很多的艺术“大家”,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要把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在讲授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熟悉各类节奏,用嘴去唱,用手去拍,在学中唱,在唱中学,更好地提高欣赏水平。在欣赏一些名曲时,要让学生多听,其次要去模唱一些经典优美的旋律,主题片段,以提高学生头脑中的音乐储藏量。此外还应该多多关注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一些相关知识,这样更利于欣赏者去感悟和体会作品的主旨。
3.普及合唱乐器教育,让立美主体把握先进的审美意识与对象化手段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与能力。当前,随着钢琴热、乐器热,参加音乐学习的学生不断增加。因此,在让学生掌握乐器基本技能的同时,不应忽视美的教育。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在简介作品后,先由教师自己演奏或演唱,或是边介绍边演唱,还可以请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学生克服害羞、胆怯,投入到音乐中来,由于现场的情感交流,音乐作品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课中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还从歌曲的演唱中让同学更加热爱家乡。同时,不同风格的民歌之间也可能在交流中找到契合点相互借鉴,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去欣赏和理解。
五、结语
音乐素质教育是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代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音乐课程教育,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课程特点。因此,在中小学中对于如何开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现今以至于将来社会都应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过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音乐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
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的渗透 》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信息技术课程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就要跳出技术培训的陈旧框架,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审视其技术的教育本质。如何走出计算机教学就是对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的讲解,真正走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教会学生较好地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问题,培养出完整的、和谐的人,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一、谋全局以求谋一域,谋一世以求谋一时
“上兵伐谋”,在这场浓重的课改竞赛硝烟中,更新理念、分析学生、快速充电是课改战场必不可缺的因素,而谋局、谋域、谋世、谋时,则是决胜千里更重要的元素。课改以来,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如何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目标:知识、品德、心理、能力四个方面,也就是提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如何上好一节丰富、精彩、具有深远意义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将人文素养渗透其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知,注重科学性,为新课改快速自我充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持续地生产出原创性前沿知识和原创性前沿技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不能只是学习“傻瓜型”的应用技术,而应在基本解决面向大众的应用技术培训后,尽快让所有有能力了解技术原理的学生去探索信息技术的内在原理及其奥秘,并能够培养属于自己民族的技术创新精英。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信息技术科学的神秘、辉煌和不可限量的情景,引导学生真正跨入信息技术的科学大门。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思想和新技术,课程和教材总是落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大量的补充,尽可能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进程介绍给学生,能够用科学原理将吸引学生的科幻片中的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布局,慎思晚谋,为精彩的课程排兵布阵
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过多的体现了技术性内容,很少关注人文内涵。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学生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保障,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导向,是一个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养。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文化中随时发掘人文内涵,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例如,讲授《文本的加工处理与表达》一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公共场所的东巴文字,让学生试着翻译这些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象形文字,并通过“电子东巴”软件验证猜出答案的对和错。学生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既能够传承古老的文化,又体验到了文字处理技术的意义。再例如,讲到“博客”“论坛”等信息现代传播途径的时候,这些信息途径可以使每一个人成为独立的传媒发言人,它所具备的公开性使得个人隐私与新闻的界限日益模糊,多数博友遭遇到麻烦。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自由、开放、共享”的博客精神后,认识到“理性、宽容、责任、沟通”才能建立起文明、大气的博客文化,这就是在向学生介绍新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观念。再例如,学习网页等知识时不能疏远了人的实际生活,忘记学生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需要。随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独特的IT企业文化,IT届传奇人物的经历以及使用程序编程后的小测试,来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职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三)构建,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浓郁学习空间
在备讲批辅、精讲强练传统教育模式中,应引入建构主义理论,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系统能力,让学生充分、自主占有学习信息资源,不断领悟所学内容及内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良好的学习空间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创造了条件。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与沟通的课堂气氛中,能更好地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量,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感觉和反应,这反应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教师的爱会唤起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民主的课堂中,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能更好的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课程教学内容,主动探讨教师未讲授的内容,鼓励学生发现、指出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不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二、谋定而后动,厚积而勃发
吃透新课标、改变教学理念是为明确思路、准确定位,在充分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着重凸显厚积勃发。在这样谋定后的教学中,再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学会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的意见,学会交流与沟通。在进行组间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价时应先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然后再对他人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不仅自身得到了提高,还帮助了别人,做事做人都应如此。学生们对评价有了正确的理解,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客观、理性地评价和对待他人。在这样谋定后的教学中,学生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由学生自我评定。授课的内容、授课形式、最后的评定,由学生来共同完成。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升不同层面的综合素养。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信息技术作为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必然有敏锐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同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它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同样。作为站立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也不抛弃传统文化的精神,给学生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滋养。
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中医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
摘要: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医学生;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医师资格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本研究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1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大二、大三、大四共三个年段的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共发放专题调查问卷330份,收回问卷330份,回收率100%,合格问卷319份,合格率96.7%。其中,大二110份、大三116份、大四93份。
2结果
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4.8%,非常重要的占62.1%,仅有3.1%的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人文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和刊物(占50.78%),其次是网络新媒体(占23.82%)、电视广播(占16.61%),教师教授仅占7.84%。“对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52.1%,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47.9%。“对学校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44.8%,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55.2%。如果仅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卫生法规三个学科范畴,对于自身具备的人文知识,47.4%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52.6%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满意;4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表示不满意;96.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处理医患关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19.1%的学生认为“制约人文素养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是“课业负担较重”,15.4%的学生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学生”,55.5%的认为“社会主流导向忽视人文提升”。
3讨论
有研究[1]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对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出现内容重复、知识脱节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医学人文课程没有独立的教研室,或将课程设在其他教研室中,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科的育人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运用人文知识,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师的角色也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重视医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要积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4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人人重视,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医学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思想,树立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培养目标中去。
4.2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和丰富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拓宽医学生人文知识获得的路径。人文修养的教育和广博文化知识的滋补有利于医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为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再次,丰富教学方法[2],如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再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等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中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4.3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终生的职业,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职业过程。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高尚品德,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4.4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学相长,建立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因此,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更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增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自主意识。
4.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更为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1]郭宇红.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2):223-224.
[2]齐玉龙,梅翠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0):109-112.
[3]陈鹏,李鸿雁,张萱等.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3):45-47
有关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人文素质护理论文范文
2.浅谈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4.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
5.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6.有关于文学素养论文范文
7.有关传统文化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8.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