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7 17:34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从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就业指导措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跟踪,为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做准备;聘请校内外专家给毕业生进行专题辅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以党建为先导,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体系

1.1加强领导,构建“一个核心两条主线”的工作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建全制度、严格管理;培养至上、全员育人”为工作理念,构建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团员、学生”两条主线的工作体系,实行党总支书记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协调组织实施,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具体指导,全体教职员工和各部门落实到位,形成全员育人,党团组织和各部分通力协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坚持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好各项任务.

1.2全员育人,重视发挥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把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上,把建设一支德高业精的教职工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抓,紧紧抓住教职工师德师风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建设与活动,促进学院教职工师德师风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一是精心组织,加强对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日常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每学期召开2次办公例会研究安排布置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事宜,将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二是紧跟形势,明确主题,扎实开展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形势政治教育活动,如2010年11月全院教师学习研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3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骨干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水平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院重视辅导员、班主任建设,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如《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细则》,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激励他们发挥作用.同时,为辅导员班主任学习交流提供平台,选送辅导员班主任参加校外相关培训.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为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服务意识,学院依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1)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细则》,有利地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营造了优良学风.学生晚归、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极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班级建设、自我服务等有较大的进步(.2)制定《班级常规化管理细则》,严格学生早读等考勤和学生干部考核,完善学生活动组织,这将有利推进班级管理,增进学生团队意识(.3)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细则》,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4)制定《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做好学生的奖助学金工作,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好学生奖助学金工作,规范学生奖助学金的评比,有利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5)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细则》,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关键是日常管理.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常规管理,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3.1加强团委学生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建全常规管理制度,根据《班级常规化管理细则》,每周坚持“三会三查三评一课”制度,“三会”即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例会、班主任例会、学生干部例会,“三查”即早读检查、课堂检查、宿舍检查,“三评”即先进班级评比、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文明宿舍评比,“一课”即班会课.由团委、学生会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坚持开展制度化、经常化的常规管理工作,使广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能做到按时上课,专心听讲,保持良好的课堂、生活秩序.

3.2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养成教育

着重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和大学适应性教育,让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大学生违纪处分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和所学专业学习计划,指导新生谋划职业生涯计划.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学生作报告讲座,学生反响强烈,收益匪浅.

3.3抓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

评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院依据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通过全体学生讨论,反复争求班主任、学生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又易于操作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细则》,学生会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监督机构,各班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督促检查学生日常学习和工作,并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量化结果与学生的奖助金评定,各类先进评定等方面挂钩,实行了两年,学生反映良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拥护.

4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活动,紧紧围绕“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合格、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

4.1以“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008年至2012年开展面向东兰、凤山、天峨、大化、融水、金城江、宜州、罗城、都安、南丹、环江等县市乡村小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学院针对师范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改革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师人才培养(“3.5+0.5”)模式,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方式进行教师教育.依托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为的新平台,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支教前的培养,对学生开展《教育政策法规与学校安全管理》、《“新的变化永恒的主题”师德师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专题讲座,牢固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积极组织学生到宜州市二小实践基地进行技能强化培训,通过听取讲座、观摩示范课、学生上样板课、互相评课等多种形式,巩固教师技能,为进入“实习教师”角色做好准备.在“顶岗实习支教”中,发挥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克服缺水、断电、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新鲜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给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小学带去了生机与朝气,赢得了农村孩子和当地学校教师的喜爱和好评,更获得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和赞扬.由于参加了顶岗实习支教,近四届毕业生求职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较往年更强.

4.2以“未来教师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教师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注重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每年举办“未来教师”杯技能大赛,通过系列技能比赛,如“三笔字”、课件制作、简笔画人人过关考试,演讲、古诗诵读、校园歌手比赛和班级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在“说、唱、琴、舞、画、写”和课件制作方面,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形成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学习的氛围.

4.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工作,努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每年假期,还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到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到社区、村公所和市直机关开展挂职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体验民情,回报社会,坚定立志成才、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4.4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加强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引导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磨练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建有晨曦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会、墨阁书画协会、科技活动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七个社团,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成员积极参与,社团逐步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

5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抓好就业、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及服务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从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就业指导措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跟踪,为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做准备;聘请校内外专家给毕业生进行专题辅导.今后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紧紧围绕师生员工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体制,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作者:吴根生

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质量提升

摘要: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性进展,但是与人民的需求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努力,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质量

一、教师思想的重视及信息素养的提高

(一)思想上完成信息化革命性转化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一般的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高校教师的主要授课模式目前大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通过应用课件,更好地提高授课效率。作为现代化的高校教师,应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条件,完成日常的教学。然而,有部分老师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仅仅把信息教育当作一种形式,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上课只按照课件照本宣科,这不是教育信息化,反而是一种倒退,这样的授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以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意识为基础的,只有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进,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优越性,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向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的方向转变。

(二)提高信息素养作为主要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PPT课件,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与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目前所有高校都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素养,首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高教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并且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其次要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与之相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通过信息的多样化呈现形式,形成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过多的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通过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将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不能因为信息技术使用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直接的情感沟通。

(三)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让学生学爱上一门课,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好多媒体,可以极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优点,另一方面强调老师的面授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受到越多种类的刺激,学习的效果就越佳,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信息化增进师生实时广泛地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且正在潜移默化地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习方式。以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能去向老师求教或是查书,然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去搜索相关资料,寻找答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高等教育阶段与初等、中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要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探索学习。高校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动性,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还可要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老师一向都是上完课就走人,没有坐班制,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很少,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而如今,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互动交流,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反馈意见,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答疑或课后辅导等。师生增进交流,不仅有利于维系师生情,而且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课堂接受程度,便于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要提升网络环境下信息处理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除了现在比较成熟、定位高端的MOOC(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还有国内一些网站的关于各方面知识的公开课、讲坛等等。可以说,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任何感兴趣的知识。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有多种方式获取学习资源,方便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还要具有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能力;在搜集到信息之后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既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获得,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通过不断的应用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学校发挥实施教育信息化主体作用

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一定要充分引导、鼓励师生参与到教育信息化中去,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信息化价值与作用才能够得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得以保障。学校要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和支持,不仅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层面上为信息化服务,还要通过建设校园网等建设予以支持,配合国家建立好“三通工程”,并且还要把对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也就是宽带接入以及校内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目前,中国约80%的学校已经实现宽带接入并建有不同程度的校内网络学习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则是在网络等硬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上,进行的软件层面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美国可汗学院,耶鲁、哈佛等著名高校正在引领的MOOC热潮,正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要付诸实践,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与帮助,同时也指引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新方向,如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的教学白班等,都是应运而生的。

四、国家要加大对信息化的扶持力度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在工作的组织与营理上,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发展方向,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与此同时,在调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上,同样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护与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方面,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模式,使学校不再为基础信息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教育信息化质量评估体系建设而苦恼,专心做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工作。

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利用机遇应对挑战,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我们在学习、研究、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想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性进展,但是与人民的需求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努力,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本文作者:赵俊峰

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生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参考

2.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3.本科教育管理论文

4.教育类论文

5.大学毕业优秀论文

高校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