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的小故事,经典励志的名人小故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经常找一些名人励志的小故事来看,那么名人励志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的小故事:坚持一句话
在美国颇负盛名、人称传奇教练的伍登,在12年的全美篮球年赛当中,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10次全国总冠军。如此辉煌的成绩,使伍登成为有史以来公认最称职的篮球教练之一。
曾经有记者问他:“伍登教练,请问你是如何保持这种积极心态的?”
伍登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觉以前,都会提起精神告诉自己,我今天的表现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现会更好。”
“就只有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吗?”记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坚定地回答:“简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可是坚持了20年!重要的是这一点和简短与否没关系,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坚持去做,如果无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长篇大论也没有帮助。”
伍登的积极心态超乎常人,不单是对篮球的执著,其他的生活细节也不例外。例如,有一次他与朋友开车到市中心,面对拥挤的车流,朋友感到不满,继而频频抱怨。伍登却欣喜地说:“这真是个热闹的城市。”
拥有积极的心态,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因为,积极的心态,能够使人上进,能够激发人潜在的力量。
名人励志的小故事:只赚两美分
19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乡村小伙子不想老待在农村,就怀揣梦想来到了纽约。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应聘了许多地方但都没人愿意雇他。终于,有一家百货店老板答应留下他,但前提是只提供食宿不付薪水。
尽管如此,小伙子还是答应了,因为他身上带的钱快用光了。那家百货店的商品种类繁多,生意非常好。有一次,他看到顾客在买好纽扣之后又想买一盒曲别针,可这里没有,老板告诉他要到文化用品商店去买。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伙子发现经常有顾客在这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一些小商品,于是就向老板提议:“我们为何不增加一些小商品呢?那样我们的生意将会更好!”
“没必要在那种小生意上花精力,我们要赚的是大钱,那些小东西最多只赚两美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老板回答说。
真是这样吗?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小伙子多了几分留意,通过观察他发现,只赚两美分的小生意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利润小——第一,大商品或高价商品可能一天只能卖掉一件,而许多小商品因为需求量大,一天能卖100件;如果把所有只赚两美分的小商品都集中在一起销售的话,一定非常有前景!
既然老板不接受这个建议,那就自己开一家店。但开店需要成本,自己现在连薪水都没有,拿什么来开店呢?于是小伙子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一段时间后,他终于用行动打动了老板,得到了一份不错的薪水。一年后,小伙子已经存了70美元。他拿出以前在农场里积攒下来的80美元,又借了300美元,按照心中的设想开了一家品种齐全的小商品店。他把所有单件商品的利润都定为两美分。开张后,他的商店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人们再也不必为买两件不同的小商品而往返于不同的商店了。在这里,能够买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小商品!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的商店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顾客还专程从远处赶来,他们说虽然路远了点,但省心省力!
这个现象又为小伙子提供了一个想法:去别的街道多开几家模式相同的商店!就这样,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小伙子在整个纽约开了20多家“只赚两美分”的商店。所有的这些店都为小伙子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在美国开了900多家“只赚两美分”连锁店。到了1996年,他创立的连锁店在全球已经超过了8000家,成为世界之最!
这位小伙子,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明码标价、薄利销售、连锁经营”理念的开启者——弗兰克·伍尔沃斯!
名人励志的小故事:吃鱼的毕加索
刚参加工作的记者摩根,很想采访到著名画家毕加索,可是毕加索一直没有时间。这天,摩根又一次不约而至,来到毕加索家门前,想找个机会采访他。正值午饭时间,摩根从客厅窗外经过,看到毕加索正伏在餐桌前吃饭。
毕加索的午餐很简单,两个碟子里的东西已吃得干干净净。让摩根惊讶的是,毕加索还在认真地吃一条鱼骨架。只见他一只手捏着鱼头,一只手捏着鱼尾,低着头,仔细地用嘴清理着鱼刺。
这条完整的鱼骨架上面已经一点鱼肉也没有了,可是毕加索吃得那么香甜、那么津津有味。拿在手里的鱼骨架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仿佛有了灵性,要游动起来。
摩根还从来没有见人能将鱼吃得这么干净。这条被吃的鱼,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每根鱼刺都完好无损地排列着。摩根灵光一闪,迅速地拿起相机,调整好镜头,准备拍摄照片。
摩根准备拍照的声响,惊动了正低头津津有味吃鱼的毕加索,毕加索抬起头向窗外看去。转瞬间,摩根迅速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接着,他在窗外对毕加索说道:“尊敬的毕加索先生,我本想来采访您,现在就不打扰了,您继续用餐吧,其实,刚才我已经采访过您了。”
毕加索听了他的话,不由得微微一愣。
第二天,摩根供职的报纸刊登了他拍摄到的照片。照片下方只有这样一行字:吃鱼的毕加索。这张照片刊登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毕加索登峰造极的艺术魅力,一直像谜一样,萦绕在广大读者的心中。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后,仿佛找到了一种答案:能将一条鱼吃得像一件艺术品,这就是毕加索成功的秘诀。
后来,报纸还专门为此发表评论,评论的题目是:一次最成功的采访。评论最后写道:人生的成功很复杂,复杂得山重水复;人生的成功其实也很简单,简单得只需轻轻地按下相机快门。摩根采访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新闻的“活鱼”。虽然毕加索吃的是一条鱼骨架,但在新闻里,他正在吃的其实是一条“活鱼”。
名人励志的小故事:一场车祸成就的影帝
1991年,电影《周恩来》上映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区区2元一张的票价,却取得了两亿七千万的票房。饰演周恩来的王铁成凭借在这部电影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夺得了1992年金鸡、百花两项影帝桂冠。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王铁成能走上成功之路,最感谢的竟是一次车祸。
原来,在1990年时,著名导演丁荫楠特邀王铁成出演《周恩来》,这对一生只演周恩来这一个角色的王铁成来说,无异于一次圆梦之旅。怀着对周恩来总理无比的崇敬和热爱,王铁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
从外形上看,王铁成的身高体重都与周总理相仿,基本上符合标准,导演没有让他减肥。可是为了接近总理逝世前的体型,已经55岁的王铁成主动要求减肥,而且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的。由于他是主角,拍摄任务相当重,每天都要连续拍摄20个小时,这么超常的工作量,加强营养还不够呢,他却一点主食也不吃,每顿饭都是以黄瓜、西红柿或柿子椒充饥,常常饿得胃痉挛,整整8个月,他瘦得都快脱相了。妻子心疼地劝他:“别再减了,你也得为这个家着想呀!”化妆师王希钟看他那饿得抓狂的样子,也劝他:“从化妆的角度来说没必要,我给你弄点颜色,找一找就行了。”可王铁成说不行,因为他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缺什么呢?王铁成也说不清。就在电影拍摄到周恩来晚年的当口,一场车祸从天而降,王铁成右侧肋骨被撞断6根,整天捆着塑料绷带,一动也不敢动,穿不了衬衫,起不了床,有一段时间连话都不能说,一说就疼。这下可成全了王铁成减肥的愿望,几天下来,他的体重从136斤骤减到了115斤。作为核心演员,王铁成的状况牵动着摄制组每一个人的心,他们纷纷为“人有旦夕祸福”而慨叹。而王铁成呢,虽然肉体上备受煎熬,心里却喜出望外,他觉得缺少的东西找到了。
王铁成伤成这个样子,没有人相信电影还能继续拍摄下去,包括导演丁荫楠在内。那天,丁导去看望王铁成,叮嘱他好好养伤,顺便告知拍摄暂停。看着导演满脸的心疼和无奈,王铁成却笑眯眯地对他说:“这是好事儿,快回北京拍总理最后主持国庆招待会的戏。”
拍摄现场,时光倒流17年,定格在1974年的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在欢快的迎宾曲中,王铁成用数米长的绷带固定好肋骨,穿着中山装,步入宴会厅。已是癌症晚期的周总理,每一次举步,每一次拍手,每讲一句话都伴随着刻骨的疼痛,而此时的王铁成不用表演就把总理重病缠身、极度虚弱憔悴的神态再现出来了,浑然天成。用导演的话说,“那个疼痛劲,是化妆都化不出来的,他那感觉都是因为真疼,上台讲话什么的,都是处于病的那种状态下”。一样的消瘦、一样的病容、一样的坚定……剧组的所有在场人员已经忘记了这是在拍戏,他们起立欢呼,眼含热泪,仿佛周总理又回来了。
电影拍摄完毕,在中南海的首映式上,满场哭声不断,一直到影片结束。细心的组织者特地在剧场门口准备了救护车,因为观看的有很多都是中央委员、老同志,怕他们因情绪激动而出现意外。邓颖超
名人励志的小故事,经典励志的名人小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