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5 07:2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恰好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就有了深远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篇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思考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但东方主义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在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学写作、媒体报道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评判中国。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恰好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就有了深远的意义。《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和世界对话,要走向世界,必须先和自己精英的传统文化对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发展和变革的根基。

一、东方主义的束缚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地球的彼岸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整个地球成了一个大村子――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们生活在这个大熔炉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受了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等浪潮的席卷。所有国家之间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由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医疗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剧增紧紧联系在一起。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人们在跨文化语境的交流下出现了“优劣之分”,出现了等级分化。东西方国家对话的不平等尤为突出,“东方主义”学说便是在这样一张“舒适”的温床中萌芽、生长。

东方主义首先以东、西方二元对立作为一种分析和看待世界的传统,成为不少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潜在意识,随后又开始制约着西方对东方的认识和想象。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更是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好奇,不乏有西方作家、学者、旅行家纷纷来到中国。他们由于受到“东方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跨文化语境交流中对中国的形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歪曲甚至丑化。各种以中国为题材的英语小说或是将古老的中国“妖魔化”,或是“乌托邦”化,都没能给中国一个较为真实的写照。东方主义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在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学写作、媒体报道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评判中国。

东方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许多英语文学创作者、西方媒体等都纷纷落入其窠臼,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自己眼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例如,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实行的国策“计划生育”,在我们看来计划生育直接的效果便是减少人口负担,有利于经济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经由各大媒体小报称“中国在对人的生育权利进行约束,剥夺人权”。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那么对于西方强加给我们的“东方主义”,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品评希尔的三部曲

《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主要以当代著名英国作家贾斯汀・希尔的三部中国题材作品《黄河》、《品梦茶馆》和《天堂过客》作为研究对象,以东方主义理论和跨文化视野审视作品,以作家希尔对中国文化认识发展为主线统揽全书,展开论述。张教授指出:在希尔的三部作品中,“《黄河》以西方人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化,以西方文化的标准来批判中国文化中的弊端与不足,希望中国能够吸收西方文化精髓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文化误读,以为破败的运城就是中国文化破败的象征。从《品梦茶馆》到《天堂过客》,希尔试图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之中,对中国文化已经由俯视的角度变为平视的角度,由浅尝辄止式的定论转向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刻领悟。希尔俨然以一个中国人的口吻在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使自己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本质,进而使西方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同时希望中国在吸收、包容西方文化的同时可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身份。这种变换视角的方法体现了希尔在跨文化对话中开放与虚心的态度。从《黄河》、《品梦茶馆》到《天堂过客》,完成了他对中国文化由“俯视”、“分析”到“领悟”的过程。

从1997年出版的《黄河》到2001年的《品梦茶馆》,再到2004年的《天堂过客》,希尔对待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态度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由疏远到亲近、由排斥到融入,最后超越了东方主义话语框架,其作品的主题也逐渐得到深化。《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以三部作品为序列,以东方主义问题为经纬,系统深刻地剖析了希尔对中国的认识发展过程。该著从大处着眼,将希尔的三部作品置于历史与环境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没有仅仅就希尔及作品进行剖析,而是将研究延伸到了西方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的大话题中。

在《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中,张喜华教授在仔细研读希尔作品三部曲后――特别是在《品梦茶馆》小说中分析总结了贾斯汀・希尔给我们的启示:要和世界对话,要走向世界,必须先和自己精英的传统文化对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发展和变革的根基。的确如此,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根基,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要小心谨慎地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把最好、最灿烂的优秀文化发扬于世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东方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国拨乱反正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宗旨是通过改革和开放发展经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场变革特别像潘多拉的盒子,充满各种诱惑、不稳定的变化和希望。我们的前辈们在改革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时进行调整。初尝改革滋味儿的中国将西方社会用时200年的现代化进程压缩在30年内,由于改革实践过于快速,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看到了改革带来了物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改革开放给文化和精神层面带来了巨大冲击。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与西方文化、西方意识形态来了一场正面的交锋,社会变革面临着来自自身和外界的挑战,由此也引发了精神上的焦虑、困惑和思索。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

改革开放中,我们接受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建树;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借鉴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脱掉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枷锁,人们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伴随着西方科技浪潮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西方的文化,它们以节假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形式进入我们的主流文化中。在东西方文化较量这一场战争中,中国的传统精英文化面临流失甚至消失殆尽的威胁。《品梦茶馆》中方太太日日夜夜吟唱京剧的舞台只能局限在小小的一方阳台,曲高和寡的她没有聆听者恰好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现象。出现这一情况是为什么呢?我们太过于注重发展,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理所当然地认为发展搞好了一起都好了,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没有自己的特色,一切成果的取得在别人眼里看来都是在机械地模仿,显得滑稽可笑。“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迷失了一些本应该属于中国的文化特色。忘记传统和历史意味着丧失发展的源泉与活力。无视传统、抛弃传统,一味追求发财致富,势必导致文化缺失和精神空虚,而改革中的人则会如同风雨中的一叶小舟,缺失根基,精神将会被搁置在无边的荒原。”《品梦茶馆》中桃子一味追逐西方文化,当母亲在唱京剧时,她听着流行歌曲进行抵触。完全抛弃传统文化的她最终成为西方文化下的牺牲者,她最终选择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土地。潘胖子追求西方文化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物质富裕了形成“拜金主义”,但是缺失文化根基的他精神空虚不堪,心灵游走在无边的荒原上。而主人翁大山却是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化身,面对市场经济他思想开放积极,成为一代弄潮儿。物质财富得到满足后的他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属地――确立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在前行中不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