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的不健康心理
吸毒现象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丑恶现象之一,它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悄悄潜入,又在不法分子的教唆指使下沉渣泛起,不仅诱发名种犯罪,破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而且毁灭着吸毒者的家庭,传播多种疾病,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心。在此,根据有关资料就毒品对吸毒者的人格及心理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吸毒者的不健康心理
一、毒品
(一)毒品的概念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反复连续使用后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药品。毒品主要有阿片、海洛因、杜冷丁、吗啡、可卡因、大麻、苯丙胺、甲基丙胺、冰毒、“摇头丸”以及国家依法管制的其他能够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历史
200多年前,葡萄牙人从土耳其将鸦片输入我国。因鸦片具有某些药物疗效,清政府曾允许入境供医疗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输入鸦片的大门更大地敞开了,使毒品迅速蔓延,成为旧中国的一大公害。历代的统治者尽管颁布过许多禁毒令,但实际上是明禁暗倡,垄断烟毒买卖,获取私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3年左右的肃毒斗争,其本禁绝了烟毒祸害,实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壮举之后的夙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无毒之国的盛誉①。进入80年代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国际贩毒对我国不断渗透、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现象在大陆死灰复燃,且日趋严重。
二、吸毒者
(一)吸毒者的概念
吸毒者,指吸毒成瘾者。所谓吸毒成瘾,1950年世界健康机构曾经下过定义,认为毒瘾是“一种既害于人,又有害于社会的,由反复消耗某种自然的或合成的有瘾药物而形成的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毒”。我国司法精神病学认为,吸毒成瘾(也称药瘾、药物依赖、毒品依赖)是指对某种药物或物质产生了精神上或躯体的严重依赖性,从而并非出于医疗上的需要,而是由于这种依赖才需要长期或周期性用药。
精神依赖往往与吸毒者的性格缺陷、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意志薄弱、易焦急紧张者身上。躯体依赖则是由于长期反复用药、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化、生理改变、需要药物持续在体内存在,继续对神经系统起作用。否则就会发生戒断反应。
(二)吸毒蔓延的相关因素
近年来,城市青少年吸毒问题以惊人的速度日益加剧,使吸毒现象一时得以蔓延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理原因
(1)好奇。人都有好奇的心理,对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听说吸毒后想什么就有什么,便想试一试,结果陷入泥潭不能自拔。青少年特殊的身心状况,易被毒瘾所染。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思想较幼稚,好奇心强,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抵御吸毒快感诱惑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和社会交往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使得染上毒瘾的机会大大增加。通常是出于朋友交往及好奇,吸食朋友递补上一支渗有海洛因的香烟,结果两、三次就会上瘾。19岁的梁某,1999年2月在朋友家见别人吸毒很好玩,便好奇试试,不料一试就染上毒瘾,堕入毒坑不能自拔,两次戒毒都不能如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不仅不把吸毒当作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公开炫耀,把吸毒视为有气派,时髦风尚。这种扭曲的心理,实在令人担忧。一个人染上毒瘾后,要摆脱毒品十分困难,特别是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戒除吸毒恶习,即便强行戒除了也较容易反复。
(2)逆反:一些青少年在外做错了事,或偶尔吸毒,被家人发现,接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认为家长纠缠不休,于是赌气吸毒上瘾。这部分人当中有的从小受父母娇惯,比较任性,有少部分属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家庭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吸毒蔓延起重要作用。据对100名25岁以下的吸毒者调查情况的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一些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或长期离家外出,对子女放任不管,家庭生活极不正常,生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对家庭失望,前途迷茫、惆怅的精神状态中,极易被人勾引,误入歧途,有的一家两三个未成年子女都跌入毒坑,造成悲剧。②一些家庭条件好,生活优越,父母对子女过份溺爱,以满足其物质欲望的办法,代替应有的思想、品德劳动观念的教育,使子女从贪婪物欲向寻求精神刺激 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低年龄、低文化的吸毒者,至今仍处在社会教育的空档上,他们就业不够条件,又无组织管理,气味相投便结伙在社会上游荡鬼混,加上知识匮乏,不懂利害,不辩是非,在精神空虚、思想飘移之中,逐渐成为毒品受害者。
(3)逃避。有些吸毒者是因为学业的问题,因为工作的问题,比如说嫌工作条件差,工种不好、待遇低、心里苦闷、精神空虚,为逃避现实,吸毒成瘾。
(4)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太大了,以致使许多意志薄弱的人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现在的电影、电视、连环画、广告画、宣传画上到处都是色情、暴力、毒品、坑蒙拐骗的影子,而宣传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人生理想的作品相对较少,再是学校周围的环境对学校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对学校中正在上学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
2、社会原因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行为无不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吸毒者吸毒除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原因之外,还与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劳动就业的影响,待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就目前来看,要做到充分就业,国家尚有许多困难。因此,待业常使其中的一些人意志消沉,精神空虚无寄托,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内心充满挫折感,就用一些其他方法来解脱他们具有劳动能力而未获得劳动权力的痛苦,如吸毒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三、吸毒对吸毒者人格的影响
(一)“人格”一词的来源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面具是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面目,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我国京剧脸谱如大花脸也代表人物性格和角色特点。把面具指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两层意思:(1)一个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2)一个真实的自我。把人格说成是面具那样的东西,说明人格就是表明于外的,在公众场合上的自我。我们把自己显示于世界就是我们的人格,这种说法正好表明人还有由于某些原因不显示的,蕴藏起来的东西。③
面具一词经过心理学界和其他有关领域的多种应用并产生了不少演变之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它采用于自己的学说之中,其含义指自我的外延。这是人对于社会习俗和惯例向他提出要求而做出反应时所具备的外壳。可见,它也有假托和充当的意思。按照荣格的观点,文化要求和他所起的角色就成为人格,其实也就是他公开的人格。这种包括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就是真实的人格。
(二)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家对于人格是什么曾经做过大量探讨,他们试图进行概括,提出过众多的定义。而且现在和将来也在不断地做这些工作。④最为简明的说法就是,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人格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人有表现于外的,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外部未显露的,可以间接测得和验证的特点。这些稳定而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给人行为以一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包括心身在内的真实的个人——即人格。
(三)人格变异
吸毒者第一次试毒都是出于某种动机。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吸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某种人格缺陷。如,轻信、盲从、逆反心理,高度敏感,有当遇到挫折和失败,便产生过份沮丧,失意和忧伤等不良情绪,无法以良好的心理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他们特别容易感受吗啡类物质的欣快作用,并利用这种欣快来麻醉自己,帮助自己暂时摆脱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失衡心理。这种人格缺陷,构成他们吸毒的心理原因。然而,吸毒之后,毒品的更大危害在于它摧残人的精神,销蚀人的灵魂。导致其有缺陷的人格进一步恶变,甚至精神堕落。
人格变异,是指人的精神活动超过正常规围,导致个体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情等心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
吸毒者的人格变异具体表现为:
1、认识特征方面。吸毒使吸毒者看问题有一种特殊的病态选择,只愿看到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认识问题的主观色彩浓厚,从而形成错识的是非道德观念。
2、情感特征方面。吸毒使吸毒者在忧虑、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等方面的指数都显著高于正常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吸毒者大都以低稳定性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焦虑型为主。
3、意志特征方面。吸毒使吸毒者的意志特征呈现两极性。一方面,他们在为寻找毒品而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往往是积极的,顽固的,甚至是偏执的。另一方面,在戒除毒瘾时,其意志活动却极为薄弱、坚持性差、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抑制能力差,甚至是带有病理性的意志缺乏。
4、个性特征方面。表现在:自控力差、易受诱惑和暗示、回避矛盾、逃避现实、较被动、多依赖、贪图享受丧失事业心和责任感,生活中缺少符合现实的目标,只注意内心的迫切需要而不顾客观实际,对挫折的容忍力降低,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和别人的批评,不能适当地用积极的心理去战胜挫折和烦恼,性格变得更加脆弱。
人格变异的结果是:他们不能真实地面对自我,往往以一个非自我的人格活在世界上,并由此而引发吸毒的矛盾行为。
吸毒者的不健康心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