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的文章,有关于晚年生活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7-03-03 12:57

你有想过你的晚年生活要怎么度过吗?怎样才能让你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晚年生活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晚年生活的文章,有关于晚年生活的文章

晚年生活的文章一:晚年生活的思考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及身后之事。

按中国传统文化,1953年出生的我,今年60岁,已经步入到人生的晚年阶段。一年前,父亲无疾而终,我完成了为二老送终的责任;子女靠技能谋生,自食其力,无需我再为其操劳。我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人生使命,到了安排晚年生活包括身后之事的时候了。

目力所及,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为子女忙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绝大多数国人总有一种为子女尽责的观念。于是,晚年的他们仍在为子女的就业、住房、结婚······及隔代人的抚育而付出。有人说,这就是中国人。也有人说,这样的老年人活得很累。

享受生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一部分老年人懂得一个人固然有应负的责任,但晚年时也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于是,这些人的晚年生活中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上网、学才艺、学车、旅游·····将晚年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还有些老年人重新选择了家园。他们来到乡野山里过,上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

无需评价及指责哪种晚年生活的好与坏或对与错。每个人的受教育和阅历各异,经济条件不一,自然便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人老心态不能老,晚年生活要有规律,要安排适量的运动,适度的保养,适时的医疗和适当的工作(包括帮助子女抚育下一代),这样才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忙则快乐,乐则增寿。如果进入老年后,无所事事,日为三餐,夜图一宿的享“清福”,不仅得不到快乐,还会损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和应有的寿命。要明白,父母健康和快乐是子女的一大幸福。

具体安排

一、日常生活

1、通过互联网、电视、书刊等媒介了解时事、文化、历史;关注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2、选择适合自己的回报社会方式。

3、坚持户外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和心态,粗茶淡饭,快乐度过每一天。

4、根据财力,寻访人类文明遗迹,历史人文景观,游览秀美山河,至身体健康不允许外出时止。

5、如子女确需帮助,可为其做任何力所能及之事。

二、人体器官捐献

如遇意外死亡(诸如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自然灾害等);患重大疾病;老衰至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时,要求终止生命,不为子女和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由红十字会全权办理遗体(器官)捐献事宜,以此回报社会。

晚年生活的文章二:我的老年生活

很多东西在结束时最美丽,就像落叶、夕阳,只有人在结束时,最没看头。

人真的就这般脆弱吗?人老珠黄,皱纹满面,行动不便,这些都是老年人不可避免要经历的岁月沧桑,没有人会喜欢被岁月丑化了的自己,时尚的小姐忍受不了眼角一天天长起来的细尾纹,于是他们开始给自己化妆,可怎么也掩盖不了时间在她们脸上留下的痕迹,这是上天赐予她们的礼物啊。

上帝也有休息的时候,不少年轻人总会在心里念叨着:上帝保佑,阿门。这也许是年轻人的年幼无知,天真无邪,可如果同样的话从老年人口中说出来呢?上帝会偏爱这些可爱的老人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老年人有自己的快乐,抱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看报纸,争取不让自己被众人淘汰,欣赏落叶、夕阳,收获生存的快乐,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重拾年轻时的那份心情,人在结束时,有看头,也有盼头。

我个人不喜欢纸醉金迷,但我也曾多次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之一。我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也喜欢与“底层百姓”打成一片,这需要冷静的思考习惯和开朗的人生态度,一般人难以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老人们敢想,可想法来得太迟,我仅有十几岁人的智商和情商,可我对我的老年生活充满饿期待。

如今博客里常来的好友是否还会来拜访我?那时我的主页背景是否已换了情调?十几岁的照片该留给谁来回味?泡茶、修枝叶,浇花草是否成了我死前的必修课?文学之路的尽头,我心中应该有了方向,周海亮的文章,我该看懂了吧。

我的老年生活,不孤单冷清,反而精彩。

人老了,会和落叶、夕阳一样美丽。

爱上了我的老年生活,我搜寻着去那里的、我梦中走过的足迹。

晚年生活的文章三:活到死 学到死

赵慕鹤1911年生,40岁时到中国台湾,66岁从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休。87岁时,由于孙子准备考大学,为了鼓励晚辈,他决定与孙子一起报考,结果双双考上,4年后同时毕业。接着,他98岁时拿到了南华哲学研究所的硕士学位,成为台湾最老的硕士。

在读研究生的3年里,赵慕鹤改变了生活规律,他原先的生活作息是凌晨一两点就寝,上午10点左右起床。但读研究生时,每周到校上课3天,为了从高雄赶往位于嘉义的学校,他硬是把作息时间改成早上6点起床,搭6点10分的莒光号到嘉义大林,再搭8点20分的校车到学校。

虽然奔波劳苦,但读研期间,赵老从不迟到早退,更没翘过课,上课也没打过瞌睡。

74岁时,他独自到欧洲自助旅行了十个多月。不懂英文,也不会电脑,出国前又没订房。到底要住哪里?他胸有成竹地说:“不用订,每天下午5点,你看有年轻人在车站游览回来,跟着走,就找得到青年旅馆,便宜啊!”他经常与背包客同挤20人一间的青年旅馆。

到了伦敦,他寄宿在以前的学生家中。白天学生夫妇上班,他就擦玻璃窗、扫地,打扫完毕出门旅游,傍晚回家煮饭;他还取下废弃木箱的木条,花一星期架起后院的篱笆,帮学生省下1000英镑的工钱。“我脑筋动得很快,就是靠这脑筋活!”一趟欧洲玩下来,他只花了三万多元。

现在,赵老为了方便买车票、看病挂号,开始自习上网;因为上网常需打英文,于是他在客厅墙上,贴了一排毛笔写的常用英文字母,自学英文。前些时候,一位原高雄师范的同事来家里拜访,看到墙上的英文和桌上的电脑,脱口而出:“老赵,你都要死了,还学什么电脑?”“可是,我现在还活着啊!”赵老说完,自己也笑了。

看着赵老在签到簿上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老师郑玉梅说:“您真是大家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

赵老大笑:“学到老哪里够啊,人就是要一直学下去,活到死,学到死啊!”

晚年生活的文章,有关于晚年生活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