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快乐教育的有关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7 02:09

“快乐教育”是愉快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中的实施途径之一,与愉快活动、愉快生活相并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快乐教育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快乐教育的有关论文篇一

《化学课堂中的快乐教育》

摘 要: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地,迅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愉快;融洽;尊重;和谐;兴趣

快乐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思想的单一更新。快乐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提倡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都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的化学课堂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那么,如何把现代教学的观点、理论及措施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华?

一、解除传统束缚,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前提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交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乐学情境。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尊严,给学生以“脸色”,学生对你及你教的课,都会产生“怕”的感觉。这样就会严重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甚至会使学生“破罐破摔”。反之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师生间就会建立深厚的情谊,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要实现新课程、新标准,真正构建思维对话化学课堂,必须协调学生关系,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合作实验演示,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让学生感受合作中的愉快。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给予积极肯定或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快乐教育的保证

以前的化学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尽快地、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灌输与传授”便成了最有效的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在书本面前俯首帖耳,成了教学资源的垄断者以及课程的奴隶,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呆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被无情扼杀。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思维对话化学课堂呼唤教师走下讲台,把本应属于学生动手、动脑的第一时间还给他们,与他们共同探讨、频频交流,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从而形成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叉连动,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这种转换是内化课改教育理念的关键,也是思维对话课堂构建的关键,更是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构建的关键。

首先,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自己与学生站到同一位置同一角度,进入同一个情境中,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考中,进而产生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此外,师生双方又要不断挖掘、拓展、创新文本课程,以满足更深层次的对话需求。

其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无疑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循环。正如弗莱雷在《被压制的教育》中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

三、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快乐教育的手段

愉快因素在教学中可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把化学知识变得通俗,并不是变得俗气、低下。而是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把化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就能实现愉快教学。

(一)用化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新课导入可以辅助讲一个“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二)创设趣味试验,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又如:让学生动手制作水果电池。方法:用一根铜丝和一块锌片分别插入到番茄或苹果等水果中,再用导线连接电流表或音乐卡,形成闭合电路,观察电流表或音乐卡现象。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中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极具诱惑力的。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强化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有“课外小实验”、“调查研究”、’化学游戏“及‘化学展览会”等。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亲自动手做诸如“水果电池”等“课外小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化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相声、魔术及小品等形式演绎化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偷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化学宝库中的趣味故事,趣味实验和趣味题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选用这些材料,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体现“愉快教育”的优越性。

总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构建和谐高效并且愉悦的化学课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去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实现“双赢”、“双发展”,使愉悦的化学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一个全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参》,2011年第5、6期.

[2] 《中学化学》,2011年第3、4期.

探讨快乐教育的有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